建都東京還是西京?宋朝錯誤選擇導致了千年華夏最大的恥辱!
文章推薦指數: 83 %
在中國古代一直存在之中原農耕文明和北方遊牧文明之間的衝突。
對於中原民族來說,建立繁華堅固的首都是立國之本。
唐代滅亡以後,中國大地上軍閥混戰,先後建立五代十國,五代開始時候在洛陽定都,後來逐漸轉移到了開封定都。
趙匡胤出生於洛陽夾馬營的後唐禁軍兵營,大宋都城在開封,時稱汴梁,在洛陽東邊200公里之外。
自從著名的「兒皇帝」石敬瑭在公元936年滅掉後唐建立後晉後,將都城從洛陽遷到開封,從此洛陽結束了作為國都的悠久歷史。
此後短時間內軍閥混亂,城頭變幻大王旗,汴梁的主人一換再換,但始終作為國都,不斷加強城防建設。
在趙匡胤陳橋黃袍加身前5年,周世宗柴榮還發動10萬民夫在原汴梁城外築起外城。
趙匡胤建立宋朝之後不久,就提出要遷都洛陽。
但趙匡胤提出遷都的理由是-有險可守。
趙匡胤是一個優秀的軍人,從地形來看洛陽坐擁山川之險,重重雄關拱衛,四周群山環繞,背負邙山,面臨洛水。
東有成皋,西有崤函,北通幽燕,南對伊闕。
「河山拱戴,形勢甲於天下」。
而開封地處黃河南岸的黃淮平原之上,是無險可守的四戰之地。
趙匡胤的遷都建議,卻遭到了多數大臣的反對,反對的理由就是不想折騰,因為當時開封經幾個王朝幾十年建設,貌似很堅固了,而洛陽自唐朝後期開始的連年戰亂,城市破壞嚴重,經濟凋弊不堪。
遷都之爭其實也是皇權之爭,一場宮斗。
當時趙匡胤弟弟趙光義是開封府最高長官,在首都有著龐大的勢力,「我的地盤我做主」,而趙匡胤讓兒子趙德芳的岳父焦繼勛為洛陽留守,重修洛陽城,刻意在洛陽培養兒子的勢力。
人之常情,趙匡胤想讓兒子繼位,而不是弟弟。
要實現這一目標,離開趙光義的地盤,遷都洛陽是最好的選擇。
遷都之議五年後,正當壯年的趙匡胤猝死,趙光義成為皇帝,遷都一事就此不提了。
北宋以開封作為國都,稱為東京;洛陽作為陪都,稱為西京。
明朝陳建曾在《建都論》中比較過西安、洛陽與開封的優劣。
他說:「古今天下都會有四,然論時宜地勢,盡善盡美則皆不如洛陽。
夫建都之要,一形勝險固,二漕運便利,三居中而應四方。
必三者備,而後可言建都。
長安雖據形勢,而漕運艱難;汴居四方之中,而平夷無險,四面受敵。
惟洛陽三善咸備。
」
隋唐時期大運河直通洛陽,洛陽附近修建了大量糧倉,糧食是古代最重要的儲備。
後來因五代戰亂,大運河到開封以後,通往洛陽的一段軍閥只顧著撈好處,沒人願意修繕而淤塞,這是趙光義和大臣們反對遷都的最直接理由。
其實大運河修繕問題好解決,開封無險可守才是根本問題。
洛陽環衛四塞,雄關林立,形勢險固,洛陽八關在西周王城五百里的四面邊境上,各有三處關口,對當時各諸侯國的溝通和王朝京城的保衛作用很大。
洛陽北面是邙山,再北邊是黃河,黃河對岸是太行山,王屋山等大山。
東邊的旋門關位於滎陽,這裡曾經是楚漢相爭的主戰場,楚河漢界的鴻溝就位於這裡。
西漢時期的七國之亂來自東南,景帝派周亞夫出兵,首先就是守住滎陽確保洛陽安全。
東漢末年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虎牢關,汜水關戰場也位於這裡。
宋太宗趙光義的理想是北方滅掉北漢,然後重新恢復長城防線。
然而長城防線的最東邊一部分卻是當時遼國疆域,遼國的南京就是現在的北京城。
公元979年北宋滅掉北漢,但是此時的宋太宗在取得勝利後,卻作出了一個非常輕率的決定。
他不顧所有將領的反對,也沒有給已經精疲力竭的軍隊任何休整和鞏固的機會,就轉而向東,穿過太行山諸隘口,侵入了契丹在河北北部的領土,以圖收復公元937年被契丹占據的十六州。
幽州一戰宋朝失利而告終,以後被迫被動防禦的策略。
宋朝的北方一馬平川,適合騎兵作戰,遼軍鐵騎隨時可能打到城下。
北宋後來採取防禦政策,在河北沿邊的平原上,西起保州(今河北保定)西北,東至泥沽海口,利用河渠塘泊,築堤儲水,並設置堡寨,往來巡警,以防遼國騎兵奔沖。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以前,在河北境內陸續發現了多處古代地道遺蹟,主要分布在雄縣、永清、霸州、文安、固安等地,其中雄縣、永清兩地古地道現已做了清理髮掘。
這些地道工程浩大、分布廣、延伸長、類型多、結構複雜,被中國考古界稱為「千年地下奇觀」。
這些地道分布在當時的宋遼邊境,應該是當時宋軍的防禦工事。
然而這些工事畢竟無法與天險相比,北方的騎兵隨時可以越過邊境,長驅直下。
北宋在幽州之戰失敗後就轉入了防禦,在北方邊境沒有天險情況下,只能採取80萬禁軍守京城辦法。
北宋初期的檀淵之戰,就是遼軍繞過邊境防禦的州城直接進攻到黃河邊,雖然宋遼打了平手,但是暴露出宋朝的邊境防線不堪一擊。
檀淵之盟後150年和平,金興起滅遼,隨後南下。
開封無險可守,各地勤王部隊路途遙遠,徽欽二帝有昏庸指揮,最終導致了靖康之恥。
如果北宋初年遷都洛陽,憑洛陽北邊和東邊的天險,即使軍力弱,洛陽四周的天險防禦時候可以抵擋幾十萬大軍,山區和天險不利於騎兵作戰,正好發揮中原步兵防禦的優勢。
那麼歷史也會改寫,宋朝也不至於崩潰滅亡。
縱觀歷史,北宋滅亡,明朝英宗時期北京保衛戰,明末滿清入關,中原民族與北方遊牧民族作戰時,在平原地區總處於不利形勢。
古代國都選擇地理位置選擇,實在是太重要了,直接關乎了王朝的興衰!
開封無險可守,為什麼趙匡胤還要把都城定在開封而不是長安洛陽?
趙匡胤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後,建立了大宋王朝。定都對於一個新建王朝來說,意義重大。然而奇怪的是,他沒有選擇在長安或者洛陽建都。而是把大宋的都城定在了開封。開封處於四戰之地,易攻難守。為何趙匡胤最終...
趙宋風流(十七)——在德不在險
五代期間,長安由於唐末軍閥混戰逐漸敗落,關中地區漸顯蕭條,因此開封一直作為都城。但開封地處平原,無險可守,特別是契丹占據燕雲十六州,居高臨下,可以縱馬馳騁,以至於大宋不得不廣種樹木以抵擋契丹騎兵...
趙匡胤一生中最大的遺憾是什麼?又為什麼會說出宋不出百年必衰?
宋太祖趙匡胤以職業軍人而成為大宋帝國的開創者,職業的敏感令他對國家首都選址上的致命危機看得十分透徹。他也曾試圖以遷都洛陽來化解危機,然而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在種種不可預知因素的羈縻下,趙匡胤的努...
北宋百年的積貧積弱,禍根從此時埋下
關注↑↑史磕郎↑↑,死磕歷史!北宋末年,吏治腐敗民不聊生。外表光鮮的大宋朝天已經腐朽不堪,崛起於白山黑水的女真人像烈火一般席捲了中原大地,宋徽宗、宋欽宗兩位皇帝被胡人擄走,堪稱是漢族政權的奇恥大...
北宋為何定都無險可守的開封城?讀完此文就能理解趙匡胤的無奈了
喜歡北宋人無不為北宋被金滅掉的悲慘遭遇感到嘆息。也有人在分析了北宋滅亡的各種原因後,發出了這樣的疑問:既然開封城(汴京)的地理位置如此不適合防禦,那為什麼趙匡胤還要定都於此呢?
朱元璋最想建都的不是南京北京 趙匡胤想的不是開封 倆人都選這
一個國家的首都是至關重要的,關於首都的選址,那是要從很多方面來考慮的,諸如地理位置、後勤補給、戰略要求、風水氣運等等……那麼中國最適合建都的地方是哪裡呢?很多網友給出了自己的答案,而在古代兩位偉...
遷都失敗後,趙匡胤為何會說宋朝有百年滅國的危險?
公元960年,趙匡胤通過陳橋之變坐上了皇帝的寶座,建國大宋,定都開封,年號為建隆。當他基本肅清了南方諸國及其他地方割據之後,趙匡胤以開封無險可守不適合作為首都為由,提出了先西遷洛陽,再遷長安的構...
為什麼宋太祖趙匡胤說定都開封不合適,而且有亡國之危?
在中國歷史上有兩次名副其實的大分裂,一次是南北朝,另外一次就是五代十國,作為五代十國的終結者和大宋王朝的開拓者,趙匡胤是我國歷史上一個承前啟後的重要人物。今天小編要和大家說的這個歷史的人物就是大...
宋朝為什麼要選擇無險可守的開封做首都?
文/野馬開封位於華北平原,易攻難守。宋朝為何要在此無險可守之處建都呢?最直接的原因是北宋的江山受禪於後周,而後周的首都是開封,北宋因襲舊制,繼續以開封為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