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宋風流(十七)——在德不在險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五代期間,長安由於唐末軍閥混戰逐漸敗落,關中地區漸顯蕭條,因此開封一直作為都城。

但開封地處平原,無險可守,特別是契丹占據燕雲十六州,居高臨下,可以縱馬馳騁,以至於大宋不得不廣種樹木以抵擋契丹騎兵。

宋太祖趙匡胤稱帝後,他認為建都長安是上策,長安是隋唐帝都,又是產馬之地。

建都洛陽是中策,洛陽是龍興之地,北鄰邙山、南系洛水,東扼江淮、西控關隴,山河拱戴,形勢甲於天下。

建都開封是下策。

因此他一直希望把都城遷到洛陽或者長安,但因建國之初,需要穩固政權,所以暫時擱置。

現在宋太祖趙匡胤已經平定南唐、收降吳越,除了北漢彈丸之地,基本平定了華夏大地。

遷都的事情,又提上了日程。

實際上,遷都除了上面的因素之外,趙匡胤還有幾個考慮,一是希望藉助洛陽的地形優勢,消減冗兵,減輕國家財政負擔。

第二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是,削弱弟弟趙光義的勢力。

當時趙光義封晉王,是開封府尹,就是首都的市長,拉攏朝中大臣、營造自己的勢力範圍,權勢非常大,大到什麼程度呢?有一次負責大宋禁軍糧食的官員發現,由於南方漕運不暢,糧食告急。

他找到趙光義,沒想到趙光義十天就解決了。

想想看,政府都棘手的問題,居然靠開封府尹私人關係搞定,勢力可想而知。

公元976年3月,宋太祖趙匡胤率領文武眾臣前往西京洛陽,拜祭父親。

抵達洛陽後,趙匡胤見到洛陽宮室壯麗,地形險要,於是在洛陽南郊祭天,並告知群臣想遷都洛陽。

但他的想法遭到的群臣的堅決反對,起居郎李符首先發難,他提出遷都有八難,趙匡胤不予理睬。

鐵騎左右廂都指揮使李懷忠又出來勸諫,趙匡胤仍然不從。

這時候,趙光義站出來說話了,區區幾個字,徹底將宋太祖擊倒。

趙光義說:「在德不在險」。

在德不在險,指的是統治者治國應該修德政,不應該單單依靠山河的險固。

趙匡胤聽後默然不語,後來他對侍從說,「晉王之言固善,然不出百年,天下民力殫矣!」

宋太祖趙匡胤萬萬沒想到趙光義的勢力竟然這麼強大,幾乎滿朝文武都在為他說話,而且他竟然還拿出「在德不在險」的理由。

如果自己遷都,顯然就是一位不修德政的皇帝,所以放棄了這個念頭。

後來的情況果然如宋太祖所料,禁軍越來月龐大,給政府的財政支出帶來了巨大的壓力。

而金兵鐵騎南下,開封無險可守,北宋滅亡。

2017年8月12日星期六。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北宋百年的積貧積弱,禍根從此時埋下

關注↑↑史磕郎↑↑,死磕歷史!北宋末年,吏治腐敗民不聊生。外表光鮮的大宋朝天已經腐朽不堪,崛起於白山黑水的女真人像烈火一般席捲了中原大地,宋徽宗、宋欽宗兩位皇帝被胡人擄走,堪稱是漢族政權的奇恥大...

宋朝為何定都「四戰之地」開封

公元960年,宋太祖建立北宋王朝,定都開封,稱為東京。開封無山水之險,遠沒有長安﹑洛陽的地勢險要,實乃易攻難守之地。此後,遼宋、宋金戰爭,開封屢次受到威脅。在金國第二次攻打開封的戰役中,北宋政權...

北宋的首都為什麼選擇開封,而不是洛陽?

宋太祖趙匡胤還真有過遷都洛陽的打算,不過最後沒有落實。至於原因,本文將在後面介紹,在此之前,先來看一看開封為什麼能在一開始被宋朝定位首都。 需要明確一點,開封作為中原王朝的都城,並不是從北宋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