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匡胤遷都失敗,直接導致了宋朝滅亡?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宋太祖開寶九年(976年)3月,宋太祖趙匡胤來到河南洛陽出巡,洛陽不僅是趙匡胤的出生地,也是他生活多年的地方。

趙匡胤回到洛陽後,心情非常愉快,甚至還從舊居的某一個角落找出了兒時的玩具石馬,欣喜之情溢於言表。

當時宋朝國力鼎盛,政治清明,隨行的文武百官看到皇帝如此高興,也都非常輕鬆,盡力哄趙匡胤開心。

這次西巡洛陽看上去是像是君臣共飲的懷舊之旅。

沒有想到,這種輕鬆的氛圍被一個炸彈般的消息打破了,趙匡胤突然宣布他要遷都洛陽。

趙匡胤的提議遭到了大臣們的強烈反對。

趙匡胤索性在洛陽住下來,拒絕回開封都城,甚至提出一遷洛陽,再遷長安。

趙匡胤在洛陽住了兩個月,最後在趙光義的勸說下,趙匡胤才心有不甘地打消了遷都的念頭,悻悻然回到開封。

這在歷史上被稱為「遷都之議」。

趙匡胤並不是出於自己對洛陽的偏好而作出的衝動決定,遷都洛陽的想法實則為深謀遠慮富有遠見的明智之舉。

後世研究者認為,趙匡胤的想法沒有付諸實施,其實為宋朝留下了亡國之患,如果當時趙匡胤真的遷都洛陽,或許宋朝的歷史將會得到改寫。

基於國家安全考慮,趙匡胤選擇遷都洛陽是個明智之舉。

從地形來看,洛陽不僅位居「天下之中」,而且「山河拱戴,形勢甲於天下」。

洛陽因為有如此的地理優勢,常被很多統治者定為都城。

洛陽號稱「九朝古都」,歷史上的秦朝,東漢、曹魏、西晉等王朝都曾建都於此。

趙匡胤如果把都城遷到洛陽,既有利於防守,還可以省去大量軍費開支,減少百姓徭役支出,減輕國家的負擔。

可惜趙匡胤的遠見卓識沒有得到群臣的支持,當他提出遷都洛陽的決定之後,群臣以各種理由反對。

有的大臣指出,開封交通方便,曹芸四通八達,全國各地的糧食和物資很容易就能運到此處,如果遷都別處,就會動搖國家根本。

最終讓趙匡胤放棄遷都決定的,是趙光義提出的「安天下者在德不在險」這一理由。

據歷史記載,放棄了遷都計劃之後,宋大祖趙匡胤憂心仲仲地說:「不出百年,天下民力殫矣!」趙匡胤的這句話此後變成了現實。

開封是北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城內糧食和物資的主要來源是長江下游,漕運對於開封城的安危非常重要。

因此,在爭鋒北宋期間,運河的開挖和維護是頭等大事,動用了無數民力,老百姓徭役負擔很重。

此外,為了保衛開封,宋朝還在開封建立了空前龐大的軍隊,消耗了大量財力。

果然,過了不到百年,北宋民力幾乎耗盡,龐大的軍費開支使政府和百姓都入不敷出。

北宋靖康元年(1126年),金國揮戈南下,包圍開封。

第二年,金兵占領開封,北宋滅亡。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北宋百年的積貧積弱,禍根從此時埋下

關注↑↑史磕郎↑↑,死磕歷史!北宋末年,吏治腐敗民不聊生。外表光鮮的大宋朝天已經腐朽不堪,崛起於白山黑水的女真人像烈火一般席捲了中原大地,宋徽宗、宋欽宗兩位皇帝被胡人擄走,堪稱是漢族政權的奇恥大...

宋朝為何定都「四戰之地」開封

公元960年,宋太祖建立北宋王朝,定都開封,稱為東京。開封無山水之險,遠沒有長安﹑洛陽的地勢險要,實乃易攻難守之地。此後,遼宋、宋金戰爭,開封屢次受到威脅。在金國第二次攻打開封的戰役中,北宋政權...

宋太祖趙匡胤為什麼不遷都洛陽或者長安?

眾所周知,宋朝時期北宋的首都在汴京,也叫汴梁,也就是現在的開封,而南宋則因為歷史原因,首都在臨安,也就是現在的杭州,開封大家應該多少都了解,屬於四戰之地,易攻難守,如果說初期定都開封還情有可原,...

群臣反對趙匡胤遷都,為亡國埋下了隱患

在公元960年,趙匡胤奪取後周政權,重建大宋王朝,覺得開封「形勢渙散,防維為難」,所以計劃先遷洛陽,後遷都長安,但遭到群臣及趙光義的反對,所以耽誤了遷都計劃。統治者選擇都城主要根據軍事、經濟、地...

北宋的首都為什麼選擇開封,而不是洛陽?

宋太祖趙匡胤還真有過遷都洛陽的打算,不過最後沒有落實。至於原因,本文將在後面介紹,在此之前,先來看一看開封為什麼能在一開始被宋朝定位首都。 需要明確一點,開封作為中原王朝的都城,並不是從北宋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