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宋太祖趙匡胤說定都開封不合適,而且有亡國之危?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在中國歷史上有兩次名副其實的大分裂,一次是南北朝,另外一次就是五代十國,作為五代十國的終結者和大宋王朝的開拓者,趙匡胤是我國歷史上一個承前啟後的重要人物。

今天小編要和大家說的這個歷史的人物就是大宋王朝的建立者——宋太祖趙匡胤。

宋太祖趙匡胤建立大宋王朝後定都開封。

他曾想遷都洛陽,趙匡胤認為開封府雖然居「天下之要會」,汴水河渠連接江淮等地,經濟富庶,但軍事上無險可守,難以御外。

而洛陽不僅位居「天下之中」,而且四周群山環繞,秦以後宋以前有東漢、曹魏、西晉等王朝建都於此。

但群臣以「治國在德不在險」為由反對遷都。

無奈的趙匡胤感嘆如繼續以開封為都城,「不出百年,天下民力殫矣!」結果不幸言中,開封后被金朝攻破,北宋滅亡。

宋太祖遷都洛陽的想法絕非心血來潮,主要基於如下考慮:

第一,北宋首都汴梁存在致命劣勢。

自古以來首都的選址要通盤考慮軍事、經濟、地理等要素。

北宋首都汴梁的主要的優勢是居「天下之要會」,汴水河渠連接江淮等地,經濟富庶,但其缺點是軍事上地處平原,無險可守,難以御外。

因此,汴梁作為經濟中心可行,但作為政治軍事中心條件尚不完全具備。

第二,洛陽成為首都的先天優勢。

洛陽的地理位置比開封優越得多。

從地形上看,洛陽不僅位居「天下之中」,且坐擁山川之險,四周群山環繞,背負邙山,面臨洛水。

同時,洛陽交通便利,漕運便捷,歷史上素為建都首選,號稱「九朝古都」。

正因為如此,宋太祖才有了遷都洛陽的念頭,其出發點乃是基於國家安全的考慮。

第三,省掉冗兵,減輕國家負擔。

由於開封無險可守,保障首都安全唯一的方法就是用兵力補足,以代替山河之險。

這樣,勢必造成大量冗兵雲集京師。

據史料記載,北宋初年全國兵員為37.8萬人,其中駐守京城的禁軍為19.4萬人。

僅僅過了幾十年,到宋仁宗時期,全國兵員就猛增到125.9萬人,禁軍達82.6萬人。

這樣看來,宋太祖的擔憂不無道理,大量冗兵雲集京師造成政府負擔沉重,百姓困於徭役。

而遷都洛陽,利用山川形勢拱衛首都,就能節省很多兵力。

然而,宋太祖遷都的想法舉卻遭到了文武百官和他弟弟趙廣義的強烈反對,說此舉是勞民傷財,其實說白了,還不是這些文武百官的利益都在開封一帶,要是遷都的話,那對他們的利益損害太大了。

趙匡胤的弟弟——後來的太宗趙光義,針對洛陽利在有險可守的說法,趙光義說:「在德不在險。

」史書記載趙匡胤對這句話是默然不答。

趙光義離開後,趙匡胤對左右說:「晉王(即趙光義)之言固善,然不出百年,天下民力殫矣。

」5個月後,趙匡胤在燭影斧聲中突然辭世,遷都之議遂就此作罷。

宋太祖突然死去,在歷史上留下了一樁疑案。

加上其中的種種離奇傳說,使斧聲燭影成了千古之謎。

結束語:關於趙匡胤的死很多種說法,你怎麼看?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北宋的首都為什麼選擇開封,而不是洛陽?

宋太祖趙匡胤還真有過遷都洛陽的打算,不過最後沒有落實。至於原因,本文將在後面介紹,在此之前,先來看一看開封為什麼能在一開始被宋朝定位首都。 需要明確一點,開封作為中原王朝的都城,並不是從北宋開始...

宋朝為何定都「四戰之地」開封

公元960年,宋太祖建立北宋王朝,定都開封,稱為東京。開封無山水之險,遠沒有長安﹑洛陽的地勢險要,實乃易攻難守之地。此後,遼宋、宋金戰爭,開封屢次受到威脅。在金國第二次攻打開封的戰役中,北宋政權...

北宋百年的積貧積弱,禍根從此時埋下

關注↑↑史磕郎↑↑,死磕歷史!北宋末年,吏治腐敗民不聊生。外表光鮮的大宋朝天已經腐朽不堪,崛起於白山黑水的女真人像烈火一般席捲了中原大地,宋徽宗、宋欽宗兩位皇帝被胡人擄走,堪稱是漢族政權的奇恥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