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扶老攜幼帶著十萬百姓逃亡是不忍拋棄還是另有原因?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曹操八路追兵追砍劉備,曹軍勢大,劉備弱,樊城薄,諸葛亮就勸劉備棄樊城,渡漢水。
然而一路上劉備是「扶老攜幼,將男帶女,滾滾渡江」,「同行軍民十餘萬」。
如此目標巨大,行動緩慢,豈不是等著曹操來砍嗎?劉皇叔是真的單純的不忍拋棄百姓嗎?
赤壁之戰後,三國鼎立局面基本形成。
曹操死後,曹丕篡漢稱帝,而後劉備,孫權相繼稱帝,魏蜀吳三國鼎立。
魏國主要占據中原地帶;劉備後來丟了荊州,主要地盤只有成都平原一帶及漢中;吳國主要占據長江以南地區。
從版圖上看,魏國占地並不比吳國大什麼,然而魏國實力卻遠比其他兩國強盛。
隋唐之前華夏人口主要集中在中原地區,在北方。
當時北方農業生產水平遠超南方,北方的GDP占了全國的大部分。
所以東吳雖有交州等幾個面積很廣的地盤,但真正有用的還是揚州和荊州的一部分,畢竟那時珠江三角洲還沒開發好。
而蜀國最小,只有天府之國還能行。
所以說魏國「三分天下有其二」,甚至更多。
我們來看看當時人口密度分布圖
可見當時大部分人口都在北方中原地區,都在魏國。
我們再來看看地形圖
可以看到整個華北平原都在魏,而吳只有長江中下游一部分,當時嶺南等地也沒怎麼開發,蜀漢只有成都平原。
魏晉擁有人口,耕地,國力強盛,而蜀吳只能憑藉天險據守。
經濟是基礎,有了經濟有了生產力,軍隊才夠多夠強,打仗才能打贏。
在那個冷兵器時代,什麼是生產力?人口,土地。
曹操很早就屯田,從而吸引來了大量百姓前來,既可以生產又能補充兵力。
後來孫吳也屯田,諸葛亮雖然也搞,但是起步有點晚,時間有點短。
孔明六出祁山,大多數撤退的原因都是沒糧食,而且舉國之力,人都被打沒了。
據錢穆《國史大綱》:「蜀亡時,戶,280000,口,940000。
內帶甲將士102000,占全數九之一。
吳亡時,戶,530000,口,2300000。
內兵230000,占全數十之一,吏32000,後宮5000。
魏,平蜀時,戶,663423,口,4432881。
三國合計約得,戶,1473423,口,7672881。
」
可見當時人口的重要性,得民心者得天下,不如說是得人口者得天下。
諸葛亮一出祁山時,在撤退的時候還帶走三郡百姓,留了三個空城給魏國。
「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
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
」曹操描述中原的慘狀。
黃巾起義戰火蔓延千里,而後董卓篡漢,諸侯內戰不絕,瘟疫橫行,糧食匱乏,百姓流離失所。
黃巾起義一年內,全國人口驟減千萬之多。
黃巾起義前,全國至少有五千萬人以上,而到了三國鼎立形成時,總共只有一千五百萬左右,十室九空。
這也難怪劉玄德攜民渡江,人口啊!沒有人哪來兵?哪來糧食?哪裡去開疆擴土?所以,即使後面百萬大軍追殺,也得帶上人口。
人和人心他都要。
當然原因也有曹操有過屠城的前科跟劉備當時的得民心等。
但是個人認為,劉備攜民渡江的原因中,人口占了很大的比重。
畢竟當時他的實力太弱,需要一切可利用的資源。
小編水平有限,扯的不好,請見諒。
歡迎大神來指點!
諸葛亮為什麼六出祁山 諸葛亮六出祁山的路線
諸葛亮為什麼六出祁山在三國時期,有許多關於諸葛亮的傳說,這個偉大的人物是小說中的主角,是正史中重要人物,他的一生中,最出名的就是六出祁山七擒孟獲,這個事件使得這個人的軍事能力得到了世人的認可,並...
三國軍閥混戰,漢人差點滅族?
漢族舊稱漢人是因中國的漢王朝而得名,漢朝以前稱「華夏」或「諸夏」。 是中國的主體民族,是上古時期黃帝和炎帝部落的後裔,炎黃子孫。漢族的人口如果從其族源夏民族算起開始約有200餘萬人,歷經夏、商、...
三國時劉備為何舉全國之力北伐?不是自不量力,真正原因只有四字
三國是諸多歷史愛好者迷醉的時代,因為這個時代有數不清的英雄與傳奇!郭嘉、諸葛亮、劉關張等都是已經銘刻國人心中的經典形象,赤壁之戰、夷陵之戰、諸葛北伐更是成為很多人心中神往的經典戰例。其中,蜀漢北...
要是沒有關羽的大意失荊州,劉備能一統天下嗎
有人說諸葛亮太厲害了一切事情的發展都如他隆中對那樣,要不是孫權的背信棄義,要不是關羽的大意失荊州,劉備將能一統天下。那麼實際上這可能嗎?在此我將提出我覺得不可能的幾個原因。一.綜合國力首先讓我們...
劉備做了件事,卻被誤會千年,小人之心要不得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獻帝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七月,平靜十八年之久的荊州硝煙四起,曹操的數十萬大軍突襲荊州。八月,荊州牧劉表病逝,其子劉琮向曹操投降,荊州陷入一片混亂當中。
在三國時期,蜀國的兵力到底是多少?
逝者如斯,歷史的浪花淘盡了王朝的恩怨情仇,當今既沒有了一方霸主,也沒有了雄風王者。歷史在不停地發展,讓我們一起撥開那歷史的迷霧,回到那刀光劍影的年代,我們可以嘆謂歲月的無情與當局者的執迷,但不可...
劉備手下良將眾多,為何最終沒能一統天下?毛主席一語道破天機
托陳壽《三國志》和羅貫中《三國演義》加上如今諸多三國題材遊戲的福,三國之中,人們對於蜀國的實力最為看好。關張趙馬黃,個個都是萬人敵,諸葛亮龐統法正,哪個不是頂級謀士?可是,史實中的蜀漢,卻是三國...
明明是三國,為什麼說魏國「三分天下有其二」?
三國(220年-280年)是中國東漢與西晉之間的一段歷史時期,主要有曹魏、蜀漢、東吳三個政權。赤壁之戰中曹操被孫劉聯軍擊敗,形成三國鼎立的雛型。220年,曹丕篡漢稱帝,國號「魏」,史稱曹魏,三國...
從劉備一件事看這個《三國》中最陰險的偽君子
三國時代的劉備就是一個標準的雙面人物,內奸外仁。在《三國演義》里,劉備是一個絕對正面的角色!他那忠厚仁義的長者之風深受每個人喜愛。其實,他是不以動聲色、謙讓有禮的外表,處處偽裝,掩飾自己。劉備這...
劉備攜民渡江,帳本算得好!
劉備攜民渡江,是愛民,還是以民為盾掩護逃跑?原因是他算了一本帳。 諸葛亮火燒新野、水淹曹仁後,帶領新野軍民轉到樊城。曹操八路大軍攻樊城,假買民心誘降劉備,諸葛亮知樊城守不住,準備退守襄陽。劉備發...
劉備攜民渡江,十餘萬人跟隨,原因卻沒那麼高尚
有三件事出乎劉琦、劉備的預料,一是劉表死得太突然,二是劉琮投降太快,三是曹操來得太快。劉琦是個孝子,當時任江夏太守,劉表去世時回來奔喪,被拒之門外。其實劉琦也是想武力奪取荊州的,部隊都已經過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