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漢最弱小,為何諸葛亮誓死北伐?恢復漢室只是藉口,原因很悲傷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問大家一個問題:三國時期,諸葛亮為何一定要堅持北伐,而且至死不渝。

要知道諸葛亮在世時,曹魏很少主動對蜀漢造成過軍事威脅。

可諸葛亮為何用足了勁,劉備一死他就籌謀北伐,這是為何?

有人說,這還用問,這是諸葛亮的志向啊,當年在《隆中對》就有介紹,「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

」可大家要明白,古代評估一個國家的實力,關鍵在於這個國家的人口。

我們在分析三國鼎立局面,尤其是劉備割據益州時,都認為這裡是「天府之國」,而且易守難攻。

其實不然,三國鼎立局面的短暫出現,有一個重要原因是曹魏所在的中原地區人口銳減。

據文獻記載,當時的魏國人口加一起才僅僅相當於漢朝的一個郡人口,這裡面有誇大的成分。

不過,我們從文獻記載也能看出當時中原地區經濟受戰爭破壞的嚴重。

中原地區的動盪,正好映襯了東吳和荊州、益州地區的穩定。

但這些都是短暫的,一旦中原地區經濟恢復發展,人口增多,對於孫劉兩家來說就是滅頂之災。

一千多年後的今天,我們依舊能看到當時蜀漢和東吳的威脅,作為三國時期智謀頂尖的諸葛亮,他沒有理由沒看不到蜀漢政權面臨的危險。

陳壽在《三國志》中這樣評價諸葛亮,「可謂識治之良才,管、蕭之亞匹矣。

然連年動眾,未能成功,蓋應變將略,非其所長歟!」陳壽把話說的很明白,諸葛亮是治理國家的一把好手,可軍事才能就很一般了。

諸葛亮深知,益州這個地方,無論怎麼發展,也不可能與中原地區競爭。

與其這樣不如主動出擊,在曹魏經濟還沒有徹底發展壯大時,希望用戰爭的方式來延緩中原地區經濟人口的恢復。

其次,蜀漢內部並非鐵板一塊,當時劉備進入益州是外來勢力,他們與李嚴、黃權等益州本地勢力產生了矛盾。

怎麼辦?諸葛亮想到了一個辦法,用戰爭來轉移蜀漢內部矛盾,也就是轉移荊州系與本土士族階級的矛盾。

在當時的背景下,諸葛亮也知道,以蜀漢的實力是不足以支撐恢復漢室的。

諸葛亮能做的就是堅持北伐,而且北伐只是在曹魏邊境騷擾一番,因為諸葛亮明白一旦深入曹魏腹地,必將有去無回。

參考資料:《三國志》、《三國演義》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三國論史:諸葛亮到底有沒軍事能力?

陳壽在《三國志·諸葛亮傳》對諸葛亮有這樣的諸葛亮之為相國也,撫百姓,示儀軌,約官職,從權制,開誠心,布公道;盡忠益時者雖仇必賞,犯法怠慢者雖親必罰,服罪輸情者雖重必釋,游辭巧飾者雖輕必戮;善無...

袁南生:魯肅比諸葛亮高明在哪裡?

[摘要]外交要服從和服務於國家利益;外交目標必須以國力為基礎,不能透支國力;該妥協時妥協是理性外交、成功外交的題中應有之義;對盟友不能一味遷就,該堅持的要堅持,該鬥爭的要鬥爭。外交要服從和服務於...

三國時期的人口和經濟狀態

黃巾之亂後,中原地區發生天災饑荒,例如:「建寧三年春正月,河內人婦食夫,河南人夫食婦」等紀錄。董卓掌在面對關東軍聯合討伐下,竟然「盡徙洛陽人數百萬口於長安,悉燒宮廟官府居家,二百里內無復孑遺」,...

淺析「失荊州」後蜀漢的出路

關羽大意失荊州是三國時期極其重要的歷史事件,令無數蜀漢迷扼腕嘆息,也是蜀漢政權由盛轉衰的關鍵節點。那麼,荊州是否真的如此重要?蜀漢在丟失荊州後的衰亡是不可逆的?除北伐外蜀漢是否還有其他出路?

為什麼諸葛亮六出祁山而師勞無功?

諸葛亮在中國民間一直被視為智慧的象徵,其「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精神歷來為歷代統治者所推崇,千百年來民間和官方對諸葛亮的讚譽可以說是車載斗量,羅貫中的《三國演義》里更是將諸葛亮加以神化,成為三國智...

歷史名相之諸葛亮

現如今信息發達,各種達人充斥網絡。圍繞歷史名人的討論也是你方唱罷我登場。本人才疏,淺析一下名相諸葛亮以饗讀者,不周之處還望賜教。先來一首杜甫詩《蜀相》以頌之。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映階...

三國的面積都多大?誰的地盤最大

很多人可能聽說過這樣一句話,「三分天下有其二」,指的就是三國時期的魏國。魏國的確實力很強大,然而這一句話有很容易讓人以為說的是天下土地三分,其中三分之二的都是魏國的地盤。但是如果我們去看三國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