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國時期,士兵除了打仗,每天還需要做件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原問題:魏蜀吳三國為什麼都要屯田?

在這裡回答下,感興趣的可以點擊右上角關注下我。

很簡單,概括的話就是,戰亂不斷,兵多糧少,不屯田遲早要餓死。

歷史上三國的故事,都以漢靈帝中平元年黃巾起義為開端,黃巾起義摧毀了東漢政府的根基,漢靈帝為剿滅不斷死灰復燃的黃巾軍,將軍政權一體全部下放到地方州牧上,從而出現地方實力派。

再其後東漢朝廷中央的一系列變故,靈帝去世,何進被殺,董卓進京,廢帝立協,獨斷專權,導致天下各地方長官反對,中央朝廷政令廢弛,從而算正式形成了地方勢力割據。


黃巾起義和於是諸侯之間的相互混戰,造成人口銳減(183年在籍人口有6000萬,三國統一時統計人口竟然只有八百萬人,當然會有許多隱匿人口,但是同樣這些人也是政府無法徵發徭役和收稅的),極大的破壞了當時的生產力,中原有些地區甚至十室九空,大片良田荒蕪,糧食產量和地方政府收入急劇下降。

而各方實力派都是擁兵自重,拿曹操舉例,擊破汝南潁川黃巾軍後,曹操白得拖家帶口的幾十萬人,打發他們全種田去了。

自己也從中補充了數萬兵員,但是問題來了這麼多兵(數萬人)怎麼養啊?府庫本就一空,在冊百姓急劇減少,收稅?上哪收去,這麼多田地沒人種,只有想辦法吸引百姓過來種田,才是出路。

於是曹操就開始在自己轄區內屯田「是歲乃募民屯田許下,得谷百萬斛(石)於是州郡例置田官,所在積穀。

片伐四方,無運糧之勞,遂兼滅群賊,克平天下。

這是建安時期的民屯,各方都在搶奪人口,人口才是最寶貴的因素。

吳蜀魏三國建立之後,戰爭仍是不斷,且由於資源的集聚,戰爭規模也相比諸侯混戰時提高。

吳魏兩國圍繞合肥反覆爭奪,諸葛亮和姜維屢屢北伐。

拿蜀國舉例,人口不足百萬,養兵卻高大十萬人,幾乎十人一丁了,為了減輕百姓負擔,諸葛亮和姜維都有軍屯的政策。

不打仗時種田,打仗時再全拉出來,我們能在史書上看到十分有趣的現象,諸葛亮北伐一共五次,因為缺糧不得不撤退就有2-3次,甚至在一次與司馬懿對峙時候,司馬懿堅守不出,諸葛亮就派人把魏國城池外的麥子全給割走了。

2333

另外吳國,和魏國也沒好到哪裡去,為了保持國家政權的存活,必須養著這麼一隻龐大的軍隊,現實之策也只有屯田了,不光百姓屯,軍隊也要屯!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諸葛亮,司馬懿,陸遜這三國軍神誰最強?

諸葛亮,字孔明,號臥龍,漢族,徐州琅琊陽都人,三國時期蜀漢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散文家、書法家、發明家。在世時被封為武鄉侯,死後追諡忠武侯,東晉政權因其軍事才能特追封他為武興王。其散文代表...

滅了蜀國的大將 竟然是個農民

鄧艾,南陽鄧氏之後,東漢末年淪為農民,遇到伯樂司馬懿,從此開啟了二十多年傳奇的軍事生涯,成為姜維北伐戰爭中最大的競爭對手,甚至在滅蜀之戰中,劍走偏鋒,繞過劍閣,直取成都,後主劉禪半推半就,從了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