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手下良將眾多,為何最終沒能一統天下?毛主席一語道破天機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托陳壽《三國志》和羅貫中《三國演義》加上如今諸多三國題材遊戲的福,三國之中,人們對於蜀國的實力最為看好。

關張趙馬黃,個個都是萬人敵,諸葛亮龐統法正,哪個不是頂級謀士?可是,史實中的蜀漢,卻是三國之中實力最弱小的那一個,劉備也是最沒有希望統一天下的那一位君王。

為何如此呢?今天,我們就來分析一下劉備無法完成復興漢室的原因。

自曹丕篡漢稱帝開始,接著劉備順應大漢旗幟,登基為帝,再然後是孫權的稱帝,這才令三國鼎立之勢完型。

根據史料記載,三國鼎立局面形成後,蜀國人口90萬左右,吳國200萬左右,魏國400萬左右。

按照人口和軍隊10:1的比例來看,蜀國、吳國、魏國的軍隊數量分別為:9萬、20萬、40萬。

也就是,不管是人口還是兵員,蜀國都是三個國家中最少的。

為何如此呢?我們先看劉備的地盤,曾經的荊州之地,關羽大意丟失了,蜀國集團頃刻間被打掉了一半的實力。

緊接著,劉備為了給關羽報仇,傾全國之兵親征東吳,結果遭遇陸遜夷陵一把火燒的大敗而歸,國家的實力又是更退一步。

所以,蜀國最終能夠剩下這麼些人口,都算是老天開眼,諸葛亮有功了。

從國家領土、境況來看,蜀國看似是一個占據優勢的地盤。

兩川之地,那曾是秦始皇,漢高祖引以為取得天下的福地,天府之國能夠提供源源不斷的糧草輸出,蜀國的後勤能力可是十分厲害的。

諸葛亮也憑藉這樣的儲備,南定蠻中,北出祁山,隔幾年就敢打一仗。

然而,我們不能光看一國之實力,魏國和吳國難道就差了嗎?魏國坐擁大漢半壁江山,中原之地,河北之地,哪裡不是可供種植的沃田;東吳更不必多說,江南乃魚米之鄉,糧草產量絲毫不遜色於他國。

那麼,天時地利都不在蜀國這邊,劉備的人和究竟怎樣呢?從戰略方面來說,劉備集團並沒有堅持諸葛亮正確的聯孫抗曹的方針,從荊州爭奪戰開始,再到劉備伐吳,蜀國和吳國之間總是互相提防,相互消耗的情況中,這就是本來實力便不濟魏國的兩國難以成事。

接下來,就是大家都很關心的文臣武將方面了,看上去,劉備集團的人才方面一直領先於魏吳兩國,其實不然,這不過是受到各種遊戲以及《三國演義》的誤導罷了。

武將方面,關張趙馬黃固然有勇,可是能堪大用者不過爾爾,要不然,劉備在前半生也不會屢屢遭致大敗。

其次是文臣,更是諸葛亮一人獨大了,龐統、法正早早離世,糜竺、孫乾等人能力有限,導致蜀國的謀士方面差勁到不行。

毛主席有這麼一句評價劉備的話,就道出了劉備無法一統天下的原因:「劉備善於用人,善於團結各方人士。

但是缺點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好感情用事,這是劉備的最大缺點。

二是這個人不能區分主次矛盾,因此導致了失敗。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