聰明一世,糊塗一時——諸葛亮的幾大失誤!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一、先說一下看似失誤的非失誤,那就是著名的華容道事件,赤壁之戰後,曹操倉皇逃竄,劉備、孫權恨不得生食其肉,而在這個時候,諸葛亮居然派關羽去捉曹操,表面上,與關羽立下軍令狀,好像是那麼回事,但是仔細想一想,讓除了關羽之外的任何人去,哪怕只是糜竺,曹操也絕無生還的可能性,諸葛亮明知關羽重義氣,肯定不會殺曹操,為什麼還要讓他去?這個看似諸葛亮的重大失誤,但是,如果從劉備當時的處境來看,其實不然。
諸葛亮的戰略指導思想是三足鼎立,據守漢中,以圖天下。
三足,是最穩固的,當時,劉備缺兵少馬,力量極其微弱,還沒有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而此時曹操新敗,若把曹操殺了,則孫權獨大,肯定容不得劉備,因此,放生曹操可以看做是在為劉備謀取生存空間,而這個任務,也只能由關羽完成。
二、關羽之死。
這個可以說是諸葛亮在戰術上的重大失誤,一個在荊州,一個在漢中,表面看,關羽之死與諸葛關係不大,但事實是,諸葛亮在關羽之死上要負主要責任。
荊州,是戰略要地,兵家必爭,精明如周瑜者,也是因為奪取荊州而生生被諸葛氣死。
劉備奪取漢中後,遷成都,讓關羽留守荊州。
如此重鎮,交給關羽一人,可見對他忠誠和能力的信任,但是這也為關羽的死亡埋下了伏筆。
荊州是劉備和孫權勢力衝突的焦點,先有周瑜,後有魯肅、諸葛瑾,終有呂蒙,先後誓取荊州,在這四個人索取荊州的過程中,諸葛瑾的公關是把關羽推向衝突最前沿的一個人。
諸葛瑾,先看看這傢伙是幹什麼的?原來是諸葛亮的親哥哥,這下子就不好辦了,諸葛亮不好得罪他,劉備得罪他,勢必引起吳蜀兩國的不合,這時,精明的諸葛亮就把關羽推上去了,讓劉備許諾歸還荊州,在明知關羽不從的情況下,讓關羽當黑臉,他和劉備結結實實的扮了回白臉,也為日後東吳武力奪取荊州埋下伏筆。
之後,呂蒙以商船為掩護,趁關羽在宛城激戰之機,一舉拿下荊州,完成了老一輩革命家如周瑜、魯肅、諸葛瑾的夙願。
而關羽,作為一個與東吳有強烈衝突的西蜀忠臣,雖孫權愛其才,終殺之。
前面兩個是說的在戰術上的失誤,而且只是一隅,多數失誤沒有列出來,很久沒翻書了,很細節的東西想不起來了,下面說說在戰略上的失誤。
三、用人失策。
21世紀什麼最重要?人才!!此話放到2000年前同樣合適。
諸葛亮用人的政策就是培養高、精、尖人才,不注重培養中流人才。
前期,武有張飛、關羽、馬超、趙雲、黃忠,此為五虎上將,其他有魏延、馬岱等,文的就不說了,也就龐統、徐庶有些計謀,龐統匆匆喪命,元直草草被騙,此後,諸葛獨大,再也沒有出現能輔政的社稷之臣。
早先諸葛亮的很看重馬謖的,本想讓他街亭一戰成名,順理成章的接其衣缽,沒想到孔明看走了眼,此君不過是趙括第二,含淚殺之,最後,孔明物色到了姜維,才算把自己的大部分心愿交給他。
但是此時西蜀的人才建設已經完全走到崩潰的邊緣,五虎上將的去世,魏延的叛變,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國力,文臣又沒有能頂的起一片天的,以至於最後只憑鄧艾、鍾會二人之力,就直逼成都,西蜀政權瞬間消亡。
再看東吳,從周瑜、魯肅、呂蒙、陸遜,都是一頂一的能臣,手下又聚集了大批謀事和武臣,孫策在用人方面就直接承認不如孫權,這也是東吳政權比西蜀延續更長時間的一個重要因素;曹魏就更不用說了,曹操這小子不虧是梟雄,能辨忠奸、識才庸,有多少狂士被其戲弄,手下謀臣武將更是舉不勝數,光夏侯世家就處了多少治國能臣,另外,對少數有大才之人的制約,也是曹操用人的一個成功之處,司馬懿就是一個例證,如果不是郭嘉死的太早,三國局勢真是不知如何發展。
四、太過愚忠。
這一點可以說是一項美德,因為忠義歷來就是被中華民族所頌揚的,所謂「君讓臣死,臣不得不死」,就是生動的寫照。
但是拿到現在,個人認為大可不必這麼做,當然,忠於西蜀,輔佐君主還是要做的,但是可以變通一下,不一定非要輔佐那個阿斗哥,看看他辦的那些事,「樂不思蜀」是人盡皆知了,還有一件是最讓人不能容忍的:當曹魏大軍開拔到成都城下時,城中尚有10萬人的軍事力量,而且當時姜維在外圍有大量屯兵,如果阿斗決意要打,勝負尚不可知,而他卻做了一個糊塗的不能再糊塗的決定——出城投降,NND,可惜了諸葛亮後人
帶領幾千人出城送死,阿斗卻為保全性命,委曲求全,按照時間推斷,那時的阿斗也應該過不惑之年了,我就是想不明白,他怎麼就那麼惑呢?我認為,諸葛亮負乃託孤之臣,忠於劉家政權是理所當然的,但是如果阿斗真是南牆的泥巴——扶不起來,依當時諸葛亮的勢力,大可扶植一位劉氏後人來當皇帝,最後也不一定落得子孫不保的地步。
要首先對諸葛扶持新皇帝有個正確的看法——諸葛忠,乃輔政;諸葛不忠,才是傀儡。
五、後宮之禍。
不知道是誰發明了太監這個行當,也真夠缺德的,不光讓一部分人失去做人的尊嚴和意義,還使很多王朝由於後宮之亂而匆匆倒台。
遠的有「十常侍之亂」,搞的漢朝上下沸沸揚揚,近的有魏忠賢、李蓮英,李蓮英這傢伙,居然從太監的位置爬到了二品大員(清朝太監不得超過四品,二品相當於當時的山東巡撫一職,略大於現在的山東省委書記),所以說後宮歷來都是不太平的。
而諸葛亮如此精明,卻沒考慮到這一點,建興七年,諸葛出祁山,運籌帷幄,所向披靡,正是得意之時,李嚴下屬苟安叛變,煽動宦官散布諸葛亮謀反謠言,使其不得不班師回朝,二十萬蜀漢子弟兵的流血犧牲瞬間毀於一旦。
諸葛亮在《出師表》中,講得很明確,行軍打仗有諸葛坐,而朝廷內務由蔣、費禕等負責,但是他沒考慮到,內務管理不好,軍事受其牽連,也是難於成功,尤其是在阿斗哥當政的情況下......
周瑜和魯肅的早死,決定了「荊州分三國」的命運
東漢末年的荊州主要有七個郡(南陽、南郡、江夏、長沙、零陵、武陵、桂陽),赤壁之戰後,由曹,孫,劉三家瓜分:曹操雖敗還保有北面的南陽、襄陽兩郡;孫權出力很大,但只得了南郡、江夏郡;而劉備占了荊州...
諸葛亮與司馬懿第一次交手,十人有九人猜錯!
諸葛亮和司馬懿的交手,是《三國演義》的重頭戲。一談到這裡,有人立馬會想到諸葛亮六出祁山,與司馬懿鬥智鬥勇。但諸葛亮與司馬懿的交手,卻並不只是六出祁山。諸葛亮二出祁山時的對手,並不是司馬懿。而在他...
我就是我,不一樣的東吳大都督!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據說那東漢末年分三國,烽火、連天和不休,不對不對,應是魏、蜀、吳三國,三國經歷了東漢末年群雄割據之後,終於成為了其中的佼佼者,鼎立在這神州大地之上,今日小編便應讀...
東吳建國路:無路可走的陸氏父子
公元221年,劉備率領大軍氣勢洶洶的殺向東吳。他喊出的口號是為關羽報仇,然而劉備的真正意圖卻也很明顯:吞併東吳,壯大實力。此時呂蒙已經去世,東吳似乎已經陷入了不知所措的境地,這樣的東吳對劉備來說...
為什麼曹操劉備死了,孫權都不能統一天下,事情的真相是?
三國的天下被曹操劉備,還有孫權,這三個人平分天下,曹操以挾天子令諸侯起家,劉備靠奪取荊州起家,而孫權靠父輩積累的家業起家。孫權的父親孫策算是與曹操劉備同一代人,而孫權是晚輩,隨著曹操劉備兩人病逝...
25歲時的一場邂逅,讓孫權對諸葛亮求而不得,整整45年!
相信很多人都難以想像,東吳皇帝孫權,竟是三國時代最為佩服諸葛亮的人,對這個別國大臣的公開仰慕,已經到了毫無半點身為君主之矜持的地步,沒有將諸葛亮這個同齡人收入麾下,也是孫權畢生的遺憾。諸葛亮面見孫權
要不是周瑜死的早,孫權早就拿下四川,讓劉備雞飛蛋打
劉備兵屯新野的時候,徐庶向他推薦了諸葛亮。三顧茅廬時,諸葛亮就向劉備提出了奪取天下的方略。諸葛亮認為,當時北方的曹操有百萬雄師,挾天子以令諸侯,尚無法與之爭鋒。東吳已經歷父子三人經營,有長江天險...
孫權的用人謀略:用人不疑信任諸葛瑾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孫策趁群雄逐鹿中原之際,繼承父業,開闢江東。後來孫策之弟孫權又繼承父兄基業,舉賢任能,確保江東穩定。他40歲稱吳王,48歲稱帝建立吳國,與曹、劉三分天下。孫權是用人高手,王夫...
文人筆下平庸屬歪曲:魯肅忍辱負重促孫劉團結
將帥的才能,並不只限於排兵布陣,縱橫沙場。三國時代,英雄輩出,群星燦爛,令人目不暇接。然而,卻有一位十分重要的人物,無論在小說或在影視、戲劇中總是被人忽視,乃至遭到貶損,這便是東吳大將魯肅。在羅...
為了利益和地盤,他不計成本、不惜代價、不擇手段!
孫權在赤壁之戰後,對兩個地盤格外青睞,一個是合肥,另一個是荊州。合肥是東吳與魏國爭奪的焦點,荊州是東吳與蜀國爭奪的焦點。東吳五攻合肥不下,基本上死心,但對荊州歸屬上,孫權如鯁在喉,費盡心機,一計...
孫權的用人之道,孫權的性格
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袞袞流。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未休。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出自辛棄疾《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懷古》)這首經典詩歌寫出了作...
「關羽大意失荊州」給我們留下的啟示
荊州,是劉備戎馬半生後好不容易在軍師諸葛亮的謀划下得到的一片重要戰略要地,當時劉備伐蜀,手下大批謀士、將士都開往西蜀,先滅成都劉璋,再戰漢中張魯,退曹操。一系列艱苦卓絕的戰鬥下來,終於平定了巴蜀...
揭秘:關羽大意失荊州的真實內情
關羽大意失荊州,幾乎是人人熟知的故事,但是卻沒人考慮到關羽大意失荊州的真實內情,其實關羽大意失荊州只是被人設計而已,利用的正是關於戰無不勝的特點,關羽太過於自信,才會上當,最後敗走麥城。 孫權的...
關羽攻樊城失敗的幕後陰謀
一、劉備命令關羽攻取樊城(一)劉備、諸葛亮的殺機214年,劉備取得西川;219年,劉備攻取漢中,進位為漢中王。探子來報,曹操聯結東吳,準備取荊州。諸葛亮的計策是把封關羽為五虎上將(關羽、張飛、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