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中的大老賴, 大奸雄劉備。
文章推薦指數: 80 %
為什麼說三國中真正的奸雄是劉備呢 ,其實三國中最牛的當屬曹操 ,曹操曾說「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
下面我們就來看看劉備是怎麼靠耍無賴當上蜀國之君的。
我國民間歇後語中就有"劉備借荊州,只借不還"一說.在三國里,有關劉備借荊州的具體過程描寫得十分含糊,突兀.只是在小說第五十二回中突然出現這樣一段描述.赤壁大戰結束,在孔明一氣周瑜後,魯肅來到荊州,向孔明索要荊州.諸葛亮以"荊州乃劉表基業,其子劉琦尚在.劉備以叔輔侄,而取荊州,有何不可?",予以拒絕.魯肅不舍,非得要見過劉琦才行.孔明不得已令人扶出劉琦見肅.荊州的事情就蹊蹺地發生在這裡,劉琦走後,肅默然不語,良久方言曰:"公子若不在,便如何?"孔明曰:"公子在一日,守一日;若不在,別有商議."肅曰:"若公子不在,須將城池還我東吳."孔明曰:"子敬之言是也."遂設宴相待.
這段對話反映了二個事實:一,孫劉二家已經明確承認他們都不是荊州原有的合法的主人.否則,諸葛亮不會拿出劉琦作為擋箭牌,而魯肅一見劉琦還活著,馬上不再對荊州主權表示質疑,只是轉口討要劉大公子死後荊州的歸屬權.二,從這裡可以看出,荊州的最終歸屬權確實孫權的.在魯肅步步緊逼的追問下,諸葛亮表態荊州在劉琦死後歸孫權所有.如此看來,荊州無論從哪方面來看,都已的確不是劉備的產權.
許多人對此表示奇怪,諸葛亮有什麼權利代劉備做主,把荊州給了孫權,難道他不知道荊州的重要性嗎?孔明在<<隆中對>>中,給劉備的戰略大計之一,就是占領荊州,以此為跳板,或北上討曹操;或東下征孫吳.怎麼忘了自己的話呢?其實這是作者為了宣揚三國這部書的主題思想-----"揚劉抑曹"而故意忽略的一個關鍵細節.讀者都對諸葛亮在赤壁大戰前隻身入吳,舌戰群儒一事津津樂道.從來沒有考慮諸葛亮的口舌之爭真能說動孫權聯劉抗曹嗎?劉備真有本錢與孫權聯合抗曹嗎?答案是完全否定的.大家注意這麼一個細節,劉備自當陽長坂坡後,其實力只剩下關羽率領的水軍萬人左右,另外再加上劉琦自己的部隊一萬人.一共不足三萬,其中一半人馬還是劉大公子的部隊.赤壁大戰前,劉備其實根本沒有實力與孫權叫板,更不要說曹操了.所以,諸葛亮見孫權時,劉備早就已經沒有討價還價的資本了.故魯肅毫不客氣的說道:"前者,操引百萬之眾,名下江南,實欲來圖皇叔.幸得東吳殺退曹兵,救了皇叔,所有荊州九郡,合當歸於東吳."並且對劉備"用詭計,奪占荊襄,使江東空費錢糧軍馬,而皇叔安受其利,恐於理未順"表示了極大的憤慨.事實就是如此.而最後諸葛亮終於認可了借荊州這一事實,說明了荊州這一問題在當初孔明過江,和東吳已經就赤壁大戰後,荊州的歸屬權達成了一致.諸葛亮肯定是作為劉備的全權特使,全程參與這一協議的.甚至有可能雙方為此歃血為盟,寫下了盟書.有白紙黑字為證,諸葛亮最後再也賴不掉了-----"子敬之言是也."否則,世上哪有人會承認已經被自己吃到肚子裡的這塊肉是別人的,要還的.當然,由於這事不大光彩,畢竟荊州這塊土地是有主的,人家合法的繼承人還在世,明目張胆私分別人的家產的這種行為還是讓人不齒的,說不出去的,見不得陽光的.大家只能在私下進行交易.無論劉皇叔還是孫討虜,這面子總還是要的.於是,當劉琦出現後,魯肅立馬不言語了.轉而把矛盾的焦點轉移到在劉大公子去世後,荊州必須由東吳來繼承的問題上了.不出所料,作為劉備的全權代表,諸葛亮認帳了.綜上所述,在"借荊州"這個問題上,劉備是毋庸置疑的債務人.
老賴們賴帳的另一招就是推:"我是答應還錢的,但我老婆孩子不肯,有啥辦法.錢都在他們手裡,我也沒法子.要不你先回去,等我慢慢的做通了他們的思想工作就還你."劉備也是深諳此道的.他從有同宗之誼的劉璋手裡奪取西川後,自領益州牧,得意洋洋的做起了巴蜀四十一州的主人.孫權得知後,立即派諸葛亮的胞兄諸葛瑾前去索討荊州.此時,劉備已換了一副面孔,板起臉來指責孫權乘他不在荊州,把自己的老婆,孫權的妹妹給拐走了.還聲稱要大起川兵,殺下江南,報仇雪恨."卻還想來索要荊州乎!"當然,在諸葛亮緊密配合下,這君臣二人的雙簧戲達到了高潮.劉皇叔最後勉強答應先還荊州三個郡,讓諸葛瑾好回去交差.玄德當著諸葛兄弟的面,寫下了交割土地的書信,讓諸葛瑾拿著去荊州找關羽辦理手續.不過他還拖了一句意味深長的尾巴:"子瑜到彼,須用善言求吾弟.吾弟性如烈火,吾尚懼之.切宜仔細."果不其然,諸葛瑾興沖沖的來到荊州,拿出劉備的書信,要求關公辦理三郡交割手續.被關雲長以"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名義一口拒絕.驕橫的關公不但趕走了諸葛瑾,還把孫權派到那些地方去接收的官員也趕了回去.對部下關小弟公然的違抗自己命令,劉皇叔是雙手一攤,一副愛莫能助的表情:"我早就有言在先,怪不得我喲!"可惜,孫權不是劉璋,他可不願當傻瓜.這世上哪有小弟敢不聽大哥話的,下級敢不服從上級命令的事?!你管教不了,我替你管教.孫權派遣呂蒙奪了荊州,殺了關羽.當素以仁厚在三國中聞名的劉玄德得知此消息後,是暴跳如雷,立即做出決定,傾全蜀之兵攻打東吳.他已全然不顧荊州是他借孫權的這一事實.此舉說明,自從借了荊州後,劉備壓根就沒有打算還過.兵法有雲"忿兵必敗",劉備在彝陵遭遇了他人生路上的"滑鐵盧",慘敗而歸,命殞白帝城.從而也結束了中國歷史上又一個老賴皇帝短暫的歷史.
呂布在臨死前怒罵劉備曰:"是大耳最無信也."確實,劉備真的很賴皮!
其次劉備應該算是三國中的大奸雄,比曹操奸多了,假仁假義。
首先,劉備是不是漢室宗親難說,就用了幾杯酒幾滴淚幾句為天下蒼生著想的假話騙取了關張的信任。
呂布奪劉備徐州後,劉備居然還能跟呂布像兄弟一樣相處,最後呂布被曹操捉住,劉備惡語諷刺,一心讓呂布死,借曹操手除掉自己的心頭大患,可見劉備心有多險惡。
劉備跟曹操關係本來就不怎麼好,可是曹操卻收留了劉備,給他官做,給他錦衣玉食,劉備說要討伐袁術之名,曹操馬上借劉備5萬人馬,可見曹操有多麼的器重劉備,可是劉備卻忘恩負義,打完袁術不但不還兵,還重奪徐州,派人出使袁紹,與之相約共伐曹操,但由於袁紹發兵慢,劉備一下就被曹操打得大敗,丟下關羽張飛妻子兒子自己逃命去了,要不是曹操覺得關羽忠義,一心想收自己帳下,不忍殺他的話,關羽早死了,劉備只能投奔袁紹,接著他就處心積慮促使袁紹發兵,可是沒想到袁紹也敗了,劉備只能去荊州投奔劉表,後來劉表死了,劉琮投降曹操。
劉備得了徐庶才安定了一點。
其次劉備三顧茅廬,再用幾滴眼淚又得了諸葛亮,後來攜數十萬百姓出逃,一開始振振有詞,說什麼要與百姓共存亡,實際上讓百姓為他殿後,用百姓的生命財產為自己逃亡爭取時間,曹操大軍一到,劉備再一次丟下妻子兒子逃走,要不是趙雲拚死救阿斗的氣勢打動了曹操,曹操下令不要放箭,阿斗和趙雲早都死了。
至於赤壁之戰,其實劉備根本就沒出什麼力,什麼孔明舌戰群儒巧借東風草船借箭都是杜撰的,赤壁之戰基本都是東吳的功勞,可是劉備卻在岸上繳獲物資糧草,又占了好多城池,可謂不出力又占便宜。
劉備快死的時候,叫諸葛亮很他說:如果後主不賢,你可以取而代之。
之後就是抱著孔明大哭。
都這樣了,以諸葛亮的為人,能不盡心輔佐阿斗嘛。
。
可見劉備攻心戰術十分厲害。
十足的奸詐小人。
難怪魯迅先生曾這樣說劉備和諸葛亮,一個太偽,一個太妖。
可見,劉備才是三國中最大的奸雄 ,最大的老賴。
三國魯肅遣子問路的故事
「魯肅遣子問路」是一則謎語,是1982年五月長江中下游六省市十四個單位在江西廬山舉行的「匡廬謎會」,其中九江隊為了盡地主之誼,寫下一副對聯,該對聯為:魯肅遣子問路;陽明笑啟東窗。
只緣識人偏頗 英雄夢斷「三國」
禮賢下士,求賢若渴,是古代明君必備的領導素質,也是一種領導藝術,如果不識人、不用人,那就真的成了孤家寡人,不要說打天下、守天下,恐怕最終連性命都難保。三國亂世,豪強並起,群雄逐鹿,誰有識人之明,...
劉備是忠厚還是梟雄?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談起三國,能讓人舉起大拇指嘖嘖稱奇的便是忠厚善良的劉皇叔——劉備了。三國時期,劉備坐擁三分天下之勢,以皇室之名妄收復整個版圖,無奈白帝鬱鬱而終。那麼在真實的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