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竟然崇拜了兩個相互矛盾的偶像
文章推薦指數: 80 %
諸葛亮自比管仲樂毅可是這兩個人管仲使齊國強大,樂毅卻終結了齊國的強大致使齊國自此之後一蹶不振。
管仲在經濟和軍事上表現突出諸葛亮則在蜀國的經濟上表現受到後世的好評,軍事上也算是盡最大努力了。
樂毅和管仲都擅長弱國聯合攻擊強國,管仲聯合多國共同對付楚國,樂毅發動多國聯軍重創齊國。
諸葛亮輔佐劉備本身勢力單薄,為了對付曹魏聯合孫權與劉璋聯合對付張魯,最後吳蜀聯合共同對付魏國。
樂毅攻打齊國除了使用軍事手段之外,還採用仁政讓齊國大部分地方望風而降,打的齊國只剩下莒國和即墨兩座城池,即便是對於這兩座久攻不下的城市,後期轉而採用懷柔政策。
諸葛亮在隆中對中也是明確表示只需要通過像樂毅攻齊那樣攻擊曹操通過幾次大勝之後,然後利用懷柔政策讓大部分地區歸順自己。
孫劉聯軍擊敗曹操後,荊州各地基本上都是望風而降,後來的北伐也是經常出現望風而降的情況。
管仲和樂毅都和齊國有不解之緣,樂毅擊敗齊國後還專門祭拜過管仲。
諸葛亮崇拜他們兩個人還有另一個原因,諸葛亮沒出山之前在南陽現在很多人說是河南南陽,其實並不是的其實是在現在的襄陽但是諸葛亮祖籍並不在南陽,他只不過是逃難來到南方,他的祖籍青州琅琊正好在齊國故地這也是其中的原因。
從諸葛亮的兩個偶像就能說明諸葛亮不可能會去投靠強者曹操而只會和劉備聯合其他勢力攻擊曹操。
劉備陣營裡面與劉表 劉琦和劉璋之間要靠劉備,與孫權的關係靠有一個哥哥在孫權陣營裡面的諸葛亮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這也就解釋了諸葛亮早期功勞並不是那麼大就能進入劉備的核心圈子。
(圖片來自網絡)
春秋戰國人物-樂毅,一代大將,比白起,吳起之英雄
三國時期,蜀國謀臣諸葛亮曾經在《隆中對》里說:「 亮躬耕隴畝,好為《梁父吟》,身長八尺,每自比於管仲、樂毅,時人莫之許也。」這裡提到管仲和樂毅,其實在歷史上,他們二個人的關係不大,並沒有過多的交...
為什麼說魯肅一死,三國的結局就註定了,諸葛亮也無力回天
為什麼說魯肅一死,三國的結局就註定了,諸葛亮也無力回天曹操自從官渡之戰擊敗袁紹之後,北方再無敵手,經過了幾次戰爭,曹操基本上算是掌控了北方勢力。除了西涼的馬騰韓遂,漢中的張魯有些麻煩。再也沒有能...
是什麼促使孫劉聯盟打響了赤壁之戰?
赤壁之戰,是我國歷史上有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赤壁之戰奠定了以後三足鼎立的局面,赤壁之戰也是三國時期一個重要的轉折點。長期以來赤壁之戰一度被宣傳為劉備聯合孫權一同創造的軍事奇蹟,但是演義里如此重視...
諸葛亮為何不取劉禪而代之?是忠心還是另有隱情
章武三年,劉備在與東吳的大戰失敗後,在白帝城病危,將諸葛亮招到白帝城,將兒子也就是後主劉禪託付給諸葛亮。同時也說出了一段意味深長的話,「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但是,不管劉禪如何...
《諸葛亮的帝師絕唱》之三:《隆中對》的讀解密碼
諸葛亮的求職沒有太多意識形態方面的考量。也就是說,他的出山與劉備是否是宗室、是否要復興漢室沒有直接關係。諸葛亮「兜售」的戰略方案是中性的,適用面很廣,當然前提是要滿足自己做帝師的要求。
如果你是諸葛亮,你會怎樣應對三顧茅廬
《三國演義》這部小說家喻戶曉,其中最精彩之一:三顧茅廬的片段。那麼問題就來了,如果你是諸葛亮,你會怎麼應對三顧茅廬呢?不同的時候看同樣一個故事,都會有不同的想法,更別說不同的人了,如果你是諸葛亮...
諸葛亮為什麼選擇弱小的劉備而非曹操?
諸葛亮出山之時,劉備只有新野一縣,幾千人馬。論實力,與曹操和孫權甚至劉表馬騰劉璋相比,都是勢力最弱的一支,可是他既不去投奔不僅軍事實力強而且有雄才大略的曹操,又不去歸依地盤穩固、人才濟濟的孫權,...
諸葛亮為什麼不早出山,而是死等三顧茅廬的劉備呢?
我們知道,在整個三國時期,能夠笑傲天下的人物沒幾個,諸葛亮就是其中之一。諸葛亮有大才這是眾所周知的,諸葛亮的才華不僅僅體現在隆中茅廬中對於時局的分析和未來規劃的展望,還包括對蜀國的治理,以及南征...
諸葛亮為何選擇助劉備三分天下,而不輔佐曹操完成大一統呢?
大家都知道,諸葛亮出山時已經二十七歲了,這個年紀不管是在古代還是現代看來,都是不小的年齡,縱然諸葛亮被小說給神化了,但若單論治國理政的才能,孔明在人才輩出的三國時代還是一流的,就憑此項特技早早...
野史:諸葛亮好友輔佐曹操,哥哥輔佐孫權,他卻為此而輔佐劉備!
三國時期,諸葛亮身居南陽草廬之中,經常與好友徐庶、崔州平、石廣元、孟公威討論時事,四處遊歷,學習天下知識,自比管仲樂毅,有經天緯地之才。後來諸葛亮受到劉備的三顧茅廬之恩,決定與劉備出山,爭霸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