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戰國人物-樂毅,一代大將,比白起,吳起之英雄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三國時期,蜀國謀臣諸葛亮曾經在《隆中對》里說:「 亮躬耕隴畝,好為《梁父吟》,身長八尺,每自比於管仲、樂毅,時人莫之許也。

」這裡提到管仲和樂毅,其實在歷史上,他們二個人的關係不大,並沒有過多的交集。

諸葛亮在隆中對里提到他們二人,只是將自己比作他們二人,主要是因為,他們兩個人都是當時的能人而已。

今天,我們就先來了解一下諸葛亮自比的樂毅到底是一個怎樣的高人?

樂毅的先祖樂羊,樂羊本是魏國大將,世居靈壽,即是當時的中山國。

說起中山國,也是命遠捉人呀,一開始是被樂羊率領的魏國大軍所滅,不久之後復國,復國沒有多久,又被趙國滅掉了。

一開始樂毅被舉薦在趙國做官,沙丘之亂時,趙武靈王被趙惠文王圍困餓死,樂毅感到當時的局式混亂不明,於是離開了趙國,跑去投奔魏國。

有次魏國派樂毅出使燕國, 當時燕國的國君燕昭王是一個明君,喜歡能力之人,就說服了樂毅留下來輔佐自己,拜封他為亞卿,也正是因為燕昭王賞識,才能也後來的偉大功績。

到底是什麼偉大的功績?且看下面介紹。

當時的燕國,實力還是比較弱,前面一章我說到過,當時齊國因燕國內亂,大舉攻燕,要不是其它國家的阻礙,燕國就滅國了,這奇恥大辱對於燕昭王來說,非報不可。

此時樂毅獻上了「舉天下而伐之」的策略,意思就是聯合楚國、魏國、趙國、韓國,組成「五國聯軍」,一起討伐齊國。

燕昭王即拜樂毅為上將軍,統領全國兵馬出戰,趙國君主趙惠王也以相印相授,就這樣樂毅大將軍率領五國聯軍,浩浩蕩蕩地殺向齊國。

在樂毅的率領下,五國聯軍先是在濟水之西把齊國打的落花流水,隨後長驅直入,打下了齊國的都城臨淄,半年不到的時間,簡單的就拿下了齊國七十多座城池。

樂毅之所以稱為樂毅,不當是將軍,也是一個文治能人,怎麼說這麼說呢?在攻下齊國的七十多座城池後,當時齊國只剩下莒城、即墨還在抵抗。

然而此時樂毅改變策略,沒有一味強攻,而是堅守陣地,另一方面施以仁政以安百姓。

古語說的好「用兵之道,攻心為上」,樂毅的這招是想讓齊國無攻自破呀。

可惜的是,在樂毅伐齊的第五年里,燕昭王死了,其兒子燕惠王上位,說到這個燕惠王,真是來氣,在燕惠王執政後不久,樂毅就被齊人使離間計奪去兵權使得伐齊大計,功虧一簣。

所謂是:臣子功大,則憂其功高蓋主;臣子無功,又厭其諸事無能,若遇到一位賢明的君主,就像燕昭王一樣,讓樂毅有機會聯五國之力攻齊,若遇到一位心機主,那便是後面的結果了。

後人劉向這麼總結了一句:「燕昭王用樂毅,推弱燕之兵,破強齊之讎,屠七十城,而惠王廢樂毅,更代以騎劫,兵立破,亡七十城。

樂毅還好是個聰明人,知道從一開始就與燕惠王不對心,上位之後必定容他不下,於是又投奔了趙國。

輾轉一圈,又回到了從前。

他的輝煌也隨著這最後的回歸而沉寂落沒,從此之後,無論文治武功,他也沒有再出現流傳後世的經典之作。

雖是如此,他也還是在趙國得以養老到終,算是上天也對他不薄。

而後樂毅的地位到底有多高呢,且看看下面這段摘抄:

唐朝開元十九年,唐玄宗為表彰並祭祀歷代名將所設置武廟,它以周朝開國丞相、軍師呂尚(即姜子牙)為主祭,以漢朝留侯張良為配享,並以歷代名將十人從之。

上元元年,唐肅宗將吳起等歷史上十位武功卓著的名將供奉於武成王廟內,被稱為武廟十哲,「燕王國昌國君樂毅」便是其中之一,同時代被列入「十哲」的只有吳起、白起而已。

及至宋代宣和五年,宋室依照唐代慣例,為古代名將設廟,七十二位名將中亦包括樂毅。

縱觀樂毅的一生,成名於燕國,沒落亦是燕國。

一代良將,可惜後半生沒有遇到明主。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歷史中的樂毅是怎樣的人?樂毅生平事跡有哪些

樂毅是燕國的一名大將,他原本是魏國人,後來又跑到了燕國,被燕昭王重用。而他更為人所知的是,是他被諸葛亮寫進了文章里。「亮躬耕隴畝,好為《梁父吟》。身長八尺, 每自比於管仲、樂毅, 時人莫之許也」...

大秦帝國崛起之將相譜——樂毅

唐朝開元十九年,唐玄宗為表彰並祭祀歷代名將所設置武廟,它以周朝開國丞相、軍師呂尚(即姜子牙)為主祭,上元元年,尊太公為武成王,以歷代良將為十哲象坐侍。秦武安君白起、漢淮陰侯韓信、蜀丞相諸葛亮、唐...

樂毅和管仲是什麼關係?樂毅和管仲又有何故事

樂毅是歷史上飽受爭議的人物,有人說他是魏國的使臣,出使到了燕國,因為燕國的燕昭王幾句好話,給了樂毅一點甜頭,樂毅就留在了燕國,成為燕國的一名大將,並率領著弱燕打敗了強大的齊國,這讓樂毅一下子就從...

樂毅最後的結局是怎樣的?

「亮躬耕隴畝,好為《梁父吟》。身長八尺, 每自比於管仲、樂毅, 時人莫之許也」。諸葛亮在沒有出山以前,常常把自己比作是管仲、樂毅。諸葛亮為什麼要自比管仲、樂毅,因為管仲奉行春秋大義,希望能夠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