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北伐曹魏是以卵擊石還是有機可趁?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作為《三國演義》中的「正義方」,劉備領導的蜀國團隊一直被百姓寄予著統一中國的厚望。

雖然三分天下之後的贏家是魏國曹操政權,可後人從未放棄過幻想:如果諸葛亮統帥蜀軍北上伐魏成功了呢?歷史會不會被改寫?

這個問題一直以來備受各代歷史學家討論,有的認為不可能,蜀國國力完全不如魏國,明知不可為而為之,愚者也;有的認為可能,以攻為守,待機而動,未嘗不可。

(影視劇《新三國》中的諸葛亮形象)

要討論這個問題,我們得先來了解一下當時三個國家——魏蜀吳的具體國情,看看他們到底各自實力如何。

首先,我們看看蜀國。

據記載,魏滅蜀時,蜀國人口約有108萬餘人,占益州等地,領土面積是三國中最小的,擁兵約有10多萬人。

再說吳國,坐擁交州、廣州全部和荊、揚二州的大部領土。

晉滅吳時,吳國約有人口250萬餘人,帶甲23萬左右。

最後是魏國,疆域最大,冀、並、兗、青、徐、幽七州全部和涼州、荊州,揚州的部分土地都在魏國囊中。

魏滅蜀時,魏國的人口約占430萬,兵力達40多萬人。

(魏蜀吳三國疆域對比圖,來源維基百科)

從人口、領土、經濟、軍事、政治等方面綜合看魏蜀吳的國力,差不多是5:2:3的對比關係。

既然實力相差如此明顯,諸葛亮為何又會有六出祁山的北伐戰爭呢?這屢屢北伐,具體戰況如何?其意義何在?成功率又怎樣?

事實上,諸葛亮一共發起了五次北伐戰爭,還有一次是防禦魏國的進攻。

第一次北伐

公元228年春天,蜀軍出戰紀律嚴明,攻下了祁山。

南安、天水、安定三郡也歸降了。

可是沒有打好街亭關鍵一戰,只能退回漢中。

據《三國志·諸葛亮傳》記載:

六年春,揚聲由斜谷道取郿,使趙雲、鄧芝為疑軍,據箕谷,魏大將軍曹真舉眾拒之。

亮身率諸軍攻祁山,戎陳整齊,賞罰肅而號令明,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叛魏應亮,關中響震。

魏明帝西鎮長安,命張郃拒亮,亮使馬謖督諸軍在前,與郃戰於街亭。

謖違亮節度,舉動失宜,大為張郃所破。

(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戰爭圖)

第二次北伐

公元228年冬天,蜀軍出兵散關,攻打陳倉,和魏軍相持不下,蜀軍糧草不夠而返。

退軍途中,蜀方殺死了魏國將軍王雙。

據《三國志·諸葛亮傳》記載:

冬,亮復出散關,圍陳倉,曹真拒之,亮糧盡而還。

(諸葛亮第一、二次北伐戰爭圖)

第三次北伐

公元229年,蜀軍攻下了武都和陰平兩城。

據《三國志·諸葛亮傳》記載:

亮遣陳式攻武都、陰平。

魏雍州剌史郭淮率眾欲擊式,亮自出至建威,淮退還,遂平二郡。

第四次北伐

公元231年,蜀軍和魏軍在祁山和上邽等地發生戰爭。

蜀軍大敗魏軍,斬獲頗豐;公元231年夏,蜀軍糧草接應不上,諸葛亮只好引軍退還,張郃帶魏軍追擊,被蜀軍射殺後傷重去世。

據《三國志·諸葛亮傳》記載:

九年,亮復出祁山,以木牛運,糧盡退軍,與魏將張郃交戰,射殺郃。

(諸葛亮第四、五次北伐戰爭圖)

第五次北伐

公元234年春天,蜀軍再度進軍,出斜谷,在渭水南岸的五丈原下紮營,開始在此處屯田生產糧食。

魏軍統帥司馬懿拒不出戰,兩軍相持了很久。

公元234年八月,丞相諸葛亮病逝,蜀軍只好退還。

據《三國志·諸葛亮傳》記載:

十二年春,亮悉大眾由斜谷出,以流馬運,據武功五丈原,與司馬宣王對於渭南。

亮每患糧不繼,使己志不申,是以分兵屯田,為久駐之基。

耕者雜於渭濱居民之間,而百姓安堵,軍無私焉。

相持百餘日。

其年八月,亮疾病,卒於軍,時年五十四。

這漫長的六出祁山的過程,凝結了諸葛亮一生為蜀成就霸業的忠心,最終他也因過度操勞而早逝,令後人唏噓不已。

可是,後人對其敬仰同時,也需要以理性視角進行一場客觀公允的分析——諸葛亮的北伐戰爭有可能成功嗎?

首先是否定者的觀點——以卵擊石

持這個觀點的人占大多數,他們的道理何在呢?

第一點,蜀偏居一隅,魏坐擁中原。

很明顯,當時中原富足,地大物博,兵士強盛;而西蜀地小,物資相對稀缺,兵少將乏,小國惹大國,自取滅亡也。

第二點,蜀道艱難萬險,中原路途遙遠。

正如詩人李白所寫「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

蜀國的糧草運輸隊每次都要翻山越嶺地向前線運糧,好幾次北伐,都因為糧草不夠而退軍。

(蜀道)

第三點,蜀主劉禪平庸,魏主曹氏智慧。

歷史上的劉禪確實是個平庸的君主,和曹氏的各代帝王相比,相差過於懸殊。

舉個例子,第一次北伐時,蜀軍聲勢強大,曹睿親自坐鎮長安,可以看出他的膽識。

反觀劉禪,破國後竟也落得個「樂不思蜀」的惡名,真真氣煞先帝也。

第四點,孔明非將略之才,仲達乃智勇之士。

不可否認的是,三國演義里把諸葛亮的用兵之才過於神化了。

事實上,歷史上真實的諸葛亮,其優勢在於理政治民,但說到用兵奇謀方面,他反而比較謹慎。

據《晉書·宣帝傳》記載:亮志大而不見機,多謀而少決,好兵而無權。

再說魏國大將軍司馬懿。

作為懷有帝王之心的能臣,司馬氏的能力有目共睹,從兩者交戰可以看出,他的才智絕不下於諸葛亮。

(電視劇《三國演義》中的司馬懿形象)

第五點,蜀中人才不濟,北魏後繼有人。

諸葛亮北伐時,蜀中五虎將已經只剩趙雲一人,不久後也去世了,真正能統領軍隊的將領所剩無幾;反觀曹魏,前有張郃、郭淮,後有鍾會、鄧艾。

《三國志·張郃傳》寫道:

郃識變數,善處營陳,料戰勢地形,無不如計,自諸葛亮皆憚之。

《三國志·郭淮傳》寫道:

五年,夏侯玄伐蜀,淮督諸軍為前鋒。

淮度勢不利,輒拔軍出,故不大敗。

可是,既然北伐失敗的必然性擺在眼前,為何諸葛亮仍不放棄希望?如果一丁點希望也沒有,他還會那麼堅持嗎?還是他知道,自己是有機可趁的、北伐還是會有勝利的機會呢?

諸葛亮的樂觀,也不是沒有道理。

敢這麼說,有三個原因——

原因一:諸葛深受後主信任,而司馬則屢遭曹氏猜忌。

劉禪和孔明的關係與曹睿和司馬的關係相比而言,差距太大。

蜀國這邊丞相獨攬大權;而魏國這邊司馬懿屢次被曹氏家族排擠,更像是曹睿的一顆棋子。

所以說,如果司馬懿不受重用,那麼,敵軍沒有了司馬的老謀深算,蜀國北伐戰爭絕對有望。

只可惜,現實太殘酷。

曹睿很機智,他合理地任用司馬懿來防禦蜀軍;司馬懿也機智,處事慎重。

更有人說,諸葛亮的北伐反而幫助了司馬懿一步步奪權。

原因二:蜀已定後方隱患,魏尚有邊境威脅。

《三國志·諸葛亮傳》記載:三年春,亮率眾南征,其秋悉平。

蜀國後方沒了威脅,北伐就有了一定的保障。

反觀曹魏方面,其周邊有東吳、匈奴、鮮卑、烏桓、遼東地區等多股勢力存在,如果其他勢力響應、夾擊,那麼北伐戰爭有望。

可惜的是,東吳好幾次響應都被魏國打敗。

另有237年(此時諸葛亮已經病逝了),遼東太守公孫淵反叛,被司馬懿鎮壓。

原因三:蜀軍一步步入侵,魏國失地失人口。

小國吞大國,只能一步步來,吃一口消化一下再吃一口。

這點丞相諸葛亮很清楚,所以他一次次北伐都打正規戰,這就需要長時間的征戰(意味著需要幾代有志之士的努力)。

幾次北伐並不是一無是處的,也帶來了一些城池和大量百姓。

只可惜,第一次敗於街亭,第二、三、四次敗於糧草,第五次敗於壽命。

(電視劇《三國演義》的諸葛亮形象)

從這些方面來看,如果守住了街亭、如果司馬懿被排擠、如果諸葛亮還在世並繼續和司馬懿相持,蜀國北伐成功也不是沒有可能。

只可惜,這些可能都沒有實現。

最終,歷史不但沒有假設,更抹殺了諸葛亮的復國希望。

最後,只能是一句「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成為對丞相最好的認可。

作者:super

轉載請註明來自凱風清韻(ID:kaiwind-qingyun)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一經採用支付豐厚稿酬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如果諸葛亮多活二十年,北伐能成功嗎?

諸葛亮率軍五次北伐,都沒有成功,也有六次北伐的說法,但是,六次裡面有一次是主動防禦魏國,不算在內。諸葛亮最後一次北伐,與司馬懿大軍對峙五丈原,相持一百多天,結果,諸葛亮病死在軍中。試想,如果諸葛...

街亭之戰大敗諸葛亮的究竟是誰?

現在不少的人,特別是年輕人,由於只看過少許有關三國時代的書,所以對三國時代很多人物都不甚了解。有的人甚至把一部《三國演義》當成「聖經」來膜拜。將書中許許多多虛構的成份當成是歷史。故而模糊了歷史的...

諸葛亮能否打贏司馬懿

東漢末年到三國是個人才輩出時代,出現了像曹操、劉備、孫權這樣雄才偉略的霸主,以及呂布、關羽、張飛、趙雲、許褚等猛將。除此之外還有用手指都數不過來的謀士,這其中的謀士又以蜀國的諸葛亮和魏國的司馬...

逆天而行嗎?諸葛亮五次北伐

蜀漢丞相諸葛亮扶助劉備建立蜀國,天下以魏、蜀、吳形成三國鼎力之勢。尤以魏實力最大,地盤最廣,蜀吳無論是在軍力、人口、地域上都比魏弱;但三方勢力都不能獨自完全吃掉另一方。就算強大的魏國也不能貿然出...

亂侃三國之諸葛亮和司馬懿誰厲害

導語:看過三國演義的朋友都會感慨司馬懿真乃是諸葛亮的天地!即生亮何生懿?可是諸葛亮和司馬懿誰厲害些呢?讀完三國志你才發現!論智慧,司馬懿不如諸葛亮;論志向,諸葛亮不如司馬懿。論軍事能力,諸葛亮...

諸葛亮北伐戰役,贏了就退回漢中!

蜀漢建興五年(227)春,諸葛亮向後主劉禪上《出師表》,請兵北伐,後主允准,下討魏詔書,授諸葛亮主持討魏專命之權。三月,諸葛亮率10萬大軍,自益州(成都)出兵漢中,紮營於沔北陽平關,設丞相府,...

論夢三國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兵敗始末!

在夷嶺之戰遭到慘敗之後,經過了六年多苦心準備,蜀國的兵力重新發展為鼎盛,全國兵力達12~13萬之多,而且,由於蜀國天然封閉的地理形勢,其兵力除了成都地區留一些,及監視盟國東吳用去少量兵力外,絕大...

「常勝將軍」趙雲的最後一戰,竟然以失敗告終

解讀:說起五虎上將里的趙雲,很多人都聯想到「常勝將軍」,但一個人身處亂世,怎麼可能獨善其身。所以,趙雲也有失敗的地方,那就是他的最後一戰,即箕谷之戰。讓看客們欣慰的是,趙雲軍沒有大敗,而是將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