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天而行嗎?諸葛亮五次北伐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蜀漢丞相諸葛亮扶助劉備建立蜀國,天下以魏、蜀、吳形成三國鼎力之勢。

尤以魏實力最大,地盤最廣,蜀吳無論是在軍力、人口、地域上都比魏弱;但三方勢力都不能獨自完全吃掉另一方。

就算強大的魏國也不能貿然出擊其中任何一方,魏攻蜀或吳,蜀吳就會結盟拒魏;赤壁大戰讓曹魏得到了教訓。

從那後,魏國專注於內政和國內民生髮展,三國從此相對和平了一些時間。

劉備、諸葛亮

然而這種和平的時間,因東吳武力奪取荊州,斬殺了蜀國五虎大將之首關羽而結束。

劉備傾蜀國之兵伐吳,丞相諸葛亮建議此時不應伐吳。

劉備為給關羽報仇,執意伐吳;讓諸葛亮和趙雲留守。

劉備估計忘了和諸葛亮的隆中對話,先有三分天下之一,靜待時機方可一統中原;現在伐吳採納諸葛亮的建議,一者是,痛失關羽怒氣難消,二者低估伐吳難度,高估自己的實力;開始是連戰連勝,東吳陸遜採取繡敵深入之策,一戰打垮劉備的大軍。

劉備敗退於白帝城病逝,託孤於諸葛亮,後悔不聽丞相建議,連帶二弟張飛也損失,大軍更是十損七八,悔之晚矣,帶著無限的遺憾而去。

匡扶漢室中興,劉備提前實施,把諸葛亮的計劃打亂,現今蜀國國力消弱,軍力大減,如此時再北伐魏國,無異於以卵擊石。


魏國趁機出擊東吳,沒有撈到什麼油水,而罷兵。

諸葛亮看清了現在這形勢,魏國就是想蜀吳相鬥,自己坐收漁利;所以只有蜀吳不起矛盾,魏國就沒辦法,雖然蜀吳經歷了一次對決,但雙方還是從大局出發,坐下來好說好商量,畢竟東吳有人才,識得大勢,兩國和好不在話下。

諸葛亮舌戰司馬懿

蜀國休整了近5年,開始出擊魏國;228年1月,諸葛亮親率大軍出祁山,依仗兵精糧足,接連取勝,本來以此可以乘勝前進,可惜因用人不當,失去街亭而不得不收兵;街亭作為蜀國退可守,進可攻的前沿,卻因只會紙上談兵的馬謖,而丟失。

諸葛亮進不可攻,退不可守,只好退兵。

其實這一次也是最好的一次機會,可以伐魏,因為戰前局面很好,即使街亭失守,蜀兵優勢任在,若此時繼續出兵,蜀兵也有把握,諸葛亮此時顧慮太多,決定撤兵,失去最好的一次伐魏機會。

不到一年,諸葛亮又起兵伐魏,288年12月,出散關,攻陳倉,這一次北伐因糧草不濟撤兵;諸葛亮領兵前方征戰,後方李嚴卻拖後退,其實年底時期,那家還有多少糧食,正是青黃不接的時候,李嚴那能籌集得到那麼多糧食。

李嚴因此丟官為民。


229年春,諸葛亮領兵北伐,取得兩郡,小有收穫,又因糧草不足撤兵。

看到這裡,試問一下諸葛丞相,前一次糧食不足,就算因人辦事不力,那麼這次又是糧食問題,你應該知道,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既然是北伐的大事,你不能半年不到又去吧,半年裡準備都不充分,蜀國真的是富得冒油嘛?既然準備不足,時間間隔太短,取勝的希望就不多說了。

231年2月,諸葛亮再次領兵北伐,和第一次出擊路線一樣,出祁山。

這次步第三次的路,糧草不夠撤兵。

這次就算再得過教訓吧,也不多說了。

劉禪和諸葛亮

234年第5次北伐,諸葛亮丞相經過3年的準備,率10萬大軍出斜谷,另派使者到東吳邀約出兵共同伐魏國。

孫權的確是出兵了,親率大軍攻擊合肥,協助蜀軍。

孫權哪裡是幫,他知道蜀國已經是五次北伐了,這次無論輸贏,他也座不住了,如果諸葛亮勝了,東吳你也就完了,如果敗了,東吳也是好日子不長了,此時自己親率大軍攻擊魏國,給大家提哈醒,我東吳還在的,這不,我還可以攻魏,所以你們蜀,魏兩家,不管你們誰贏了,也別小瞧我東吳。

諸葛丞相這一次協調好了東吳,進展很順利,拿下了魏國很多地方,雖然東吳被魏主親率的大軍打敗了,不過讓曹魏已經背脊發涼了。

諸葛率的大軍進駐渭河南岸兩軍對峙著,司馬懿可以說是個超級的忍者,無論怎麼罵他也好,羞辱他再狠,就算是挖他祖墳,他也不會出兵和諸葛亮對決,(諸葛亮也不可能挖他的祖墳啊)而司馬懿鐵定了心,打持久戰,他不怕,在自己地面上,他有的是時間和實力,而諸葛亮的局面就不一樣,他耗不起時間,時間一久,糧草就無法供給,前幾次都是因為糧草的問題,所以必須要找司馬懿決戰。

司馬懿就是不出戰,神機妙算的諸葛亮也沒法子,眼看大軍在此找不到決戰的機會;兵指長安指日可待顯得不現實了;司馬懿不出戰,也是害怕再敗,他已經敗在諸葛亮手裡好幾次了,如果再敗,魏國懸了。

他心裡也害怕諸葛亮,雙方都在賭誰堅持得久。

此時蜀國的內部出事了,宦官向後主劉禪進讒言,說諸葛亮要擁兵自立了,無主見的劉禪下詔,讓諸葛亮回軍。

後方出問題,前方又找不到突破口,加上諸葛亮染病。

第五次北伐就此收場,應該說這次最接近成功,但面臨兩個難題,一是魏軍主帥司馬懿超乎常人的忍耐度和迎戰之策,都使諸葛亮沒有料到;二是蜀國內政出現分歧,動搖後主北伐決心。

諸葛亮為報先帝知遇之恩,費盡心力,多次率軍北伐,都未能成功,不知諸葛亮丞相是否知道,蜀國如此頻繁的北伐,國力可否承受,以他自己的洞察和時局的分析,北伐是否操之過急?北伐是否值得讓蜀國費如此代價?三國局面猶如三角,只要兩個角保持不變,那麼就是穩固的三角,而魏國最強,戰將千員,雄兵百萬,東吳水師還行,只可守為上,蜀國兵力和財力都不及魏國,但其鋒芒也不可小視,伐吳損兵折將,以至北伐時,蜀國後繼無人,伐魏要出蜀而戰,後勤補給困難,在天時、地理、兵力都不利蜀,北伐成功很難。

諸葛亮

諸葛亮以他的智慧,焉不知北伐是逆天而行嗎?非也,他的志向就是要一統中原,替劉備完成漢室中興的遺願。

只是時不待我,如再給諸葛亮10年如何?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細數三國蜀國次次北伐無功而返丟失的大好機會

在歷史記載中蜀國是有好幾次時機可以攻下魏國,成就一統天下的美夢的,但是好幾次的決斷和外交,糧草,選人不當等等緣由屆喪失了最好的時機,招致北伐失敗,退守漢中。上面我們就說一下三國時期蜀國喪失的時機...

諸葛亮北伐曹魏是以卵擊石還是有機可趁?

作為《三國演義》中的「正義方」,劉備領導的蜀國團隊一直被百姓寄予著統一中國的厚望。雖然三分天下之後的贏家是魏國曹操政權,可後人從未放棄過幻想:如果諸葛亮統帥蜀軍北上伐魏成功了呢?歷史會不會被改寫...

三國中諸葛亮北伐失敗,雖敗猶榮?

劉備死後,諸葛亮一直把持朝政,隆中對策已經快要流產了,諸葛亮一直明白就是興漢,興漢的目的就是掙得天下。修善東吳關係,加強國內稅負,鎮壓國內反動派。操練興兵,整理武裝隊伍,加強訓練。北伐迫在眉睫。...

世人敬仰,對手恐懼的諸葛孔明到底因何而死?

對於諸葛亮這個人,唐代大詩人杜甫有一句詩形容的最為貼切,「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短短四句詩,道出了諸葛亮一生的奮鬥與艱辛。作為蜀國丞相,在劉備身邊出謀...

諸葛亮出祁山的真相

「「諸葛亮六出祁山的祁山就在我們禮縣」,這是我們對外介紹家鄉時很常用的一句話。可是你知道諸葛亮為什麼要出祁山嗎?究竟有幾次到過祁山呢?讓我們在《禮縣史話》里去找答案吧!

六出祁山真相:諸葛亮六出祁山是因為什麼失敗

「六出祁山」通常指三國時期蜀漢丞相諸葛亮出兵北伐曹魏的軍事行動。史書記載諸葛亮北伐曹魏時僅有兩次出兵祁山,而「六出祁山」的說法出現於小說《三國演義》,由於《演義》在民間的影響力較大,因此「六出祁...

三國小故事

1三國中期,蜀國占據西蜀一帶,這時南方孟獲作亂。諸葛亮出征南蠻孟獲,為了收買人心,七次俘獲孟獲而又其次將其釋放。第七次釋放孟獲的時候,孟獲終於歸順蜀國,諸葛亮平定了南方。2空城計三國中後期,諸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