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為何不取劉禪而自立為王?劉備遺詔竟暗藏千古懸案!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諸葛亮北伐失敗的原因?後代歷史學家對待諸葛亮北伐失敗的原因這個問題共總結出了兩個原因,一是街亭失守,使得諸葛亮一招走錯滿盤皆輸,馬謖的玩忽職守讓諸葛亮三次北伐都化作一堆泡影,第二個因素是因為後主劉禪懦弱無能,他不能給諸葛亮帶來貢獻反而拖了諸葛亮的後腿,使得諸葛亮5次北伐都失敗。

根據史書記載,諸葛亮親自指揮的北伐戰役實際共有五次,分別是:  

228年1月出祁山,後因街亭兵敗退軍;  

228年12月出散關攻陳倉,20餘日未下糧盡退兵;  

229年春,進攻占領陰平、武都兩郡而歸,雙方未交戰;  

231年2月出祁山,後因糧盡退兵;  

234年經斜谷出五丈原,後因諸葛亮病死而退軍。

  

戰役實際進程在第一、二次北伐失敗後,諸葛亮從第三次北伐開始,改變了基本戰略——不以奪占魏國城市為重點,而是以圍困魏國戰略要點,誘使魏軍來援,自己控制強大的機動兵團以求在野戰中殲滅魏軍的主力。

本次戰役諸葛亮依然採取這一戰略,希望尋求魏軍主力決戰。

公元234年2月,蜀軍開始自漢中沿斜谷向關中地區進兵。

由於秦嶺谷道崎嶇難行,直到4月蜀軍才到達關中的郿一帶。

此時,司馬懿率軍渡過渭河,在渭河南背水築壘堅守。

司馬懿智謀與諸葛不相上下劉禪廢人矣,魏國之所以能勝還在權術上魏國君主雖與諸葛亮相差太大但比劉禪有過之而無不及大派宦官腐蝕劉禪,蜀國又兼國力`人口,經濟諸方面原因所以大敗,其實諸葛亮會治國而不會治人,一個性情中人!

建安二十四年,劉備在漢中之戰中斬殺曹操名將夏侯淵,擊敗曹操、占據戰略要地漢中。

在這樣節節勝利的情況下,劉備部將關羽孤軍北伐曹魏,雖然水淹七軍、擒于禁、斬龐德、威震華夏、圍曹仁於襄陽,達到軍事上的最高峰,但是荊州後方空虛,東吳違背湘水劃界,在背後對盟友倒戈一擊,呂蒙以白衣渡江乘機奪取荊州(主要是江陵和公安),最後關羽被吳軍擒獲,遭到殺害,「失荊州」使得劉備元氣大傷,蜀漢政權也開始走下坡路。

劉備聞後盡起全國大兵去討伐吳國,為關羽報仇,被陸遜擊敗,劉備兵敗退到白帝城。

劉備在白帝城一病不起,召諸葛亮等人託孤,劉備對諸葛亮說:「如果你看阿斗是個當皇帝的料子,你就輔佐他,如果他不是個當皇帝的料子,你就自行取度吧。

」諸葛亮哭著說:「我一定盡我所能去中興大漢,為了大漢竭智盡忠,直到死那一刻。

劉備一介布衣,織席販履之輩,能夠最終三分天下,獲得一席之地,主要在於其仁義道德的名聲,和傳承,這一點得到當時的儒家和普通老百姓的支持。

因此,劉備死前跟諸葛亮說「彼可取而代之」,一方面,可以美名傳揚,像陶謙三讓徐州一樣,劉備讓天下,這要是傳出去,那不是仁義到了極點!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我劉備當眾讓你取而代之,你不同意,以後你再取而代之就沒有了合法性,那時必然會遭到群臣的反對,感念先帝的仁義,而對劉禪死心塌地。

因此,說出來不是為了真讓,而是徹底斷絕劉禪被取而代之的可能!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看諸葛亮的輝煌人生

1、初出茅廬 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答應出山相助。曹操命大將夏侯悙引兵十萬殺奔新野。關羽、張飛對劉備以師禮待諸葛亮很不滿,面臨大戰之際,二人態度消極,將信將疑。諸葛亮假借劉備劍印,遣兵調將,令關羽...

論夢三國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兵敗始末!

在夷嶺之戰遭到慘敗之後,經過了六年多苦心準備,蜀國的兵力重新發展為鼎盛,全國兵力達12~13萬之多,而且,由於蜀國天然封閉的地理形勢,其兵力除了成都地區留一些,及監視盟國東吳用去少量兵力外,絕大...

諸葛亮北伐戰役,贏了就退回漢中!

蜀漢建興五年(227)春,諸葛亮向後主劉禪上《出師表》,請兵北伐,後主允准,下討魏詔書,授諸葛亮主持討魏專命之權。三月,諸葛亮率10萬大軍,自益州(成都)出兵漢中,紮營於沔北陽平關,設丞相府,...

諸葛亮北伐的經過:諸葛亮五次北伐的過程

第一次北伐①子午谷之計228年春天,蜀軍準備好北伐。督前部、領丞相司馬、涼州刺史魏延提出子午谷之計,據魏略記載:魏延建議由其率精兵五千,負糧五千,直從褒中出,循秦嶺而東,當子午而北,不過十日可進...

諸葛亮北伐曹魏是以卵擊石還是有機可趁?

作為《三國演義》中的「正義方」,劉備領導的蜀國團隊一直被百姓寄予著統一中國的厚望。雖然三分天下之後的贏家是魏國曹操政權,可後人從未放棄過幻想:如果諸葛亮統帥蜀軍北上伐魏成功了呢?歷史會不會被改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