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討伐東吳是表上的為關羽報仇,還是有私心?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首先,我們要明白劉備伐吳的動機是什麼?先不要被演義忽悠了,為關羽報仇只是個很好的藉口,所謂扯著虎皮做大旗就是這樣.要知道荊州對劉備來說是奪取天下的保證啊,諸葛亮曾在隆中分析得很清楚:取荊取益,而得天下。

則荊州益州一如兩足,可立身,可行走。

所以劉備欲得天下則需以荊益為足。

在剛剛血戰拿下漢中的大好形式下,關老二居然把根本之地丟了,自斷一足,我估計劉備如果不是顧念著兄弟之情或者關羽之死還有那麼多的號召力,那麼連鞭屍的心都有了,還報個屁的仇.(如果相信為了報仇失去理智的屁話,那麼老劉可是等了足足兩年才出兵的)

首先看看蜀國方面:劉備正式稱帝,建立了名正言順的蜀漢帝國(正統);部隊經過兩年的休整、補充,雖無法再達到當年鼎盛時期的兵力,但是也足以組建一個強大的機動兵團,進行出征;國內經濟、內政在諸葛亮的大力治理下,發展很快,已經具備足以保證大規模軍事行動的財力和物資;漢中在任命魏延負責駐守之後,其依託險要地形部署的防線,足以保證蜀漢北方門戶的安全。

再看北邊的魏國:曹操新死,曹丕雖然能力很高,可以迅速的將魏國恢復穩定,但魏國的不安因素實在太多,曹操害人無數,仇家眾多,漢帝的名頭仍在,北方的少數民族勢力並不心服,曹魏集團還存在內部矛盾,曹彰有幾分野心沒人知道,曹植的名氣甚至超越了曹丕,所以在這樣的緊張關頭下,劉備可以任意妄為了。

最後看看吳國,呂蒙以死,遍尋全國無一統兵之才(這時候陸小哥還不知道在哪個牆角劃圈圈呢).所謂將熊熊一個,兵熊熊一窩,所以劉備趕帶著四萬人馬就來撩撥東吳.

有人說聯吳是蜀國必走的一步,伐吳就算成功,也必然傷了元氣,讓曹魏有機可乘。

實際上並非如此。

關羽水淹七軍,圍困曹仁,大戰徐晃不但耗費了魏國相當一部分兵力,劉備畢竟還一直保有長江這條天險,憑劉備的才學,就算兵力不是很足,東吳初克的不穩定因素一齊加在他的身上,在長江流域與曹丕相持的實力還是有的。

何況還有一直在蜀中等待的孔明,鎮守漢中的魏延,和鎮壓羌人的馬超。

人人都以為劉備傾全國人馬伐吳,若果真如此,劉備敗後,就算孔明真的是神仙,東吳和曹魏都不會因此放棄伐蜀。

憑陸遜的才華,怎麼會因為一個石頭陣就退兵?還不是因為蜀中關卡眾多,劉備又非是劉璋可比的。

而劉備取勝,孔明北伐,蜀國的心腹大患雲南的少數民族勢力更不會在情況不明下貿然進攻,怎麼也要等著看看劉備是否能統一天下。

就算真的進攻,憑他們的實力,想必攻不進成都。

劉備就是在勝得利,平亦可得利,敗無憂的形勢判斷下,以爭天下為目標,做最後一博。

冒險嗎?四萬兵,可以說冒險。

但這僅是一場局部戰爭,吳不可能以傾國之力來對付劉備這次攻擊,而且敗亦無憂,也可以說一點都不冒險。

劉備的志向顯然是爭天下,確是英雄。

而對形勢的判斷,如同眼見。

無愧大戰略家!可惜作為戰術家,劉備太差勁了,竟然速敗在陸遜這後生小子手裡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黃權為什麼投靠魏 黃權的軍事才能如何

黃權是三國的一位大將,主要的帶兵生涯是在蜀漢時期,早年在劉璋手下,劉璋投降後成為了劉備下面的偏將,為劉備攻取漢中立下了功。蜀漢伐吳失敗後,黃權投降了曹魏,此後就極少領兵打仗了,但還是在魏國為官,...

三國皇帝排行榜,阿斗的名次你猜不到!

三國時代,魏蜀吳三國總共有11位皇帝,包括魏國5位,吳國4位,蜀國2位。這裡就對此11人進行綜合排名。排名的依據包括文治武功、品行道德。不過才能方面,當然以作為皇帝所需要的經緯之才為主。同時,也...

劉備伐吳的夷陵之戰,成全了諸葛亮與陸遜嗎?

三國大家都很熟悉吧,由於受到三國演義的影響,肯定很多人還是把蜀漢當成正統。最後看到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肯定都扼腕嘆息吧。那麼蜀漢為什麼不能統一呢?歸根到底是人才太少了,甚至有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

如趙雲參加夷陵之戰,會扭轉戰局嗎?

劉備為給關羽報仇,也為了重新奪回荊州,不惜舉全國之力東征孫權,孫權看到劉備來勢洶洶,非常害怕,向劉備求和,劉備拒絕了,隨後,雙方在夷陵展開大戰,劉備連營七百餘里,屯紮四十多座營寨,最終因為輕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