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討伐東吳是表上的為關羽報仇,還是有私心?
文章推薦指數: 80 %
首先,我們要明白劉備伐吳的動機是什麼?先不要被演義忽悠了,為關羽報仇只是個很好的藉口,所謂扯著虎皮做大旗就是這樣.要知道荊州對劉備來說是奪取天下的保證啊,諸葛亮曾在隆中分析得很清楚:取荊取益,而得天下。
則荊州益州一如兩足,可立身,可行走。
所以劉備欲得天下則需以荊益為足。
在剛剛血戰拿下漢中的大好形式下,關老二居然把根本之地丟了,自斷一足,我估計劉備如果不是顧念著兄弟之情或者關羽之死還有那麼多的號召力,那麼連鞭屍的心都有了,還報個屁的仇.(如果相信為了報仇失去理智的屁話,那麼老劉可是等了足足兩年才出兵的)
首先看看蜀國方面:劉備正式稱帝,建立了名正言順的蜀漢帝國(正統);部隊經過兩年的休整、補充,雖無法再達到當年鼎盛時期的兵力,但是也足以組建一個強大的機動兵團,進行出征;國內經濟、內政在諸葛亮的大力治理下,發展很快,已經具備足以保證大規模軍事行動的財力和物資;漢中在任命魏延負責駐守之後,其依託險要地形部署的防線,足以保證蜀漢北方門戶的安全。
再看北邊的魏國:曹操新死,曹丕雖然能力很高,可以迅速的將魏國恢復穩定,但魏國的不安因素實在太多,曹操害人無數,仇家眾多,漢帝的名頭仍在,北方的少數民族勢力並不心服,曹魏集團還存在內部矛盾,曹彰有幾分野心沒人知道,曹植的名氣甚至超越了曹丕,所以在這樣的緊張關頭下,劉備可以任意妄為了。
最後看看吳國,呂蒙以死,遍尋全國無一統兵之才(這時候陸小哥還不知道在哪個牆角劃圈圈呢).所謂將熊熊一個,兵熊熊一窩,所以劉備趕帶著四萬人馬就來撩撥東吳.
有人說聯吳是蜀國必走的一步,伐吳就算成功,也必然傷了元氣,讓曹魏有機可乘。
實際上並非如此。
關羽水淹七軍,圍困曹仁,大戰徐晃不但耗費了魏國相當一部分兵力,劉備畢竟還一直保有長江這條天險,憑劉備的才學,就算兵力不是很足,東吳初克的不穩定因素一齊加在他的身上,在長江流域與曹丕相持的實力還是有的。
何況還有一直在蜀中等待的孔明,鎮守漢中的魏延,和鎮壓羌人的馬超。
人人都以為劉備傾全國人馬伐吳,若果真如此,劉備敗後,就算孔明真的是神仙,東吳和曹魏都不會因此放棄伐蜀。
憑陸遜的才華,怎麼會因為一個石頭陣就退兵?還不是因為蜀中關卡眾多,劉備又非是劉璋可比的。
而劉備取勝,孔明北伐,蜀國的心腹大患雲南的少數民族勢力更不會在情況不明下貿然進攻,怎麼也要等著看看劉備是否能統一天下。
就算真的進攻,憑他們的實力,想必攻不進成都。
劉備就是在勝得利,平亦可得利,敗無憂的形勢判斷下,以爭天下為目標,做最後一博。
冒險嗎?四萬兵,可以說冒險。
但這僅是一場局部戰爭,吳不可能以傾國之力來對付劉備這次攻擊,而且敗亦無憂,也可以說一點都不冒險。
劉備的志向顯然是爭天下,確是英雄。
而對形勢的判斷,如同眼見。
無愧大戰略家!可惜作為戰術家,劉備太差勁了,竟然速敗在陸遜這後生小子手裡
劉備對諸葛亮有知遇之恩,臨死前有個心愿未了,為何他卻無動於衷
眾所周知,劉備原本只是一個織席販履之徒,憑出身他和曹操相比,他沒有有個好爹,為他積累了大量的財富和政治資源。和孫權相比,他也沒有一個好的父兄,為他留下地盤和文臣武將,他有的只是一個「中山靖王之後...
劉備為什麼要在關羽被殺之後東進伐吳,如果再來一次,他會如何選
客觀的說,當時蜀漢政權翻盤最好的機會正是關羽戰敗劉備東征之際,所以,先放結論,如果劉備有機會再重新選一次,筆者堅信他依然還是會選擇東進伐吳。
黃權為什麼投靠魏 黃權的軍事才能如何
黃權是三國的一位大將,主要的帶兵生涯是在蜀漢時期,早年在劉璋手下,劉璋投降後成為了劉備下面的偏將,為劉備攻取漢中立下了功。蜀漢伐吳失敗後,黃權投降了曹魏,此後就極少領兵打仗了,但還是在魏國為官,...
三國皇帝排行榜,阿斗的名次你猜不到!
三國時代,魏蜀吳三國總共有11位皇帝,包括魏國5位,吳國4位,蜀國2位。這裡就對此11人進行綜合排名。排名的依據包括文治武功、品行道德。不過才能方面,當然以作為皇帝所需要的經緯之才為主。同時,也...
孔明定會拒絕「子午谷奇謀」,因為此計絕不能用,原因卻不在魏延
提及三國亂世,「諸葛亮」一生為蜀漢開疆裂土,南征北討,可稱劉備江山的擎天之柱;尤其是劉備死於白帝城之後,蜀漢多年攢下的家底幾乎賠光,此時諸葛亮正式全權接管蜀漢,開始了「軍政一手抓」的政治生涯。而...
亂世中的無奈:兩個兒子,一個為蜀漢拋頭顱,一個為曹魏灑熱血
魏文帝黃初三年夏季,東吳大將陸遜在夷陵之戰中火燒連營八百里,打得蜀漢皇帝劉備大敗而走,狼狽不堪,只帶小部分人逃到白帝城。蜀漢損失了很多人馬,其中有一支負責監視曹魏動向的江北軍,被吳軍截斷退路,黃...
劉備伐吳的夷陵之戰,成全了諸葛亮與陸遜嗎?
三國大家都很熟悉吧,由於受到三國演義的影響,肯定很多人還是把蜀漢當成正統。最後看到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肯定都扼腕嘆息吧。那麼蜀漢為什麼不能統一呢?歸根到底是人才太少了,甚至有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
後期蜀國無大將?這個蜀國將領在各方面超越五子良將,不服來辯!
如果大家經常在一起講歷史,那我們就不難會聽到很多人都說,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這句話從根本上來說是說蜀國沒有很多能拿得出手的將領,尤其是後蜀,那小編今天還真要來說一說這個比曹魏五子都厲害的後蜀...
如趙雲參加夷陵之戰,會扭轉戰局嗎?
劉備為給關羽報仇,也為了重新奪回荊州,不惜舉全國之力東征孫權,孫權看到劉備來勢洶洶,非常害怕,向劉備求和,劉備拒絕了,隨後,雙方在夷陵展開大戰,劉備連營七百餘里,屯紮四十多座營寨,最終因為輕敵...
劉備為什麼要傾全國之力攻打東吳,只因關羽嗎?
劉備攻打吳國以下幾個原因一、戰略上比進攻魏國更可行。從實力和地理位置上來講,蜀國如果傾全國之力去進攻魏國,獲勝的幾率不能說沒有,但一定是極小的,但面對吳國就不一樣了,蜀國居於吳國的上游,從地理位...
劉備興兵伐吳,為什麼曹魏不偷襲蜀漢?原因很簡單
前幾天發表的一篇文章被罵的狗血噴頭!那篇文章叫:若劉備統一天下,關羽張飛是封王還是殺掉?主要是我在裡面提出先滅東吳的看法,於是吐槽聲一片,比如:小編你懂個屁!腐儒紙上談兵!還談什麼先滅東吳。智障...
三國如果關羽沒有失荊州,劉備統一天下的幾率又多大
首先拋出我的觀點 : 就算關羽不失荊州,劉備統一天下的機率還是很小,為什麼這麼說,請看下文分析。扯開一下,關羽想要不丟失荊州,最好的辦法是什麼?那就是窩著荊州三郡不動,只要按兵不動,曹魏就不會和...
夷陵之戰後孫權為什麼不趁勢消滅蜀國?東吳拿下蜀漢能打贏曹魏麼?
夷陵之戰是三國歷史前期最大的轉折點,蜀漢步入到了寒冬期,而東吳和曹魏的國力依舊強盛。主要是劉備伐吳實在太過衝動,雖然整備了幾年,但似乎太急於求勝,每一步都在陸遜的算計當中,最後陸遜一把火將蜀軍...
劉備傾全國之力為關羽報仇,不光只是兄弟情,還有更深層次的原因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關羽率孤軍北伐曹操。樊城之戰,關羽水淹七軍,擒于禁、斬龐德、一時威震華夏。但此時,東吳不顧孫劉同盟,派呂蒙率軍突襲荊州,關羽敗走麥城,被吳軍擒殺,荊州也落入吳國之手。...
三國憾事之蜀國篇其五劉備不顧勸諫,執意伐吳,竟然還戰敗
公元219年是劉備情緒起伏最大的一年,5月份左右漢中之戰勝利,劉備的事業達到頂峰,此時的蜀國坐擁益州和部分荊州等領土,士兵方面可能在15萬左右,將士人才也增添不少。然而年末,就傳來荊州不保,關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