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一生五大敗筆,不說征戰,只說事實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敗筆之一 ——出山相助奸雄劉玄德
「劉備何如人也」? 且先聽聽劉備的對手曹操, 蔡瑁和呂布對劉備的評價。
操曰: 「沛郡小輩, 妄稱 『皇叔』, 全無信義, 所謂外君子而內小人也」; 瑁曰: 「劉備先從呂布, 後事曹操, 近投袁紹, 皆不克終, 足見其為人」; 布大罵曰: 「是兒最無信者」。
或許你覺得光憑他幾個對手的評價不足為信,下面我給你舉幾個實例!
我總結他的三大絕殺技術:一哭二奸詐三假仁義。
其一,哭殺技。
此出戲在第三十八回中我們的玄德公有上佳表演。
當時玄德請劉備出山,話是這麼說的:「備雖名微德薄,願先生不棄鄙淺,出山相助,備當拱聽明誨。
」孔明先生答曰:「亮久樂耕鋤,懶於應世。
不能奉命。
」玄德立即泣曰:「先生不出,如蒼生何?」
言畢,淚沾袍袖,衣襟盡濕。
乃曰:「將軍既不相棄,願效犬馬之勞。
」各位看官,看到了吧,當人家不願意出山相助,玄德公便哭得像淚人一樣,哪有半點男子漢的氣質,哪有丁點英雄的氣概,這樣的BOSS又值得孔明一生去追求嗎?天啊,看到這裡,我也想哭了(我不是英雄,是可以隨便哭的),孔明先生一世英明啊,全部毀在你的轉念之間!其二,奸詐之陰險。
在第二十回中,劉備的奸詐的表現得淋漓盡致。
當時劉備受到呂布的攻擊,
投靠曹操,怕人家瞧出他胸懷大志,假裝在後花園養花,有一次曹操請劉備喝酒,問及天下英雄,劉備舉出了淮南袁術、河北袁紹、荊州劉表、江東孫策、益州劉璋、張繡、張魯、韓遂等輩,曹孟德一一駁回。
玄德此時曰:「舍此之外,備實不知。
」操曰:「夫英雄者,胸懷大志,腹有良謀,有包藏宇宙之機,吞吐天地之志者也。
」玄德曰:「誰能當之?」操以手指玄德,後自指,曰:「今天下英雄,惟使君與操耳!」玄德聞言,吃了一驚,手中所執匙箸,不覺落於地下。
時正值天雨將至,雷聲大作。
玄德乃從容俯首拾箸曰:「一震之威,乃至於此。
」操笑曰:「丈夫亦畏雷乎?」玄德曰:「聖人迅雷風烈必變,安得不畏?」。
哎,好一個「聖人迅雷風烈必變」,把自己的膽小掩蓋得天衣無縫,如此虛偽的人,如此奸詐的人,值得我們的孔明先生耗盡畢生精力為之賣命嗎?我猜想,孔明先生如親眼看到劉皇叔的此番演出,能否出山相助,還未必知曉了。
但孔明你是沒有觀察出來的,和劉備相處數十年還是未能辨別出奸詐小人的真實面目,可憐啊!其三,假仁假義真玄德。
這一齣戲第六十回中有記載:益州的劉璋受到張魯的進攻, 請劉備進川幫助對付張魯,
哪知引狼入室, 玄德公幹脆奪了劉璋的全部基業, 把 「宗親」 劉璋發配到荊州。
劉備剛進川時,謀臣武將們都勸劉備除掉劉璋, 劉備堅決不干, 美其名曰劉璋是他的宗親, 怎麼忍心殺劉璋。
後來在宴會上龐統等不聽劉備的命令, 硬是想殺掉劉璋, 這劉備立馬露出了他的狐狸尾巴,原話是這樣的(劉備說):
「季玉是吾同宗,誠心待吾;更兼吾初到蜀中,恩信未立;若行此事,上天不容,下民亦怨。
公此謀,雖霸者亦不為也。
」龐統估計到死都不知道, 劉備不是不想殺掉劉璋, 而是時機未到, 殺劉璋後恐失去人心, 難以立足。
可謂「深謀遠慮」。
多麼「仁義」的一個主人啊,開口閉口總是「宗親、宗親」,結果還不是奪了劉璋哈兒的西川,果真是一隻奸詐狡猾虛偽無比的狼,卻披著一身假仁假義的羊皮,欺騙了「鳳雛」
龐通,蒙蔽了劉璋,連號稱三國第一聰明人的孔明也未能瞧出皇叔的真實意圖。
失敗啊,失敗,大家說說我們的孔明先生是不是很失敗啊!劉備的一哭二奸詐三假仁義,<<三國演義中有多處描述,如第五十六回中,魯肅又一次索要荊州(劉備當時已經是東吳的乘龍快婿),當魯肅提及荊州時,玄德哭聲不絕,後來假戲真唱,來了個捶胸頓足,放聲大哭,魯肅原是寬仁長者,見劉備如此,只得放棄索要要求。
好一個劉玄德啊!又如趙子龍單騎救主後,玄德接過阿斗,擲之於地曰:「為汝這孺子,幾損我一員大將!」,敢問天下有如此的父親嗎?還有,白帝城劉備託孤的時候,對諸葛亮說:
「君才十倍曹丕, 必能安邦定國, 終定大事. 若嗣子可輔, 則輔之;如其不才, 君可自為成都之主」。
諸葛亮聽了, 當時就把頭磕得流出血來了。
天下人都知道,阿斗可輔不可輔, 劉備他自己也很清楚, 俗話說, 「知子莫如父」啊, 各位想想, 經過這一番折騰, 諸葛亮不 「鞠躬盡瘁, 死而後已」 才怪呢!
我之所以要用這麼多筆墨寫劉備,是因為想告訴大家,同時也告訴我們的孔明先生,在三國的人物中,真正的奸雄不是曹操,而是劉備。
如果要輔佐,當首選曹孟德而非劉玄德。
臣選錯了主,如鳥兒選錯了巢,是致命的失敗,是一生的敗筆,很難挽回了!
敗筆之二 ——華容道放虎歸山
第五十回中,「諸葛亮智算華容,關雲長義釋曹操」,孔明明知雲長會放孟德一馬,還這樣做,有其深層次的考慮,卻難以掩飾他的第二個敗筆。
孔明的考慮不外乎這幾個方面:第一,擒住曹孟德,統一的北方又會四分五裂,屆時,各路諸侯的聯合起來,向劉備問罪,玄德命休已!就算是一路諸侯,當時的劉備的力量也難以抗拒!看似孔明也是不得已而為之!第二,江東的孫權不可小覷。
如果劉備殺了曹操,孫權出師問罪有名,當時的劉備還不足以抵抗孫仲謀,加上天下之人都會轉向孫權,劉備肩上的壓力太大,而劉備又是一個膽小怕事愛哭的奸人,孔明只好放走孟德,先發展自身,待時機成熟,翅膀硬了,再與之紛爭天下。
看似孔明現實深謀遠慮啊!但是,我有意見。
其一,放走曹孟德,天下勢必大亂,請問是滅一個統一的北方容易還是各個擊破各路諸侯容易啊!這就好比是打敗一個拳頭容易還是打敗五個獨立的手指容易?
諸侯如果聯合,充其量是一群烏合之眾,有何俱哉!在此之前的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還不是各懷異心,最終失敗而歸!另外一種設想,有某一路諸侯要聲討劉備,以孔明的智謀,關、張,趙的武力,劉備的假仁假義,哪路諸侯又能保證全勝而歸啊!再說,各路諸侯對曹操之死是求之不得,誰還會為了為一個對手報仇多招惹另外一個強人嗎?我想諸侯們還不至於有如此愚昧吧!其三,至於江東的孫權,確實是孔明的一大心腹大患。
在我看來,可以離間孫曹。
以孔明之謀,完全可以設計讓周瑜安排一人守華容道,借孫之手剷除曹,導致孫曹大動干戈,劉備不就可以坐收漁翁之利了嗎?孔明或許想到過此節,但有悖於他一生謹慎的原則,並且還有輔助我們皇叔興復漢室的重任,孔明沒有走這一步險棋!至於關雲長義釋曹操,事情是關羽做的,幕後卻是孔明操作,雲長只是他的一顆棋子,這樣一來,孔明幫雲長還了一個順水人情,這裡一提,實則是一則雞毛蒜皮的小事。
義釋曹操讓我想起了西安事變,同樣都是放人,結局卻大相逕庭,這其間的緣由值得我們深思啊!我們的孔明先生也難辭其咎!當然,這樣的敗筆可以說成是孔明的卓遠見識和深謀遠慮,但他最終還是沒有改變歷史。
如果能借孫權之手除掉曹操,三國演義就不是這麼一回事了,那麼羅貫中的書也就寫的故事就沒有後話了。
敗筆之三——錯用馬謖守街亭
《三國演義》中,馬謖自幼飽讀天下兵書,熟諸精妙兵法,可謂才華橫溢,決非無能之輩。
當初孔明平定南方部落的叛亂,採納了馬謖的「攻心為上,攻城為下,心點為上,兵戰為下」此妙計,才有了孔明「火燒藤甲七擒孟獲」的歷史壯舉。
客觀的說,這是馬謖在《三國演義》中最出彩的一次。
但是,愚者千慮必有一得,馬謖生活在那個兵荒馬亂的年代,久居軍營,有一些個人見解也屬正常;再說,這些話未必就馬謖知道,只是其他人沒有機會接近諸葛亮而已。
在馬謖一人這方面,我倒覺得劉備有先見之明,也是難得的「料事如神」啊!早在白帝城託孤的時候,玄德公對孔明說過:「丞相觀馬謖之才何如?」孔明說:「此人亦當世之英才也。
」玄德說:「不然。
朕觀此人,言過其實,不可大用。
丞相宜深察之。
」
在《三國演義》中,孔明就問過:「誰敢引兵去守街亭?」言未畢,參軍馬謖曰:「某願往。
」孔明曰:「街亭雖小,干係甚重:倘街亭有失,吾大軍皆休矣。
汝雖深通謀略,此地奈無城郭,又無險阻,守之極難。
」之後的馬謖剛愎自用、狂妄自大,不聽副將王平的建議,執意屯兵山上。
殊不知,山孤地拔起,四面皆不相連,屯軍于山頂,魏軍圍而攻之,其勢若瓮中之鱉,欲撤無路;再斷其汲水,將士危矣。
況兩軍勢力懸殊,置之死地何以後生」,顯然,馬謖犯了兵家之大忌。
隨後的事情,正如王平所料,馬謖的軍隊差不多全軍覆沒,他的小命留下來也讓後世有了孔明揮淚斬馬謖一出。
馬謖的剛愎自用、狂妄自大,只是失街亭的一個表面原因,究其深層次的敗因,料事如神的孔明難辭其咎。
諸葛亮的一生,以謹慎從事,鞠躬盡瘁,但識人不深、用人不當,錯把馬謖當將才用,是其一生中難以抹去的敗筆。
劉備的遺言不聽不說,在守街亭一事方面,過於草率,竟然把如此重要的大任交予一個缺乏作戰經驗的馬謖。
退而言之,如果是王平是主將,馬謖為副將,街亭肯定安然無恙,又怎麼會讓諸葛亮鋌而走險,來一出空城計呢!虛驚一場的諸葛亮,是用的生命的命懸一線,在感悟自己用人不當之過(這完全是他溺愛馬謖的後果)。
不是說諸葛亮你是奇才嗎,怎麼會如此糊塗,選擇一個自己心愛的參軍而不是有豐富作戰經驗的王平(子龍將軍雖年邁,但也可)啊!如果從失街亭一事來說,主要責任完全是孔明,馬謖不過是他的一個替罪羊。
好在孔明還是自知之明的,在失去街亭回蜀國的時候,願意自貶三級。
自此孔明為右將軍,行丞相事,照舊總督軍馬。
孔明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親手害死了馬謖,算是在心裏面對馬謖的一點補償吧!
敗筆之四——鳳雛死於落鳳坡,臥龍算對天算錯人
「一龍並一鳳,相將到蜀中。
才到半路里,鳳死落坡東。
風送雨,雨送風,隆漢興時蜀道通。
蜀道通時只有龍。
」這是劉備取西川時,有童謠如此驚嘆龐統之死,真是英雄遲暮,壯志未酬。
在劉備未得孔明和龐統的時候,水鏡先生就說過:「伏龍、鳳雛,兩人得一,可安天下。
」可是,三國就是和劉備開了一個玩笑,即使他同時獲得了伏龍、鳳雛,可天下還是曹魏的,不是說伏龍、鳳雛能力不濟,而是他們選錯了主兒,能力得到了釋放,卻是無功而返,最後帶著遺憾和失落埋葬在壯志未酬的西蜀土地上。
先讓我們看看當時劉備的軟體實力:智謀有伏龍、鳳雛,都有抱經綸濟世之才,可謂是左肩右膀,武將有關羽、張飛、趙雲、黃忠、魏延(馬超當時未收服,暫且不算)等人,個個是單挑的好手,衝鋒陷陣無所不能,更兼劉備賺了「皇叔」之名,四方百姓無不支持。
這麼好的局勢,為什麼沒有馬上聚集起來,以摧枯拉朽之勢迅速滅魏吞吳呢!話說孔明算對了主將帥身上多凶少吉,只是一句「切宜謹慎」。
素不知伏龍、鳳雛是不分伯仲,你諸葛孔明能夜觀天象,我龐統怎麼不會未卜先知呢!當時的龐統之所以要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無非出於兩個原因:第一,他初到蜀國,未立寸功,而孔明已經是深得將帥之心,試問一個與孔明齊名的人,能夠忍受自己的碌碌無為嗎?孔明怎麼就沒有想到龐統肯定是急功近利、立功心切!還讓龐統和劉備一起攻打西川,真是莫大的失策。
第二,攻打雒(通洛)城之時,孔明的書信相勸是多此一舉,請問龐統如何不知罡星在西方,不利主將帥。
我當然知道孔明是好意,但他怎麼又沒有想到龐統的為人呢,更則在當時的環境,一軍師在外,一軍師在內,單憑你孔明在遠方毫無力道的勸說,何人會深信不疑,龐統更會否定你諸葛亮在千里之外的意見。
我想,如果孔明不在書信裡面多嘴說天命一事,我們的龐統先生未必會視生死不顧,力挺引軍攻打雒城,難道龐統的命就不如你孔明值錢?既然你能三氣周瑜,把東吳的主將給活生生氣死,龐統就不會想你企圖搶功,這不是引龐統向火坑裡面跳嗎!如果孔明是一個一般的軍師,我不會怪他,誰都有大意的時候,誰都不能料事如神,但孔明你是何許人也,竟然不能料到此節,是大大的不應該!
在攻取西川之前,就不應該讓劉備帶著龐統,而是你孔明自己和龐統交換位置,讓龐統和關羽一起守荊州;先前未做好,事中更要有防備措施。
既然你要反對攻取洛城,就要言辭強烈,並遣一勇士以死相勸,問題不就迎刃而解。
這不,劉備先失了龐統,諸葛亮不得已入川,留下關羽一人獨守荊州。
以關羽的能力,莫說一座荊州,就是守住整個西川都不足為難,但是關羽天生的傲慢,荊州肯定難以堅守,之後關羽的敗走麥城,不是也在情理之中嗎?急張飛為了報兄長之仇,未出兵馬,先損其命。
隨後,也就有了劉玄德的一意孤行,執意要攻打東吳,報二位賢弟之仇,未能獲勝不說,還送了自己的小命。
這一系列的連鎖損失,孔明作為當時的軍師(可以說的丞相),未能有效的阻止,難以逃脫責任!
總結,孔明的敗筆四:折了龐統——丟了關羽和荊州——送了張飛的命——害得皇叔壯志未酬。
敗筆之五——愚忠臣扶平庸阿斗
網上的論壇有很多人為劉阿斗平反。
大概有這幾個觀點吧:其一,趙子龍單騎救他於千軍萬馬之中,小命能夠保全,實屬不易。
最難能可貴的是,劉備在安撫子龍將軍的時候,竟然將親生兒子摔在地上。
奇快的是,阿斗沒有哭出來,當時的阿斗只有2歲,這麼善解人意,三國中幾人可比。
其二,諸葛亮七出祁山時把李嚴以貽誤軍機罪、剋扣軍餉罪、貪污糧草罪、挪用公款罪、等等數罪把李嚴拿下。
如果從平衡朝廷中兩大政治集團來說,應該幫李嚴,但聰明的阿斗反而同意諸葛亮的做法,在當時的環境是非常明智的。
之後命李嚴的兒子李豐為諸葛亮的參軍,也是相當於監視諸葛亮集團。
其三,阿斗能夠掌控大局。
阿斗治蜀四十一年,政局長期穩定。
其中,孔明只輔政十二年即去世。
阿斗自己掌權三十年,這期間蜀國是平穩的,所用之人均屬稱職,所執行的政策也符合蜀國的實際,算是一個合格的國君。
其四,能審時度勢,順應歷史的潮流。
早在關羽失荊州、劉備敗於東吳的之戰後,蜀國的國勢日漸衰落,阿斗所能做的也只能是舉國投降,使百姓免遭生靈塗炭,人民的性命得以保全,是大大的功勞。
之後在魏國說的:「此間樂,不思蜀也」。
也是明智之舉。
網上的觀點近似於說後主阿斗是一個明主,恕我不能苟同。
我覺得三國中的後主不至於昏庸至極,但更不至於德滿天下。
一句話,後主充其量是一個平庸的君主。
試想,一個已經被諸葛亮治理很好的國家,後主只需要稍微的打理,便能坐穩他九五之尊的寶位。
如果換作各位看客,我想也能如此。
我想罵的是諸葛亮的愚忠。
其實,我是想借罵諸葛亮罵封建社會所有的臣子的愚忠。
岳飛效忠宋王朝,命損風波亭;宋江受朝廷招安,送了108好漢的性命;屈原投江,表示了他作為楚國大夫對楚國的無限忠誠。
如果要說諸葛亮輔助劉備是忠貞的話,輔助一個平庸的阿斗就是愚忠了。
因為以他對後主的了解,根本就知道是一個扶不起的主兒。
依我之見,還不如取而代之阿斗,自己做蜀國君主,以諸葛亮的雄才偉略,統一中國豈不是信手拈來。
諸葛亮在祁山大捷,正要乘勝追擊的時候,由於後主聽信讒言,下詔要諸葛亮班師回朝。
眾將都認為,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諸葛亮不必理會後主所謂的旨意。
但是,諸葛亮就是一個愚忠的典範,他不會功高欺主。
如果此時的諸葛亮能放下他所謂的士大夫「仁、義、禮、智、信」,推翻北方的魏國,打敗東邊的東吳,不是指日可待的事情嗎?他之所以沒有這麼做,都是他的愚忠作祟,也是他一生中最大的敗筆。
諸葛亮一生最失敗的四件事,直接導致了蜀漢的滅亡,看看是哪四件
諸葛亮在中國歷史上是婦孺皆知,不管在正史還是演義中,諸葛亮都是一位德才兼備的優秀人才。他輔佐劉備從零開始,一步步建立鼎立三國的蜀漢,戰爭中他的神機妙算與運籌帷幄令人折服,木牛流馬、諸葛連弩等發明...
盤點三國:造成龐統英年早逝的三大性格弱點
龐統,字士元,荊州襄陽人。略知《三國》者,自然知道此人,所謂「臥龍鳳雛」,臥龍是諸葛孔明,鳳雛就是龐統。世外高人水鏡先生曾言:伏龍,鳳雛,二人得一,可安天下。龐士元之才可窺。當然,你也應該知道,...
諸葛亮一生做錯的4件事,讓蜀漢政權的滅亡埋下了禍根
說起諸葛亮,應該是家喻戶曉,他在人們的印象當中非常富有傳奇的色彩,他自初出茅廬開始輔佐劉備白手起家,逐漸為劉備建立了蜀漢政權,與曹魏、孫吳三分天下。同時諸葛亮在科技方面也有很大的貢獻,像木牛流馬...
諸葛亮善於用人,為何錯用馬謖?
談到《三國演義》,很多人往往首先想到的不是曹操,也不是劉備,而是智慧的集合體——諸葛亮。在眾多的讀者心目中,他是電,他是光,他是唯一的神話。若是沒有諸葛亮的幫助,劉備也難以建立蜀國,與挾天子以...
關羽最坑,張飛最冤!若沒有桃園結義三國會如何?
不管怎麼說,劉備都是三國時期唯一一個雄才偉略有資格和曹操相提並論的,他擁有一個優秀帝王的很多優點,而且漢王朝是歷史上我非常喜歡的一個王朝,最後被曹丕篡位還是讓人感到遺憾的,曾經的蜀漢集團還是那樣...
諸葛孔明算對天算錯人,導致鳳雛死於落鳳坡
杜甫有云:「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這是緬懷諸葛亮的。的確,諸葛亮在三國演義中可謂是第一大謀士,善於用兵布陣,劉備依靠他,便從一個兵少將寡的小諸侯,慢慢有了自己的根據地,建立起了蜀國政權。
諸葛亮足智多謀,為何不能助劉備一統天下?毛主席一語道破
俗話說老不讀三國,怕越老越讀越成精!少不讀水滸,怕年少衝動惹事!《三國演義》作為我國的四大名著之一,深受我國民眾喜愛。羅貫中生於元朝,活躍在明朝,當時我國軍事及小說早已成熟,為羅貫中寫《三國演義...
龐統:我有一計,能保關羽;劉備:不,我聽孔明的;然後關羽死了
三國時代,天下大亂,群雄並起,諸侯們除了搶奪地盤和資源,更重要的是爭奪人才。誰麾下的人才濟濟,誰就能在三國笑傲天下。「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是三國時代的名士,水鏡先生的預言。然而,劉備先後得到...
陸遜擁有極大的能力,連諸葛亮都不敢和他正面交手
在三國時期,人才非常多,而且當時但凡有兵的人都會到天下去闖一闖,你來我往打的是不亦樂乎。在這樣的情況下,只有你有足夠的兵馬,你才能生存下來。而在周邊地區眾多勢力掐架之後就只剩下了劉、曹、孫三方面...
張飛丟徐州,關羽失荊州,劉備敗夷陵,馬謖丟街亭,哪個最慘?
劉備從織席販履到九五之尊,歷經了很多失敗和挫折,其中有四場戰爭,劉備陣營都輸得很慘,損失很大,都對未來歷史產生了重要影響。這四場重大失敗分別是張飛丟徐州,為呂布所奪;關羽失荊州,為呂蒙所得;劉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