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龐統之死對劉備的損失到底有多大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龐統,字士元,道號鳳雛,是《三國演義》著名謀士。

龐統跟諸葛亮齊名,民間傳言:「臥龍、鳳雛,兩者得一,可安天下!」可見龐統的聲名才智非同一般。

在赤壁之戰前,他只身前往曹操大營,得到曹操的特別禮遇。

龐統趁機向曹操獻計,建議曹操把戰艦全部橫鎖起來,完全可以提高戰力,克服北方士兵不服水戰的弊端。

曹操果然中計,立即聽從了龐統的建議。

我們可以想像,如果沒有龐統的妙策,周瑜就是再精明能幹,不可能在赤壁大戰中建立豐功偉業。

同樣,諸葛亮「聯吳抗曹」的戰略也難於付諸實現。

令人遺憾的是,龐統雖有經天緯地之才,有治國安邦之略,但他個人的運氣委實不好,一是他的容貌醜陋,二是他在政府官員面前說話,毫無顧忌。

他說話時,不會阿諂奉承,總是直來直去,全然不顧全政府官員們的面子和心中感受。

所以,那些高官們心底里並不喜歡他。

他到江東求取功名時,跟魯肅交厚。

魯肅被他的才學折服,有心要成全他,三番五次向孫權大力推薦龐統。

可孫權嫌他傲慢,堅決不肯啟用他。

龐統最後沒有辦法,只好到荊州投靠劉備。

劉備見他誇誇其談,心中不喜,以為他也只是一般的儒生,只給了他一個小小的縣令。

龐統憑著自己的實力,一步一步做到了劉備軍團的副軍師之職。

實際上,龐統的地位跟諸葛亮不相上下,兩人平起平坐,一起參贊軍政大事,成了運籌帷幕,決勝千里之外的大角色。

我想,現代社會,那麼多人喜歡整容,大概就是從龐統的親身遭遇中受到啟發的。

還有,現代社會,那麼多人在官員面前阿諂奉承,曲意迎合領導,也是從龐統身上吸取的經驗教訓,所以他們的官職越做越大。

後來,劉備在荊州站穩腳跟後,欲進一步擴大勢力範圍。

諸葛亮、龐統一起制定了謀取四川,以圖霸業的戰略決策。

龐統作為第一謀士隨軍進發,伴隨劉備左右,時有妙招。

龐統洞察了當時的利害關係,他知道兵貴神速、出其不意的道理,他力勸劉備擺一個鴻門宴,在宴席上捉殺劉璋,然後趁亂取事,可一舉奪取四川,以最小代價博取最大的利益。

就當時的形勢來說,這不失是一個上上之策。

可劉備卻礙於面子,為了所謂的仁義,斷然否決了他的建議。

龐統之死,劉備在間接上要負責任。

如果劉備聽取了龐統的建議,就不會有後來的落鳳坡之敗,龐統更不會魂喪落鳳坡。

龐統像一朵含苞欲放的花蕾,即將在天亮之時綻放燦爛迷人的光彩,可是,一場突如其來的暴風雨,卻把這朵美麗的花蕾掃落於地。

龐統死時,年僅三十六歲,令人嘆惜!

劉備失去龐統,等於失去了自己的左膀右臂。

我們知道,一個人失去一隻手臂,完全是一個殘廢的人,其損失不可估量。

劉備最後不能一統天下,跟失去鳳雛龐統有極大的關係。

如果龐統不死,則不可能會有關羽荊州之敗。

無論是諸葛亮還是龐統留守荊州,以他們超乎常人的才智能力,完全可以輕鬆地守住荊州,不管是虎狼一樣的呂蒙,還是少年天才將領陸遜,都休想打荊州的半點主意。

即使諸葛亮、龐統兩人都沒有留守荊州,就算劉備集團失去了荊州,也不能從根本上傷了蜀國的元氣或動搖蜀國的根基。

如果關羽失去了荊州,有諸葛亮和龐統從旁相勸,也許可能勸住劉備不要貿然發兵攻打東吳。

即使勸不住劉備,劉備要親征東吳,為關羽報仇,劉備必然會帶上龐統或諸葛亮,如果兩人當中有一人從旁策劃軍機,陸遜就是再聰明絕頂,也討不到絲毫的便宜,如此一來,劉備哪會有彝陵之敗?蜀國哪會輕易損失數十萬精銳之師?如果龐統在世,在北伐期間,跟諸葛亮各提一旅之師,兩路大軍,同時出兵,遙相呼應,互相策應,司馬懿就是有三頭六臂,哪能抵擋住蜀國兩路大軍的大舉進攻呢?

龐統之死給劉備集團帶來不可估量的損失,這是劉備沒有想到的後果。

唐朝大詩人杜甫寫過這樣的詩句來痛悼諸葛亮:「蜀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三顧頻繁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其實,此詩的最後一句,用在龐統身上,似乎更加準確。

龐統之死真的是源自諸葛亮的嫉妒

龐統(179年-214年),字士元,號鳳雛,漢時荊州襄陽(治今湖北襄陽)人。

三國時劉備手下的重要謀士,與諸葛亮同拜為軍師中郎將。

與劉備一同入川,於劉備與劉璋決裂之際,獻上上中下三條計策,劉備用其中計。

進圍雒縣時,龐統率眾攻城,不幸中流矢而亡,時年僅三十六歲,追賜統為關內侯,諡曰靖侯。

後來龐統所葬之處遂名為落鳳坡。

諸葛亮和龐統同是羅貫中小說《三國演義》中的頂尖謀士,並稱為一「龍」一「鳳」。

大隱士司馬徽曾誇讚說:「臥龍、鳳雛,兩人得一,可安天下。

」可憐這個有「安天下」大才的聰明人,死的太早了。

算算,龐統在《三國演義》中就出現了三次,能讓人記得的也就是連環記了。

還是水鏡先生說得對啊,「臥龍,鳳雛,得一人可安天下。

」得一人就可以了,得兩個是不行的。

而劉備得兩個,所以是不行的,所以就必須死掉一個,孔明不能死,那麼,就只有讓士元死了。

可這死卻讓人覺得那麼的不情願,似乎有很多的機會可以不死,但為什麼最終還是死了?難道真的如孔明說的,吾前者算今年罡星在西方,不利於軍師?或是應了劉備的夢境,「此行莫非不佳」?還是地名落鳳坡起了作用?

要我說都不是,龐統的死是必然的。

回過頭來看,為什麼水鏡先生只說得一人可安天下,這樣有才能的人難道不是越多越好嗎?當然不是!易中天先生曾經分析過為什麼諸葛亮會選擇劉備,除了在劉備這裡發展空間大之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劉備沒有人給他出謀劃策!諸葛亮去了是去吃獨食的。

表面上看,諸葛亮到劉備那裡之後就一直在給劉備招賢納士,但實際上他招來的都只是平庸之輩,沒有人能撼動他在劉備集團中的地位,確切的說也沒有人敢撼動他的地位。

然而,這種平衡隨著龐統的到來被打破。

龐統要與諸葛亮一決高低。

所以,龐統跟隨劉備去了西川。

他的目的很明確,就是要立功把諸葛亮比下去(引《三國演義》:主公被孔明所惑矣:彼不欲令統獨成大功,故作此言以疑主公之心。

),就是這句話害了他自己的性命。

其實從龐統笑諸葛亮來弔孝是為了欺負江東無人起,就註定了他以後的結局。

雖然之後龐統來到劉備帳下,但是他的到來使諸葛亮的獨必須分出一半。

如果真的這樣一直延續下去,那麼,諸葛亮的命運就不知會怎麼樣了。

不過,諸葛亮占有一個先到一步的優勢,所以,取西川的功勞就給士元吧。

真的給龐統了嗎?未必。

龐統為立功以確立自己的位置,就難免會急功近利,這都在諸葛亮的預料中,故兒特意寫信給劉備,阻止其出兵,使得龐統暗思:「孔明怕我取了西川,成了功,故意將此書相阻耳。

」殊不知,孔明阻的不是主公進西川,而是你自己進西川從而分走的那杯羹啊。

於是,在落鳳坡旁,龐統死於張任的箭下。

孔明依然痛哭,可這哭是真的麼?怕只有他自己知道。

龐統啥活沒幹就死了,就只有孔明上場了,定計捉張任!由此,孔明在劉備集團的地位再無人可動搖。

諸葛亮真聰明,可惜了龐統。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三國演義》中,誰該為龐統之死負責

《三國演義》小說中,劉備與劉璋翻臉,帶領軍隊攻打西川,身為副軍師的龐統帶領魏延從小路進軍,被劉璋大將張任伏擊與落鳳坡,龐統和劉備的的盧寶馬身中數箭而忘。當時有童謠曰:」一鳳並一龍,相將到蜀中。才...

劉備兼得臥龍鳳雛,為何還是沒安天下?

《三國演義》里最霸氣的一句話出自水鏡先生:「臥龍、鳳雛,二人得一,可安天下」。劉備比較幸運,先是三顧茅廬得了臥龍孔明,後又得了鳳雛龐統。可三國中劉備實力還是最弱,也最先滅亡。離司馬徽那句流傳千古...

龐統的死竟是由於自己的忠君?

龐統,字士元,號鳳雛。荊州襄陽人,三國時期劉備手下的謀士。我們大家都知道,龐統是死在了落鳳坡,被萬箭穿心,救了劉備一命,到底是這個地名起了不祥之兆,還是由於有人暗中操作?

得了龍鳳都不能平天下,劉備是有多廢柴?

諸葛亮和龐統,是《三國演義》中評價最高的兩位謀士。水鏡先生司馬徽向劉備推薦諸葛亮的時候曾說,臥龍、鳳雛,二人得一,可安天下。臥龍指的就是諸葛亮,而鳳雛就是龐統。當時的劉備聽到臥龍、鳳雛的大名,應...

揭秘,鳳雛才高臥龍,龐統實為自殺!

諸葛亮和龐統同是羅貫中小說《三國演義》中的頂尖謀士,並稱為一「龍」一「鳳」。大隱士司馬徽曾誇讚說:「伏龍、鳳雛,兩人得一,可安天下。」那麼他倆的才志究竟有何差別呢?劉備一度龍鳳兼得,為何還是沒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