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劉備沒得天下的四大原因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三國演義》中有一句名言:「伏龍、鳳雛,兩人得一,可安天下。
」,伏龍者,就是被稱為「臥龍先生」的諸葛亮,被皇叔劉備三顧草廬聘請出山;鳳雛者,名士龐德公之侄龐統是也,初薦於孫權,孫權嫌其貌丑而不用,後被魯肅、諸葛亮所薦也投奔了劉備。
自此,劉備「伏龍、鳳雛」兼得,但事實並沒有象這句名言所說,劉備統一全國當了皇帝。
這是什麼原因呢?
第一、這句話是「王婆賣瓜,自賣自誇」,其中水分很大。
三國時期,群雄爭霸,既有劉備、孫權、曹操之類的一方霸主馳騁疆場,縱橫天下,意圖統一中國。
也有很多能人志士、文臣武將急於扶保明主,建功立業,拜相封侯。
這些能人志士雖有真才實學,但難保不遇伯樂,隱藏山野。
他們想出人頭地,只能靠大力宣傳,以引起霸主們的重視。
「伏龍、鳳雛,兩人得一,可安天下」之言,最先出自荊州名士「水鏡先生」司馬徽。
司馬徽是諸葛亮、龐統、徐遮三人的學問之師,關係密切。
弟子胸懷錦繡,卻不遇明主,當老師的能不著急嗎?「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呀,司馬徽遇見了皇叔劉備,用這句話向劉備推薦了自己的得意弟子,引起了劉備的足夠重視,才引出了後來的「三顧草廬」的佳話。
其實,當時諸葛亮、龐統在扶保劉備之前,並不是很出名的,如諸葛亮、龐統之才者,也為數不少,如曹操陣營的程昱,郭嘉,荀彧等人。
曹操兵發新野討伐劉備之前,荀彧諫曰:「劉備英雄,今更兼諸葛亮為軍師,不可輕敵」,徐遮也說:「將軍勿輕視劉玄德。
今玄德得諸葛亮為輔,如虎生翼矣。
」操曰:「諸葛亮何人也?」你看看,一向以知人善任,愛才如命而聞名的曹操,卻不知諸葛亮是誰,可見他的知名度之低。
不知其人,當然更不會知道「伏龍、鳳雛,兩人得一,可安天下」這句話了。
第二、鳳雛「爭強好勝」心切導致遇伏早逝,損折劉備一臂。
龐統本是與諸葛亮齊名的人物,久有「伏龍、鳳雛,兩人得一,可安天下」之名。
魯肅在向孫權推薦他時說:「願舉一人以助主公,此人上通天文,下曉地理;謀略不減管、樂,樞機可並於孫、吳。
往日周公瑾多用其言,孔明亦深服其智」,但孫權嫌其貌丑未加重用。
龐統投奔劉備後,劉備雖久聞「鳳雛」大名,卻也嫌其貌丑只給了他個小小的耒陽縣令當。
多虧張飛去耒陽縣「興師問罪」,發現龐統大才,大力向劉備舉薦,龐統又拿出魯肅、諸葛亮的推薦信來給劉備看,魯肅在推薦信中寫道:「龐士元非百里之才,使處治中、別駕之任,始當展其驥足……」,諸葛亮推薦他說:「士元非百里之才,胸中之學,勝亮十倍」。
至此劉備才相信龐統是個人才,封他為「副軍師中郎將」,與孔明共贊方略,教練軍士,聽候征伐。
龐統只因貌丑,在仕途之路中遭受了重重打擊,事業旺盛期才是個副軍師中郎將,在孔明之下,心中怎能不產生「不蒸饅頭爭口氣」的心理呢?
他隨劉備南下西川,如魚得水,一心想著大展雄才,諸葛亮夜觀天象,千里之外給他提出了「切宜謹慎」的建議,他卻理解為:「孔明怕我取了西川,成了功,故意將此書相阻耳」,對劉備說:「主公被孔明所惑矣。
彼不欲令統獨成大功,故作此言以疑主公之心」,爭強好勝之心害了龐統,他一心急於進兵,結果中了蜀將張任之計,死於落鳳坡前。
「鳳雛」跟隨劉備,才真正的是「出師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淚沾襟」,痛折劉備一臂也。
第三、諸葛亮想實現他的計劃遇到了重重阻力。
1、劉備的兩個哥們毛病很多,關羽驕傲自大,公私不分,張飛嗜酒如命,脾氣暴燥,對諸葛亮執行軍法形成了嚴重的障礙。
如關羽在立下了軍令狀的情況下,還敢在華容道私放敵猷曹操,劉備講情才把他饒了,不過這樣做的後果是嚴重的,別的將領怎麼看呀!諸葛亮揮淚斬馬謖,我要是馬謖就心中不服,你諸葛亮執法如山,怎麼不「揮淚斬關羽」呢?
2、關羽帶頭破壞了諸葛亮「聯吳抗曹」的大政方針,兩面拒敵,結果丟失戰略重地荊州,使蜀國喪失了半辟江山,關羽個人作為蜀國的第一猛將也被捕遭斬,損失何其大也;劉備不顧大局,被「為弟報仇」的心情沖昏了頭腦,二次破壞「聯吳抗曹」的既定方針,結果張飛被小人所害,黃忠戰鬥犧牲,七十萬軍隊被陸遜一把火燒了個乾乾淨淨,劉備也又氣又病,一命歸西,此役使蜀國大傷元氣。
第四、諸葛亮用人失誤,軍事上碰到勁敵,加上扶保的是「起不來的阿斗」,得天下成為「天方夜譚」。
眾所周知,三國之中,蜀國的綜合國力是最差的,諸葛亮將蜀國治理的井井有條,能與強大的魏國與吳國抗衡,可見其人是非常聰明的,但諸葛亮肯定不是一個知人善任的「伯樂」。
他對與關、張等將武藝相似的大將魏延有嚴重的「個人成見」,總說他頭有「反骨」,對魏延的建議不願採納,他因為馬良的關係處處對志大才空的馬稷高看一眼,把守街亭的重大任務交給了這位善會「紙上談兵」的「趙括」,結果兵出祁山落得個功敗垂成。
造成「蜀中無大將,廖化當先鋒」的難堪局面,不能不說與諸葛亮不會善於發現人才有關。
劉備、曹操死後,諸葛亮遇到的對手是魏國的司馬懿,此人正是諸葛亮的敵手,智謀不在諸葛亮之下,加上諸葛亮扶保的阿斗遠非劉備的雄才大略可比,是個扶不起的昏君,靠諸葛亮一人之力,想實現統一天下的大業,只能是「天方夜譚」。
民間有言:「三個臭皮匠,頂了諸葛亮」,何況後期的司馬懿集團人才濟濟,司馬師、司馬昭、鐘相、鄧艾等,皆是人中之精英,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後,靠遠不如諸葛亮的姜維獨力難支,別說統一天下的大業,恐怕剩下的也就只有苟延殘喘亡國的命運了。
孔明、龐統兩人都在劉備麾下,卻為何還要亡國呢?
其實這句話是「王婆賣瓜,自賣自誇」,其中水分很大。三國時期,群雄爭霸,既有劉備、孫權、曹操之類的一方霸主馳騁疆場,縱橫天下,意圖統一中國。也有很多能人志士、文臣武將急於扶保明主,建功立業,拜相...
劉備得到這倆人就能統一中國,就沒有曹操什麼事 事實真是這樣嗎
劉備在投奔到劉表的時候,劉表給他一塊地盤,後來成為劉備的根據地,這個地方就是荊州。在荊州水鏡先生及徐庶對劉備說,只要得到「鳳雛」、「伏龍」中的其中一個就可以得到天下,如果真是這樣,那麼統一中國...
諸葛亮一生五大敗筆,不說征戰,只說事實
敗筆之一 ——出山相助奸雄劉玄德「劉備何如人也」? 且先聽聽劉備的對手曹操, 蔡瑁和呂布對劉備的評價。操曰: 「沛郡小輩, 妄稱 『皇叔』, 全無信義, 所謂外君子而內小人也」; 瑁曰: 「劉備...
三國時期最大的謊言是什麼?
三國時期最大的謊言是什麼?看過三國的人都知道,三國演義中有句很有名的話,「伏龍鳳雛兩人得一可安天下」。可看完三國的人卻一定會大呼上當,此話大錯特錯了,劉備得了伏龍和鳳雛,不但沒有統一天下,反而是...
既然說「伏龍、鳳雛、得一而安天下」,為何劉備只能僻守一隅
水鏡先生曾對劉備說過一句話——「伏龍、鳳雛,得一而安天下」。可是事實卻是,即便諸葛亮、龐統二人都追隨了劉備,劉備最多也只是折騰出個僻守一隅的格局。這是為什麼呢?所有一切,與劉備對龐統的使用有關。...
《三國演義》中的他與諸葛亮齊名,卻落了個悲慘下場,實在可惜
說起三國時期,大家都不禁一陣感嘆,那個時代三足鼎立、風起雲湧、豪傑輩出,讓人很是嚮往,文有諸葛、周瑜、郭嘉等爭相鬥智,武更是有呂布、關羽、張飛、許諸、甘寧、典韋等等相互爭雄,這些人物都在三國歷...
三國演義之處處不受歡迎的鳳雛龐統
龐統投奔劉備已經成了定局。對於劉備來說,龐統是一個得力助手。對於諸葛亮來說,龐統是自己在仕途上的可怕對手。諸葛亮不動聲色,知道不能改變的事就不要去改變。亮亮給了龐統寫了一封推薦信,這封信看上去事...
老白雜談:分析《三國演義》之藏在落鳳坡事件背後的諸葛亮
首先請記住:我今天談的是《三國演義》,不涉及各種正史、民間評話、江湖傳說。俗話說:「艄公多了打翻船」,《三國演義》中,龐統身死落鳳坡,正是此話的最好驗證。龐統,字士元,道號鳳雛。
龐統有多「狂」,懷疑諸葛亮嫉妒自己
謀士,謀士,就是出謀劃策、運籌帷幄的人。這樣的人在《三國演義》中很多。不過,謀士也是人,是人就有其獨特的性格特徵。由於種種原因,此類人物的獨特性格特徵在小說中體現得並不多。不過,在這為數不多的人...
龐統之死,一個拼顏值社會的犧牲品
1、提到三國時期的謀士,人們第一個想到的肯定是被稱為臥龍先生的諸葛孔明。但是同期還有一個與臥龍並稱的「鳳雛」,這個人就是今天的主角:龐統。龐統在歷史上註定是一個悲劇性的人物,原因竟是他醜陋的容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