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一生看錯了3個人:一人被處斬,一人罷官,一人慘遭怒殺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圖說三國·談天說地·第530期 文/無常奉天玉 插圖/東方夜未眠)

熟讀漢末三國史,我們不難發現,諸葛亮並不像演義中那樣無所不能,他不能呼風喚雨,撒豆成兵;也不能掐指一算,便料事如神。

但是他的能力,依舊不容小覷。

畢竟他未出山,便定下天下三分之計,並非虛構;他說服孫權聯劉抗曹,見載於史料;他名成八陣圖,發明木牛流馬等事跡,也不容置疑。

然而,他有一個要命的缺點,卻無法洗白,那就是缺乏知人之明——他一生看出了不少人,其中有3位比較特殊。

說到此處,也許有人想到了魏延,想到了楊儀。

其實這兩個人的悲劇,與諸葛亮關係不大,畢竟他雖不像劉備一樣充分相信魏延的能力,但是他生前從未刻意打壓魏延,反而讓魏延成為了軍中第一人,而他臨終之前,安排退兵一事,雖然將魏延排除在外,卻也沒有言明要除掉魏延。

至於楊儀,此人的才華,的確足夠出眾,畢竟那是關羽舉薦,又得到劉備認可的,再加上他在諸葛亮軍中,表現的確可圈可點。

他性格狷狹,不堪大任一事,諸葛亮也早已看穿,並在臨終之前為他安排了一個閒職。

那麼被諸葛亮看錯的三個人,分別是誰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一、馬謖

諸葛亮看錯的人中有馬謖,相信是很多人意料之中的事情。

畢竟,劉備臨終之前,特意囑咐諸葛亮說:「馬謖言過其實,不堪大用,君其察之。

」諸葛亮卻不以為然,不但繼續與馬謖共商軍政大事,還在第一次北伐的時候,力排眾議,起用毫無經驗的馬謖為主將,派他前去抵禦曹魏名將,以及五萬大軍。

雖然他提前為馬謖安排好了作戰計劃,結果馬謖卻因違反他的命令,導致了街亭失守,原本勢如破竹的第一次北伐,也被迫宣告失敗。

對於這件事,他自己也意識到了自己沒有知人之明,《三國志·諸葛亮傳》記載,戰後他曾向劉禪上表,說「街亭違令之闕,箕谷不戒之失,皆在臣授任無方。

二、廖立

廖立,字公淵,是荊州武陵人氏。

說到這個名字,可能很多人都會感到陌生,但是提到在諸葛亮眼中,與他齊名的人物,可能就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了——當初孫權問諸葛亮,荊州有哪些大才,諸葛亮回答道:「龐統、廖立,楚之良才,當贊興世業者也。

」意思是說,能輔佐君主成大事的荊州良才,只有龐統和廖立。

龐統有鳳雛之稱,是與諸葛亮齊名的存在,廖立能與其相提並論,應該有大才才是。

可是劉備任命他為長沙太守,江東因荊州問題,與劉備發生糾葛的時候,呂蒙只是寫了一封恐嚇信,就嚇得他脫身而走,隻身逃回劉備身邊了。

後來劉備又讓他擔任了巴郡太守、侍中等職,到了劉禪時期,他則擔任長水校尉。

可是他卻認為這些職位都配不上他,他至少能擔任諸葛亮的二把手,於是當著蔣琬等人的面,發了一大通牢騷,把劉備、關羽,以及文武百官都貶低了一遍,因此諸葛亮上書,申請將其免官,終其一生都沒有再被起用。

三、李邈

比起前面兩人有名無實,李邈則是一個恩將仇報的小人。

為什麼要這麼說呢?相信熟悉漢末三國史的人,聽到這個名字,便會想起他被誅殺一事——諸葛亮去世之後,屍骨未寒,他卻上書對劉禪說,諸葛亮把持朝政多年,不將您放在眼裡,幸好他還沒謀反就死了,現在您應該立馬收捕誅殺他的黨羽。

劉禪看完這份奏章之後,發怒了,立馬將李邈收押下獄並處死,避免了蜀漢的內亂。

然而,很少有人知道的是,諸葛亮曾是李邈的救命恩人。

原來,他曾是劉璋的屬下,當初劉備拿下益州之後,讓他擔任了益州從事一職,可他卻跑到劉備面前,說劉璋把你當兄弟,你搶他的地盤,這是不義。

劉備反問道「那你怎麼不幫劉璋,反而投奔了我呢?」李邈大言不慚的說,我不是不想幫劉璋,是因為能力不足啊。

當時他是應該被處斬的,但是因為諸葛亮求情,劉備暫時饒了他一命,可是令所有人沒想到的是,諸葛亮剛死,他便帶頭要求清算諸葛亮黨羽,恩將仇報。

不知道若諸葛亮死而有靈,會作何感想呢?

本文所有資料均來自於《三國志》《三國志集注》等書,小編保證內容之真實性,同時無任何影射、不涉及任何政治。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被諸葛亮迫害的蜀國官員們

「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三國演義》中刻畫的諸葛孔明也近乎神人,燒魏營、借東風、氣周瑜、斗司馬......然而真正的諸葛亮是如何對待蜀國官員的呢?

解析歷史上諸葛亮失敗的用人之道

導讀:「蜀中無大將,廖化為先鋒」,這是後人對三國之一的蜀漢政權人才嚴重缺失的生動形象地描述。蜀漢人才缺乏,而將才更是奇缺,以致於諸葛亮六出祁山、北伐中原之時,軍中將領已經到了捉襟見肘、不得不用武...

關於三國歷史的10個錯誤認識,你是否中招?

在我國的歷史中,三國是廣大人民群眾最為熟悉的歷史時期。羅貫中先生著的《三國演義》讓「東漢末年分三國」這一故事深入人心,在大街上隨便找個人都可以和你侃一段三國故事。不過《三國演義》是小說不是史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