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船借箭」是借來的故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諸葛亮不曾有過「草船借箭」的事,其實是張冠李戴移花接木過來的。
「草船借箭」也並非空穴來風,而是有線索可查。
據《三國志·吳主傳》裴松之注有關記載,建安十八年(213年),即赤壁之戰五年後,曹操平定關中,率大軍南下進攻孫吳。
孫權領兵迎戰,兩軍戰於長江水入巢湖的濡須口。
曹操受挫,堅守營壘以待戰機。
一天,孫權借江面有薄霧,乘輕便戰船從濡須口闖入曹軍前沿,觀察曹營部署。
曹操生性多疑,見江面水霧繚繞,孫軍整肅威嚴,恐怕有詐不敢出戰,下令弓弩齊發,箭射吳船。
孫權的船很快便落滿了箭,船因一面受箭偏重,漸漸傾斜即將翻沉。
孫權命令掉轉船頭,讓另一面受箭,等受重平均,船身平穩後,孫權指揮戰船列隊,緩緩離去,曹操才明白上了當。
這只是發生在孫權身上的一個故事,起初他沒料到船身會中這麼多箭,使得船要傾覆,僅僅是急中生智之舉罷了。
他並沒有計劃「借箭」,史書中也沒說是草船。
《三國志》的上述記述(如確實可信)表明,一是「草船借箭」的策劃是孫權而非孔明;二是發生時間是在「赤壁之戰」之後五年,和赤壁之戰根本無關;三是周郎在「草船借箭」事件中加害孔明的罪名只能是「莫須有」的了,而周郎不幸地長期成為無辜的受害者。
孔明則被人們長久以來一直在自覺或不自覺地被不斷的美化或神化著。
不管是誰「借箭」,我們再來看看借箭的真實性有多大。
20條船居然能受得住10萬支箭的攻擊?而且保守估計的話,起碼還有30~40%的箭是沒射中草人而掉入河中的,也就是說曹軍起碼發射了13-14萬支箭。
書本上說有1萬名弓努手一起射箭,這得多大的射擊面?退一步,1萬名是分2-3個序列依次排開,那也得是3-5千人同時射擊再有,這支隊伍得多麼的龐大才能有1萬名弓努手,曹操總不至於把所有的軍隊都集合在一處吧。
孔明草船借箭為什麼曹操不用火箭?歷史上真實的草船借箭另有其人
草船借箭是小說《三國演義》中的經典故事,主要用於說明諸葛亮的智慧和膽識。成書以來廣受讀者的讚美,以致人們都不太願意相信它是虛構的。歷來有一個疑問就是,當初曹操為什麼不射火箭,把諸葛亮和魯肅燒成兩...
赤壁之戰諸葛亮草船借箭,這件事在歷史上是真實存在的嗎?
大家對於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都很熟悉,後人每看到此事就讚嘆諸葛亮的聰明才智。然而真實的歷史上草船借箭這件事真的存在嗎?借箭的真的是諸葛亮嗎?今天我們就來談一談。
三國「草船借箭」並非諸葛亮所為,那麼到底是誰幹的呢?
熟讀三國歷史,我們總會發現歷史和《三國演義》有著很大的區別,在我們很多耳熟能詳的故事裡面,其實隱藏的讓人驚訝的真相。從《三國演義》的角度,我們都知道劉備代表的蜀漢集團,一直備受拔高和正面神化,尤...
草船借箭 羅貫中的移花接木大法
「草船借箭」是《三國演義》中非常經典的一個段子。這個故事中曹操的膽小和愚蠢與諸葛亮的膽識和智慧形成鮮明的對比,從而千百年來為人們所津津樂道。但是在各種史料的記載中,並沒有找到關於諸葛亮「草船借箭...
揭秘赤壁之戰真相:原來是五萬打七萬!
曹操南征荊州時,從十五六萬北方軍人中抽調出步兵八萬人、騎兵一萬餘人,但調集來南征的軍隊沒有全部都參戰。旱路運輸限制了出戰的兵力。在一條線上,上限兵力只能是五六萬,超過此數,不僅道路擁塞,後勤也無...
孔明草船借箭為何曹操不用火箭?歷史上真實的草船借箭另有其人
第一,由於是大霧天氣,空氣能見度很低。曹操看不清船上全是草人這樣的易燃物品,自然就沒有想到用火箭來對付。也正因為大霧瀰漫,兩邊都摸不清對方的底細,曹操是通過對方擂鼓聲來判斷對方的大致方位。要是...
諸葛亮草船借箭是真的嗎?赤壁之戰雙方真實兵力是多少?
赤壁之戰作為三國三大戰役中最著名的一場為人們所熟知,周瑜和諸葛亮的一把大火,燒的曹操損兵折將,落荒而逃,為後來三足鼎立之勢奠定了基礎。此戰期間也出現了很多膾炙人口的故事,比如「蔣干盜書」、「三氣...
草船借箭竟是孫權的傑作
草船借箭不是虛構,但諸葛亮草船借箭卻是張冠李戴移花接木的結果。草船借箭這個精彩故事並非在赤壁之戰期間上演,而是發生在五年之後,即公元213年,的濡須口戰役,主人公不是諸葛亮,而是另一位大人物。另...
諸葛亮草船借箭,曹操為何不放火箭?原因令人捧腹!
草船借箭是三國演義中最為出名的幾個故事之一,諸葛亮和魯肅坐於船中,品茶論天下,談笑風生間便從曹操那賺走了20萬隻箭。但諸葛亮有沒有想過萬一曹操射出了火箭,別說借箭不成,他自己的性命都不報了。再說...
「三國大謎底」草船借箭竟是孫權所為,也並未發生在赤壁之戰
毛主席說過「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這句話可沒毛病!我們所熟知的諸葛亮其實根本就沒有這麼神奇,什麼借東風、草船借箭、火燒連營、空城計,這些都不是孔明所為,且另有他人,後期我也會陸續分享給大家,今天...
揭秘赤壁之戰真相:原來是五萬打七萬
曹操南征荊州時,從十五六萬北方軍人中抽調出步兵八萬人、騎兵一萬餘人,但調集來南征的軍隊沒有全部都參戰。旱路運輸限制了出戰的兵力。在一條線上,上限兵力只能是五六萬,超過此數,不僅道路擁塞,後勤也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