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草船借箭」並非諸葛亮所為,那麼到底是誰幹的呢?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熟讀三國歷史,我們總會發現歷史和《三國演義》有著很大的區別,在我們很多耳熟能詳的故事裡面,其實隱藏的讓人驚訝的真相。

從《三國演義》的角度,我們都知道劉備代表的蜀漢集團,一直備受拔高和正面神化,尤其是「多智而近妖」的諸葛亮,「舌戰群儒」、「智激周瑜」、「苦肉計」、「借東風」等精彩故事,發生在其身上,奠定其三國無法撼動的地位。

今天,我們就要講述《三國演義》中發生在諸葛亮身上的故事——「草船借箭」。

草船借箭是發生在劉備三顧茅廬請出諸葛亮之後,發生在赤壁之戰事情最經典的故事之一。

赤壁戰爭前夕,曹操統帥大軍要占領荊州,還要征服東吳,而劉備和孫權建立的短暫的聯盟,聯手抵擋曹魏。

孫權手下,有一位名將,叫周瑜,智勇雙全,可是有點心胸狹窄,很妒忌諸葛亮的才幹。

周瑜故意找茬,要諸葛亮在十天內負責趕造十萬支箭,哪知諸葛亮只要三天,還願立下軍令狀,完不成任務甘受處罰。

周瑜想,三天不可能造出十萬支箭,正好利用這個機會來除掉諸葛亮。

周瑜,一面叫軍匠們不要把造箭的材料準備齊全,另一方面叫大臣魯肅去探聽諸葛亮的虛實。

諸葛亮就找魯肅幫忙,搞來20條船,以及幾百士兵,數千草靶子。

到第三天四更時候,諸葛亮秘密地請魯肅一起到船上去,說是一起去取箭。

諸葛亮吩咐把船用繩索連起來向對岸開去。

那天江上大霧瀰漫,對面都看不見人。

當船靠近曹軍水寨時,諸葛亮命船一字擺開,叫士兵擂鼓吶喊。

曹操以為對方來進攻,又因霧大怕中埋伏,就從旱寨派六千名弓箭手朝江中放箭,雨點般的箭紛紛射在草靶子上。

過了一會兒,諸葛亮又命船掉過頭來,讓另一面受箭。

太陽出來了,霧要散了,諸葛亮命船趕緊往回開。

此時順風順水,曹操想追也來不及。

這時船的兩邊草靶子上密密麻麻地插滿了箭,每隻船上至少五、六千支,總共有20條船,總數遠遠超過了十萬支。

魯肅把借箭的經過告訴周瑜時,周瑜感嘆地說:「諸葛亮神機妙算,我不如他。

這就是諸葛亮的「草船借箭」的故事,然而在正史之中,諸葛亮只是促成了東吳和劉備的聯盟,根本就沒有在赤壁之戰發揮出多大的本事,主持這個戰役是周瑜,打敗曹操的也是周瑜,連劉備也只是起到了助攻的作用。

那麼「草船借箭」到底是有沒有這麼回事呢?如果有,那麼又是誰幹的呢?

「草船借箭」也並非空穴來風,而是有線索可查。

據《三國志·吳主傳》裴松之注有關記載,建安十八年(213年),即赤壁之戰五年後,曹操平定關中,率大軍南下進攻孫吳。

孫權領兵迎戰,兩軍於長江水入巢湖的濡須口。

曹操受挫,堅守營壘以待戰機。

一天,孫權借江面有薄霧,乘輕便戰船從濡須口闖入曹軍前沿,觀察曹營部署。

曹操生性多疑,見江面水霧繚繞,孫軍整肅威嚴,恐怕有詐不敢出戰,下令弓弩齊發,箭射吳船。

孫權的船很快便落滿了箭,船因一面受箭偏重,漸漸傾斜即將翻沉。

孫權命令掉轉船頭,讓另一面受箭,等受重平均,船身平穩後,孫權指揮戰船列隊,緩緩離去,曹操才明白上了當。

這只是發生在孫權身上的一個故事,起初他沒料到船身會中這麼多箭,使得船要傾覆,僅僅是急中生智之舉罷了。

他並沒有計劃「借箭」,史書中也沒說是草船。

原來「草船借箭」真正的主角是孫權。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巧借天地之藏,諸葛亮借箭十萬

撥開裊裊瀰漫的大霧,衝破拍岸卷雪的驚濤,但見江心月白,舳艫千里,「智絕」諸葛亮馭二十輕舟,直趨曹營重地。任舟中人驚慌失措,舟外擂鼓喧天,諸葛亮則氣定神閒,舉杯小酌,靜待一場絕妙好戲。於是,便有了...

草船借箭 羅貫中的移花接木大法

「草船借箭」是《三國演義》中非常經典的一個段子。這個故事中曹操的膽小和愚蠢與諸葛亮的膽識和智慧形成鮮明的對比,從而千百年來為人們所津津樂道。但是在各種史料的記載中,並沒有找到關於諸葛亮「草船借箭...

真實「草船借箭」為何跟諸葛亮一點關係都沒有

作為歷史小說,《三國演義》第四十六回對諸葛亮"草船借箭"的描寫是極其生動的。小說中,諸葛亮借著滿天大霧,把二十隻戰船開到曹軍寨前擂鼓吶喊,曹操怕有埋伏不敢妄動,便派弓弩手放箭。結果,諸葛亮輕易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