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大謎底」草船借箭竟是孫權所為,也並未發生在赤壁之戰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毛主席說過「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這句話可沒毛病!我們所熟知的諸葛亮其實根本就沒有這麼神奇,什麼借東風、草船借箭、火燒連營、空城計,這些都不是孔明所為,且另有他人,後期我也會陸續分享給大家,今天我就先給大家來一篇正史中的「草船借箭」

諸葛亮的草船借箭在真正的歷史中雖然不是真的。

但草船借箭確有其事,根據正史《三國志》所知的草船借箭是孫權所為,發生的時間也不是在赤壁之戰,而是在赤壁之戰後第五年的濡須之戰。

先來看看原始史料——「裴松之《三國志注·吳主傳第二》引《魏略》曰:「(孫)權乘大船來觀軍,(曹)公使弓弩亂髮,箭著其船,船偏重將覆,權因回船,復以一面受箭,箭均船平,乃還。


也就是說,公元213年,曹操率40萬大軍南下。

孫權在巢湖一帶嚴陣以待,使曹操受阻濡須口。

一天,借江面有薄霧,孫權乘輕便木戰船闖入曹軍前沿,觀察曹營部署。

曹操生性多疑,見江面水霧繚繞,恐怕有詐不敢出戰,只是下令弓弩齊發,箭射吳船。

孫權的船很快便落滿了箭,因為一面受箭偏重,船隻漸漸傾斜,即將翻沉。

孫權急中生智,命人掉轉船頭,讓另一面受箭,等受重均勻,船身平穩後,孫權指揮戰船列隊,緩緩離去,走的時候還向曹軍擊鼓奏樂。

曹操知道上當後便嘆息道:」生子當如孫仲謀。

羅貫中先生也不是不知道真實的事實,他之所以這樣寫就跟我們現在理解的銷量一樣,神話一個人物會讓眾人崇拜他,也就是跟我們現在電影里的人物那樣「主角光環」這樣不僅銷量很好,而且能讓人久久不能忘懷,特別是那些神一般的人物。

所以,大家記住了三國,記住了諸葛亮,記住了羅貫中。

當然,肯定很多人不相信我寫的這篇文章,也有可能會有人在評論區罵我,說我「胡編亂造」。

但我想提前對那些罵我的人說:請您一定要相信我,哥讀的書比你吃的飯還要多。

謝謝大家,歡迎關注加轉發......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還原一個真實的草船借箭

《草船借箭》也是《三國演義》里的一個經典的片段,周瑜和諸葛亮兩個人鬥智鬥勇很是精彩。讓年輕時候的我一度把諸葛亮當作神一樣的存在。然而在歷史上,真的有這個故事嗎?借箭的主人公真的是諸葛亮嗎?

草船借箭真實存在,只不過主角不是諸葛亮

羅貫中的《三國演義》其實演義了一場造神運動,成功的把諸葛亮推上了神壇,經典的例子太多不一一列舉了,今天說一說草船借箭。小說中,諸葛亮借著滿天大霧,把二十隻戰船開到曹軍寨前擂鼓吶喊,曹操怕有埋伏不...

揭秘赤壁之戰真相:原來是五萬打七萬

曹操南征荊州時,從十五六萬北方軍人中抽調出步兵八萬人、騎兵一萬餘人,但調集來南征的軍隊沒有全部都參戰。旱路運輸限制了出戰的兵力。在一條線上,上限兵力只能是五六萬,超過此數,不僅道路擁塞,後勤也無...

草船借箭不是諸葛亮的事,快來了解真相

「草船借箭」的故事大家都有所耳聞,是三國時期的諸葛亮先生而為。作為中國古代最知名的謀士,在《三國演義》中無人能出其右,直到現在,「三顧茅廬」、「七擒孟獲」、「巧用空城計」等依舊在耳邊環繞。

「草船借箭」是借來的故事

諸葛亮不曾有過「草船借箭」的事,其實是張冠李戴移花接木過來的。「草船借箭」也並非空穴來風,而是有線索可查。據《三國志·吳主傳》裴松之注有關記載,建安十八年(213年),即赤壁之戰五年後,曹操平定...

草船借箭 羅貫中的移花接木大法

「草船借箭」是《三國演義》中非常經典的一個段子。這個故事中曹操的膽小和愚蠢與諸葛亮的膽識和智慧形成鮮明的對比,從而千百年來為人們所津津樂道。但是在各種史料的記載中,並沒有找到關於諸葛亮「草船借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