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明草船借箭為什麼曹操不用火箭?歷史上真實的草船借箭另有其人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草船借箭是小說《三國演義》中的經典故事,主要用於說明諸葛亮的智慧和膽識。

成書以來廣受讀者的讚美,以致人們都不太願意相信它是虛構的。

歷來有一個疑問就是,當初曹操為什麼不射火箭,把諸葛亮和魯肅燒成兩塊黑炭頭呢?其實,這有著多方面的原因。

第一,由於是大霧天氣,空氣能見度很低。

曹操看不清船上全是草人這樣的易燃物品,自然就沒有想到用火箭來對付。

也正因為大霧瀰漫,兩邊都摸不清對方的底細,曹操是通過對方擂鼓聲來判斷對方的大致方位。

要是曹操貿然使用火箭,還沒發射,火光就會先暴露自身位置,給對方以明確的打擊目標。

而且,火箭一般是用來攻城,燒毀對方防禦設施。

而現在對手是可移動的船隻,要是將其引燃,船隻衝進曹軍大營,這豈不是引火燒身?

第二,當時白霧茫茫,空氣潮濕。

這種天氣非常影響火箭的使用,一般射到半空中,火就被空氣中的小水珠撲滅,達不到晴天使用火箭的效果。

由於火箭的箭頭上要附加可燃物,增加重量,就會降低射程。

當時曹操只能隱隱約約看見對方的船隻,可見對方離岸邊還是有一定的距離,可能處於火箭的射程之外。

重要的是,火箭的造價昂貴,成本太高。

在三國時期,硫磺、火油這些都是稀有產品,不像做箭的竹子羽毛那麼廉價,輕易不能使用,何況還是在敵我不明的情況下。

第三,火箭的使用非常不方便。

要是用普通的箭,士兵們可以拿一大捆放在箭簍里,隨用隨取,非常方便。

而火箭屬於危險品,必須小心使用,用的時候還要先點火,影響弓箭手出箭的速度。

所以使用火箭必須是在相對穩定的情況下,而不適合突發情況,而且曹操並不喜歡用火攻這種極端的方式,費好大勁攻下一座城,都被燒成廢墟了有什麼意思?只有諸葛亮才喜歡玩火,火燒博望,火燒新野,火燒赤壁,火燒藤甲兵,火燒上方谷,連他自己都說幹這些缺德事會折壽。

所以,不到萬不得已,曹操是不會輕易用火箭的。

其實歷史上諸葛亮不曾有過「草船借箭」的事。

但「草船借箭」也並非空穴來風,據《三國志·吳主傳》裴松之注有關記載,建安十八年,即赤壁之戰五年後,曹操率大軍南下進攻孫吳。

一天,孫權借江面有薄霧,乘輕便戰船從濡須口闖入曹軍前沿,觀察曹營部署。

曹操生性多疑,見江面水霧繚繞,孫軍整肅威嚴,恐怕有詐不敢出戰,下令弓弩齊發,箭射吳船。

孫權的船很快便落滿了箭,船因一面受箭偏重,漸漸傾斜即將翻沉。

孫權命令掉轉船頭,讓另一面受箭,船身平穩後,孫權指揮戰船列隊,緩緩離去,曹操才明白上了當。

這只是發生在孫權身上的一個故事,僅僅是急中生智之舉罷了。

他並沒有計劃「借箭」,史書中也沒說是草船。

所以說,羅貫中的心思真是縝密,連編個故事都這麼滴水不漏,無懈可擊。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赤壁之戰」你所不知道的真相

「赤壁之戰」是中國男女老少耳熟能詳的一次經典戰役,之所以流傳甚廣,主要還是因為《三國演義》這部小說,在小說里有諸葛孔明「草船借箭」,還有周瑜打黃蓋的「苦肉計」,最終孫劉聯軍以「火攻」之際,大破曹...

「草船借箭」是借來的故事

諸葛亮不曾有過「草船借箭」的事,其實是張冠李戴移花接木過來的。「草船借箭」也並非空穴來風,而是有線索可查。據《三國志·吳主傳》裴松之注有關記載,建安十八年(213年),即赤壁之戰五年後,曹操平定...

揭秘赤壁之戰真相:原來是五萬打七萬!

曹操南征荊州時,從十五六萬北方軍人中抽調出步兵八萬人、騎兵一萬餘人,但調集來南征的軍隊沒有全部都參戰。旱路運輸限制了出戰的兵力。在一條線上,上限兵力只能是五六萬,超過此數,不僅道路擁塞,後勤也無...

揭秘赤壁之戰真相:原來是五萬打七萬

曹操南征荊州時,從十五六萬北方軍人中抽調出步兵八萬人、騎兵一萬餘人,但調集來南征的軍隊沒有全部都參戰。旱路運輸限制了出戰的兵力。在一條線上,上限兵力只能是五六萬,超過此數,不僅道路擁塞,後勤也無...

揭秘:草船借箭時曹操為何不射火箭

《三國演義》中最為經典的戰役——草船借箭,主要是為了說明諸葛亮的智慧和膽識,以至於人們不願意相信這只是虛構的情節。歷來都有一個質疑,那就是曹操當時為何不射火箭?背後隱藏什麼玄機?文/佚名

三國趣聞:草船借箭時曹操為何不用火箭

草船借箭是小說《三國演義》中的經典故事,主要用於說明諸葛亮的智慧和膽識。成書以來廣受讀者的讚美,以致人們都不太願意相信它是虛構的。歷來有一個疑問就是,當初曹操為什麼不射火箭,把諸葛亮和魯肅燒成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