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船借箭 羅貫中的移花接木大法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草船借箭」是《三國演義》中非常經典的一個段子。

這個故事中曹操的膽小和愚蠢與諸葛亮的膽識和智慧形成鮮明的對比,從而千百年來為人們所津津樂道。

但是在各種史料的記載中,並沒有找到關於諸葛亮「草船借箭」的記載。

但草船借箭卻並非完全是空穴來風。

在《三國志•吳主傳》中有這樣一段文字:「魏略曰:權乘大船來觀軍,公使弓弩亂髮,箭著其船,船偏重將覆,權因回船,復以一面受箭,箭均船平,乃還……」

權,指的就是孫權。

公,就是曹操。

《孫權》

這段文字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

建安十八年,也就是公元213年,曹操與孫權在安徽巢湖附近對壘。

初次交戰,曹軍大敗,於是曹操決定讓軍隊堅守不出。

這一天,孫權借水面有霧,乘戰船闖入曹軍前沿,打算觀察曹軍的部署。

當戰船行駛到曹軍附近時,不料被曹軍發現。

曹操生性多疑,由於水面霧大,他怕有埋伏,不敢出戰。

於是曹操下令弓弩齊發,亂箭射向孫權的戰船。

不一會,孫權的戰船就因中箭太多,船身逐漸傾斜,隨時都有翻船的危險。

就在這一危急時刻,孫權果斷下令:調轉船頭,使船身的另一側受箭。

不一會,船身兩側就被射滿了箭,船隻也恢復了平衡,並安全返航。

曹操對孫權的英明讚嘆不已,並留下了「生子當如孫仲謀」

原來,「草船借箭」在歷史上確實發生過,但並不是在赤壁之戰中,故事的主角也並不是大家所熟悉的諸葛亮,而是孫權。

而孫權的初衷也並不是為了「借箭」,只是為了刺探軍情。

原來,小說《三國演義》的作者羅貫中,是以這段史實為基礎,經過自己的改編和藝術加工,才創作出我們熟知的,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歷史上真實的草船借箭 原來我們都被騙了

三國時期,草船借箭的故事一直受到後人的傳頌,近年來,關於草船借箭的題材電影和電視劇也層出不窮。然而真實的情況並不是我們所熟知的,草船借箭的主角並非諸葛亮,而是羅貫中根據曹操伐吳的事跡加以加工而成...

還原一個真實的草船借箭

《草船借箭》也是《三國演義》里的一個經典的片段,周瑜和諸葛亮兩個人鬥智鬥勇很是精彩。讓年輕時候的我一度把諸葛亮當作神一樣的存在。然而在歷史上,真的有這個故事嗎?借箭的主人公真的是諸葛亮嗎?

歷史上真正草船借箭的不是諸葛亮,而是此人

《三國演義》第四十六回,周瑜設計為難諸葛亮,要求在十日內監造十萬支箭,沒想到諸葛亮主動提出將時間縮短為天。諸葛亮巧妙施計,利用夜晚重霧迷江之機,大膽將二十十隻草船逼近曹操水寨。曹操於大霧中不敢出...

草船借箭不是諸葛亮的事,快來了解真相

「草船借箭」的故事大家都有所耳聞,是三國時期的諸葛亮先生而為。作為中國古代最知名的謀士,在《三國演義》中無人能出其右,直到現在,「三顧茅廬」、「七擒孟獲」、「巧用空城計」等依舊在耳邊環繞。

真實「草船借箭」為何跟諸葛亮一點關係都沒有

作為歷史小說,《三國演義》第四十六回對諸葛亮"草船借箭"的描寫是極其生動的。小說中,諸葛亮借著滿天大霧,把二十隻戰船開到曹軍寨前擂鼓吶喊,曹操怕有埋伏不敢妄動,便派弓弩手放箭。結果,諸葛亮輕易地...

草船借箭真實存在,只不過主角不是諸葛亮

羅貫中的《三國演義》其實演義了一場造神運動,成功的把諸葛亮推上了神壇,經典的例子太多不一一列舉了,今天說一說草船借箭。小說中,諸葛亮借著滿天大霧,把二十隻戰船開到曹軍寨前擂鼓吶喊,曹操怕有埋伏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