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船借箭的其實不是孔明,主角另有其人!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草船借箭」這段描述,雖然文辭生動、節奏緊湊又引人入勝,可惜仍然是小說家的虛構,目的是要塑造孔明神機妙算的形象。

仔細想想,這個計劃破綻挺多的。

如果孔明真的為了和周瑜過不去,而和魯肅半夜帶船隊到曹軍寨前挑釁,就算每條船上都扎滿曹仁,並且鼓譟吶喊,曹軍也不用多射箭,反正大霧彌江,直接射幾支火箭不就得了?這樣一來,孔明等人本想用來借箭的草船,沒幾下就會變成「火船」了!想必以小說里孔明那樣智謀百出,應該不會忽略這點吧!

不過三國史上的確有類似「草船借箭」的事跡,配合演出擔任反派者的,也還是真是曹操,而男主角當然不是諸葛亮,而是東吳孫權。

在建安十七年十月,曹操解決了盤踞關中的軍閥馬超、韓遂以後,親自帶兵來攻打孫權,雙方在濡須口(今安徽省無為縣)附近對峙。

根據裴松之引《魏略》記載:孫權屢次挑戰,曹軍都堅守不出,孫權親自帶了船隊,駛近曹軍營寨處查看虛實,曹軍察覺,須臾間萬箭齊發,孫權座船受重不均,向一邊傾斜,於是孫權命令船隻掉頭,讓另一邊也受箭,使船隻恢復平穩,之後便徐徐退去了。

這段故事被羅貫中來個移花接木,加工一番,就成了赤壁之戰前孔明先生一段藝高人膽大的插曲了。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草船借箭 羅貫中的移花接木大法

「草船借箭」是《三國演義》中非常經典的一個段子。這個故事中曹操的膽小和愚蠢與諸葛亮的膽識和智慧形成鮮明的對比,從而千百年來為人們所津津樂道。但是在各種史料的記載中,並沒有找到關於諸葛亮「草船借箭...

歷史上真正草船借箭的不是諸葛亮,而是此人

《三國演義》第四十六回,周瑜設計為難諸葛亮,要求在十日內監造十萬支箭,沒想到諸葛亮主動提出將時間縮短為天。諸葛亮巧妙施計,利用夜晚重霧迷江之機,大膽將二十十隻草船逼近曹操水寨。曹操於大霧中不敢出...

草船借箭是假的,諸葛亮表示很生氣!

草船借箭,一個中國人耳熟能詳的故事,可是草船借箭的故事是真的嗎?說到草船借箭,歷史上確有其事,不過故事的主人公不是諸葛亮而是孫權!根據《三國志》裴松之注,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正月,曹操闖入...

草船借箭這件事其實並不是諸葛亮做的

《草船借箭》這個故事可謂是家喻戶曉,膾炙人口。此後諸葛亮在人們心中也就成為了智慧的化身。歷史上,三國演義寫的《草船借箭》確有其事,但是主要人物不是諸葛亮,而是孫權,發生的時間也不是赤壁大戰期間,...

「草船借箭」是借來的故事

諸葛亮不曾有過「草船借箭」的事,其實是張冠李戴移花接木過來的。「草船借箭」也並非空穴來風,而是有線索可查。據《三國志·吳主傳》裴松之注有關記載,建安十八年(213年),即赤壁之戰五年後,曹操平定...

歷史上草船借箭是誰完成的?

草船借箭是我國古典名著《三國演義》中赤壁之戰的一個故事。借箭由周瑜故意提出(限十天造十萬支箭),機智的諸葛亮一眼識破是一條害人之計,卻淡定表示「只需要三天」。後來,有大霧天幫忙,諸葛亮再利用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