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故事中真的是諸葛亮草船借箭嗎?真相又是什麼?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說道草船借箭的故事不得不提到兩本書《三國演義》和《三國志》

《草船借箭》是三國赤壁之戰里的著名橋段,我們大家普遍認為草船借箭是蜀國宰相諸葛亮的典故,,借箭由周瑜故意提出(限十天造十萬支箭),機智的諸葛亮一眼識破是一條害人之計,卻淡定表示「只需要三天」。

後來,有大霧天幫忙,諸葛亮再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調了幾條草船誘敵,終於借足十萬支箭,立下奇功。

由此《草船借箭》中諸葛亮的膽識才智,受到後人的讚美,因而引生創作了許多成語趣聞,戲劇表演,推動著智慧的啟迪與發展。

但《三國演義》畢竟是篇小說而已!在正史《三國志》中卻是孫權所為!

真實歷史是這樣的,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正月,曹操率領大軍南下,在濡須口與孫權交戰。

曹操首次失利,孫權屢次挑戰,曹軍堅守營壘不出。

一天深夜,薄霧籠罩,孫權乘坐戰船窺看曹軍營寨。

不料被發現。

曹操看見孫權軍伍整肅,認為是有備而來,不敢輕舉妄動,於是命令士兵萬箭齊發。

孫權的戰船很快便落滿了箭。

船身一側受箭,船體發生傾斜,眼看就要下沉。

孫權急中生智,命令調轉船頭,讓船身另一側面對曹營。

過了一會兒,船體平穩後,才指揮軍士平安無事回到營寨。

孫權沉著冷靜,遇事不慌,情急智生,才撿回來一條命。

曹操生性多疑,以後孫權再來巡視,也不敢隨便放箭了。


孫權在天有靈或者九泉有知的話,都會找羅貫中算帳的,就是在玉皇大帝和閻王老兒那裡也要對簿公堂,不然死不瞑目。

(故事完)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歷史上草船借箭是誰完成的?

草船借箭是我國古典名著《三國演義》中赤壁之戰的一個故事。借箭由周瑜故意提出(限十天造十萬支箭),機智的諸葛亮一眼識破是一條害人之計,卻淡定表示「只需要三天」。後來,有大霧天幫忙,諸葛亮再利用曹操...

揭秘赤壁之戰真相:原來是五萬打七萬

曹操南征荊州時,從十五六萬北方軍人中抽調出步兵八萬人、騎兵一萬餘人,但調集來南征的軍隊沒有全部都參戰。旱路運輸限制了出戰的兵力。在一條線上,上限兵力只能是五六萬,超過此數,不僅道路擁塞,後勤也無...

草船借箭 羅貫中的移花接木大法

「草船借箭」是《三國演義》中非常經典的一個段子。這個故事中曹操的膽小和愚蠢與諸葛亮的膽識和智慧形成鮮明的對比,從而千百年來為人們所津津樂道。但是在各種史料的記載中,並沒有找到關於諸葛亮「草船借箭...

真實「草船借箭」為何跟諸葛亮一點關係都沒有

作為歷史小說,《三國演義》第四十六回對諸葛亮"草船借箭"的描寫是極其生動的。小說中,諸葛亮借著滿天大霧,把二十隻戰船開到曹軍寨前擂鼓吶喊,曹操怕有埋伏不敢妄動,便派弓弩手放箭。結果,諸葛亮輕易地...

「草船借箭」是借來的故事

諸葛亮不曾有過「草船借箭」的事,其實是張冠李戴移花接木過來的。「草船借箭」也並非空穴來風,而是有線索可查。據《三國志·吳主傳》裴松之注有關記載,建安十八年(213年),即赤壁之戰五年後,曹操平定...

草船借箭?那不是借,而是拿命去換箭!

《三國演義》這部書的基調就是尊劉貶曹,所在很多的描寫和故事情節的發展,都是圍繞劉備軍團開展的。因為劉備代表的是漢室正統,中山靖王劉勝之後漢景帝閣下玄孫的身份真假,身份在那兒放著。別以為這個沒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