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縱觀歷史,今望職場——最匪夷所思的失敗者「袁紹」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各位讀者,大家好:
前言
《三國》是我國的四大名著之一,雖然只有短短60年的歷史,但中間的許多故事至今仍被我們靜靜樂道,成為茶餘飯後的話題,甚至國外的諸多學者也研究三國諸多時間中的奧妙,今天小編繼續為大家更新文章,本次帶來的三國中本最有可能一統江山自立為主,又或力挽狂瀾匡扶漢室的一位主人公——袁紹,好了,話不多說接下來我們進入主題!
人物簡介
袁紹(?-202年6月28日),字本初,汝南汝陽(今河南省周口市商水縣袁老鄉袁老村)人。
東漢末年軍閥,漢末群雄之一。
袁紹出身東漢名門」汝南袁氏「,自袁紹曾祖父起,袁氏四代有五人位居三公,他自己也居三公之上,其家族也因此有「四世三公」之稱。
袁紹早年任中軍校尉、司隸校尉,曾指揮誅殺宦官。
初平元年(190年),與董卓對立,被推舉為關東聯軍首領。
在漢末群雄割據的過程中,袁紹先占據冀州,又先後奪青、並二州,並於建安四年(199年)的易京之戰中擊敗了割據幽州的軍閥公孫瓚,統一河北,勢力達到頂點。
但在建安五年(200年)的官渡之戰中大敗於曹操。
建安七年(202年),袁紹在平定冀州叛亂之後病逝。
綜上所述,不難看出袁紹是一個名符其實的「富二代」甚至都富了好幾代,可是出身如此高貴,家財如此雄厚的袁紹為什麼會敗給了曹操呢?我們就來簡單的為大家介紹下,袁紹的生平事跡,大家跟隨小編在這些事件中找尋「貓膩」吧
生平事跡
謀誅宦官
看過三國的人都知道,袁紹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富二代」憑藉優越的家庭背景且年少有為,廣納門客私募名士。
黃巾暴亂時,袁紹領旨進京結識大將軍何進,開始謀劃密誅宦官。
奈何大將軍何進為人反覆且剛愎自用,導致計劃外泄,最終雖然剿滅宦官,但是由於袁紹這名神隊友的提議,引董卓帶兵進京導致東漢分崩離析。
再看十常侍用計絞殺何進,袁紹引虎驅狼之計不僅弄死了何進,也把漢朝推入了深淵。
討伐董卓
隨著大將軍何進被殺,董卓入京廢少帝為弘農王,立劉協為帝,是為漢獻帝,自封相國。
縱容手下士兵,奸淫擄掠無惡不作。
他自己又獨攬朝政,淫亂後宮,將天子視為掌中玩物。
引至朝中文武和州郡不滿,故諸郡舉旗興兵,組成討董聯盟,因袁紹頗負盛名推薦為討董盟軍盟主。
董卓得知袁紹在山東起兵,就把袁紹的叔父袁隗以及在京師的袁氏宗族全部給殺了。
董卓接著派大鴻臚韓融、少府陰循、執金吾胡母班、將作大匠吳循、越騎校尉王瓖來曉諭勸解袁紹等各路軍隊。
袁紹指派王匡殺掉了胡母班、王瓖、吳循等人,袁術也捕殺了陰循,只有韓融因為德高望重免於一死。
此時,豪傑大多歸附袁紹,而且因他一家遭難受感動,人人想著為他報仇,所以州郡蜂擁而起的部隊,沒有不打袁氏旗號的。
董卓見關東協軍聲勢浩大,於是挾持獻帝,驅趕洛陽百姓遷都長安。
但是討伐董卓的各州郡長官各懷異心,遷延日月,保存實力。
酸棗駐軍的將領每日大擺酒宴,誰也不肯去和董卓的軍隊交鋒。
酸棗糧盡後,諸軍化作鳥獸散,一場討伐不了了之。
統一河北
冀州北面有公孫瓚,南面有袁術,這是袁紹的兩個勁敵。
袁術雖然是袁紹的弟弟,但兄弟二人向來不和。
隨著後期征討公孫瓚,又剿滅了私自稱帝的袁術。
袁紹占據冀、青、幽、並四州,擁有幾十萬軍隊。
袁紹順利挺過了群雄逐鹿的階段,放眼天下唯有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曹操是自己在北方的勁敵,劉璋、張魯、劉表、孫權皆不是袁紹的首號針對的對象,就在此刻歷史上著名的戰役——官渡之戰也拉開了帷幕!
官渡之戰
建安四年(199年),割據河內的眭固欲與袁紹聯盟,卻被曹操所殲滅,袁、曹之間的一場決戰已經到了無法避免的時候了。
袁紹決定驅使十萬精銳步兵和一萬騎兵奪取許都,一舉攻滅曹操。
他任命審配、逢紀主持軍事,田豐、荀諶、許攸充當謀士,顏良、文丑擔任將帥,積極準備南下。
當時,袁紹部下意見紛紜,沮授的意見與郭圖和審配的完全相反,沮授建議以逸待勞,採取持久戰,而郭圖、審配則主張速戰速決。
袁紹自恃地廣兵強、糧食充足,根本聽不進沮授的忠告,再加上郭圖等人進獻讒言導致沮授失勢。
因此,袁紹把沮授統領的軍隊分成三部,其中兩部分別交給郭圖和淳于瓊。
九月,曹操分兵把守官渡,準備抗擊袁軍。
曹操準備聯合張繡與劉表夾擊袁紹,但奈何張繡劉表遲遲不肯行動,處於觀望雙雄爭霸,再從中取利,讓曹操抗擊袁紹的計劃落空。
建安五年(200年)正月,劉備殺徐州刺史車胄,背叛曹操,策應袁紹。
曹操為消弭後患,領兵攻打劉備。
就在此時,袁紹帳下謀士田豐對袁紹分析當下利弊關係,進言攻襲曹操的許昌大營,奈何袁紹小兒子病危,袁紹心亂如麻,不肯採取田豐的建議,田豐出帳後抱怨了幾句,袁紹聽到便認為他輕視自己的主公,便疏遠了田豐。
二月,袁紹頒發征討曹操的剿賊檄文,他派顏良包圍白馬,自己率領大軍抵黎陽。
四月,曹操聲東擊西,北救白馬之圍,斬殺顏良,遷徙民眾撤向官渡。
袁紹依仗自己人多勢眾,準備揮師渡河,追趕曹軍。
因為缺乏完善的進攻圍剿計劃,在官渡戰場上未能獲得突破性戰役的勝利,就在此時,在鄴城的許攸家族中有人犯法,被留守的審配抓進監獄,許攸大為不滿,於是投奔曹操。
在許攸的謀划下,曹操親自領兵赴烏巢,襲擊淳于瓊。
高覽、張頜聽聞烏巢大敗,又因內部矛盾和袁紹的猜忌,擔心朝不保夕,竟然主動投降了曹操。
由於袁紹決策的失誤,導致官渡之戰慘敗,帶著殘兵敗將逃回了冀州。
不久,袁紹發病,死於建安七年(202年)夏五月二十八日(6月28日)。
作者小結
袁紹出身於四世三公的名門望族,可以說占儘先天優勢。
年輕時又行事幹練,廣納門客私募名士,中年一統青、幽、冀、並四洲,集兵近百萬,可謂傲視群雄。
可惜袁紹多謀而無斷,從征討曹操開始,袁紹未能客觀的分析自己與曹操的優劣,調和內部矛盾,不採納沮授的意見,還將其卸權,征討曹操的戰爭還未開啟,卻鬆動了自己的根基。
建安五年曹操前往徐州討伐劉備,許昌城防空虛,袁紹卻因私情錯過了上天賜予的一次良機。
官渡大戰期間,在此生死存亡之際,卻因許攸家中親戚貪圖小利,便將其治罪,更奚落許攸,導致下屬不滿。
先有沮授、田豐,後有怠慢許攸,如果放在曹操的大營是絕對不會出現的。
最終導致許攸變節,烏巢大敗,官渡失利,逃回冀州。
如果說官渡之戰是袁紹的滑鐵盧,那麼他返回冀州廢長立幼,加劇內部矛盾才是最終導致袁氏集團覆滅的根本原因。
縱觀袁紹的一生,只能說:「自命不凡,眼高手低。
」並沒有評判古人的意思,只是藉故看今。
換言之如果是自己身處袁紹的位置並不一定做的比他還優秀。
但也非常感謝有此前人之行,以做鑒來反省自己的行為。
做事要客觀、合理分析當前、自己、對方的環境,衡量利弊關係與遠近的得失,再進行更為合適的取捨。
最近小編因為有事所以更新出現了空檔期,對不起,小編近期會按時更新,為大家呈現出比較精彩的文章,敬請期待下一篇——著名的「跳槽高管」呂布的起落!
漢末最強諸侯袁紹,好男人,好父親,卻不是好領導
官渡之戰爆發前的一個月,曹操居然忙裡偷閒,率大軍離開了官渡主戰場,轉戰兩千餘里,平徐州三郡,打跑劉備,擒獲關羽,迫降昌豨,破敵數萬!而袁紹大軍在這一月間竟未趁機偷襲,怪哉?原來,袁紹的幼子生了重...
袁紹手下八大謀士、四大庭柱、三子一甥、四大上將、四大能臣
袁紹,字本初,汝南汝陽人。袁紹出身四世三公,是東漢的名門望族,手下能臣武將極多,成為漢末大諸侯之一。袁紹曾擔任十八路諸侯盟主,率軍討伐董卓。接著從韓馥手中奪取冀州,後又在和公孫瓚的爭鬥中占據上風...
在GBA平台上玩過的《三國志》,還有多少人記得?
公元199年,大士族領袖袁紹在易京終於打垮了河北最後的強敵公孫瓚。至此,黃河以北再也沒有大的勢力可以威脅到袁紹。加上新得的幽州一帶,袁紹已經割踞北方的冀、青、幽,並4個大州,控甲數十萬。
袁氏集團並沒有表面上那麼不堪!
袁紹的謀士集團還是很強大的,個人能力相當優秀,由於歷史一貫的尿性,死的早的由於事跡不多,都會被不同程度的低估,所以袁氏集團並沒有表面上那麼不堪,私以為重點還是放在了對方人物的缺陷上,但人無完人...
袁紹慘敗(二):袁紹帳下謀士有哪些?
袁紹屬於汝南袁氏,這個家族在東漢中後期人才濟濟,有「四世三公」的美稱。其門生故吏更是遍天下。當袁紹吞併韓馥的冀州時,韓馥曾經表示自己也是袁氏門生,讓個冀州又何妨。東漢末年,天下動盪,更多的名士...
官渡之戰:袁紹是如何把一手好牌一步步打爛的
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夷陵之戰是決定三國時期歷史形勢重要轉變的三場大戰。其中,官渡之戰決定了曹魏一統北方的基本局面,為魏國的形成奠定了基礎。官渡之戰的參戰雙方分別是袁紹和曹操,在開戰前,袁紹相比曹...
其實袁紹也很不容易,手下四大謀士全是坑貨,還能雄踞一方
三國里為主公出謀劃策爭奪天下的優秀謀士有很多,如曹操麾下的郭嘉、荀彧、荀攸、程昱、戲志才等;劉備麾下也有諸葛亮、法正、龐統等;孫權麾下的謀士基本都是文武全才;但是也有實力坑主公的謀士,關鍵這幾個...
袁紹手下謀士武將雲集絲毫不弱於曹操
四大謀士:審配審配,字正南,以正直不得志於韓馥,袁紹領冀州,被委以腹心之任,並總幕府。河北平定,袁紹以審配、逢紀統軍事,配峙其強盛,力主與曹操決戰。官渡戰敗,審配二子被俘,反因此受譖見疑。袁紹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