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最該贏而沒有贏的諸侯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袁紹(?-202年6月28日),字本初,汝南汝陽(今河南省周口市商水縣袁老鄉袁老村)人。

東漢末年軍閥,漢末群雄之一。

袁紹出身東漢名門」汝南袁氏「,自袁紹曾祖父起,袁氏四代有五人位居三公,他自己也居三公之上,其家族也因此有「四世三公」之稱。

袁紹早年任中軍校尉、司隸校尉,曾指揮誅殺宦官。

初平元年(190年),與董卓對立,被推舉為關東聯軍首領。

在漢末群雄割據的過程中,袁紹先占據冀州,又先後奪青、並二州,並於建安四年(199年)的易京之戰中擊敗了割據幽州的軍閥公孫瓚,統一河北,勢力達到頂點。

但在建安五年(200年)的官渡之戰中大敗於曹操。

建安七年(202年),袁紹在平定冀州叛亂之後病逝。

東漢末期,袁紹,論家世,四世三公;論資歷,討董卓盟軍元帥,論地盤,袁紹擁冀、青、幽、並四州,軍隊數十萬,人口數百萬,論人才,謀臣有審配、逢紀,田豐、荀諶、許攸,沮授,郭圖等,武將有顏良、文丑、高覽、張郃、淳于瓊等等。

不論那個方面袁紹都要比曹操要強,最少是不弱,但最後,官渡之戰,袁紹一戰敗北,再也沒有起色。

坐失天下。

這是為什麼呢?原因有三,

一,袁紹性格有缺陷。

曹操:①吾知紹之為人,志大而智小,色厲而膽薄,忌克而少威,兵多而分畫不明,將驕而政令不一,土地雖廣,糧食雖豐,適足以為吾奉也。

楊阜:袁公寬而不斷,好謀而少決;不斷則無威,少決則失後事,今雖強,終不能成大業。

漢獻帝東奔洛陽,沮授勸袁紹,應該早迎大駕。

在鄴城建都,挾天子以令諸侯,蓄兵馬以討不臣。

但袁紹猶豫不決,致使錯失良機。

建安五年(200年)正月,劉備背叛曹操,曹操東征劉備,田豐對袁紹說:「曹操東擊劉備,一時不容易罷兵,明公如能舉兵襲擊他的後方,一定可以一往而勝。

」袁紹以孩子生病不出兵,又失時機。

袁紹性格外示之以寬,實內心狹隘,在官渡之戰後,袁紹兵敗,正是用人之時,但為了不讓田豐嘲笑,反而把田豐殺死,更失人心。

官渡之後,袁紹還有四州之地,稍有時間,還可捲土重來,但袁紹一戰就再也無心無力再戰,自己鬱郁而死。

所以,袁紹手下不是沒有智謀之士,確因袁紹無斷而錯失良機多次,致使在最大優勢情況下失去奪得天下的機會。

二,手下謀臣私德有虧。

荀彧曰:「紹兵多而不整。

田豐剛而犯上,許攸貪而不智,審配專而無謀,逢紀果而無用:此數人者,勢不相容,必生內變。

顏良、文丑,匹夫之勇,一戰可擒。

其餘碌碌等輩,縱有百萬,何足道哉!」

袁紹官渡一戰失敗的一個最偶然因數,就是許攸叛變,把烏巢屯糧之地泄露給曹操,致使大軍五糧而亡。

但這提前就有原因,每個謀臣性格都不一樣,也都是凡人,在具體事情上看法就不一樣,主帥不能對手下人有一個清楚的認識和判斷,手下人私德也各有虧欠,讓主公有懷疑。

三,袁紹親族不和,徒惹外人笑話。

袁氏四世三公,袁紹袁術,同父異母,但二人關係卻很差,袁紹派人去南陽張秀處,勸其同起兵攻曹操,賈詡說,你同宗弟兄尚不可容,能容其他國士嗎?當是時,這也是袁紹一大缺陷,同宗不能同心,外人如何看待,如果袁紹袁術真能一心,則後世天下,必然煥然一新。

總之,袁紹在東漢末年,在大時代里,是拿了一手好牌,打的最差的一個。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袁紹手下謀士武將雲集絲毫不弱於曹操

四大謀士:審配審配,字正南,以正直不得志於韓馥,袁紹領冀州,被委以腹心之任,並總幕府。河北平定,袁紹以審配、逢紀統軍事,配峙其強盛,力主與曹操決戰。官渡戰敗,審配二子被俘,反因此受譖見疑。袁紹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