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紹是如何反勝為敗的?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在官渡之戰的整個過程中,袁紹一再錯過了消滅敵人的機會,坐視敵人扭轉不利的局面,占據主動的地位,使得自己一步步的陷入被動,不斷的做著反勝為敗的蠢事,其主要表現就是:凡是有利於自己的建議他一概不會採納,凡是有利於敵人的建議他都全盤接受。

如此固執的自我毀滅,實在是神仙也攔不住!因為袁紹一味的貪功冒進,急於求勝,結果是欲速則不達,非但沒有一舉消滅敵人,反而一敗再敗。

過分的迷信實力,忽視基本的策略,結果被處於劣勢的敵人打敗。

袁紹官渡之敗主要的失誤在於用人,尤其是不善於納諫,聽不進去忠言。

即不聽田豐的忠言,又不聽沮授的忠言,而這些忠言一再證明,都是有利用袁紹的。

令人不解的是,為什麼袁紹總是不聽有利於自己的忠言?如此的跟自己的過不去,跟誰有仇也別跟自己有仇啊!袁紹不聽忠言,究其原因就在於忠言往往是逆耳的,這就是性格決定了命運!

袁紹在這場決定自己未來命運甚至自己在歷史上地位的戰役中,袁紹用人的失誤,就已經註定了袁敗曹勝的結局。

在官渡之戰的前後他所信任的人不是智謀和忠誠度都可靠的田豐沮授,而是信任能力很差,人品卑劣的郭圖,此人是個嘴尖皮厚腹中空,內鬥內行外斗白痴的傢伙,精於揣摩上意,諳熟馬屁之術的典型官僚。

偏袁紹又是一個好大喜功,剛愎自用的主,他就好這口。

而田豐這樣的智謀之士,儘管能提出良策,但是在他聽來都是帶刺的,逆耳忠言讓他很不爽,所以只有郭圖最對他的胃口。

就這樣,袁紹為了耳根子的一時舒服,付出了慘痛的的代價!

烏巢是袁紹的糧草大本營,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曹操的劣勢就在於糧草補給跟不上,而袁紹的優勢恰好是曹操的劣勢,所以袁紹的謀士沮授認為跟曹操打消耗戰我們也能耗得過曹操,儘管戰線拉長至官渡。

在官渡曹操補給線相對縮小了,而袁紹的補給線拉長了很多,但是袁軍的補給毅然跟的上,而曹操的糧草已經支撐不住了。

就當曹操與袁紹相持於官渡,一籌莫展之際,從袁營叛逃過來的許攸為曹操從烏巢這個地方找到了最終戰勝袁紹的突破口,導致了袁紹官渡之戰慘敗。

其實許攸投奔曹操,也是袁紹沒有處理好內部矛盾的後遺症和自我毀滅症一起發作的結果。

在袁曹相持與官渡難分勝負之際,許攸提出了一條可以消滅的曹操的妙計。

許攸建議,趁兩家相持於官渡,我們派一支騎兵奇襲許都,抄他老窩,讓曹操首尾不得應。

因為這是一條妙計,很利於袁紹的,而在整個官渡之戰中袁紹自我毀滅症不停地發作,其症狀表現就是凡是有利於自己致勝的計策他一概不聽,當然也包括許攸的好計策。

此時許攸的家人犯法,被留守鄴城的審配下了大獄,許攸很憤怒,加上袁紹對他言不聽計不從,深感自己的價值在袁紹這裡無法實現,於是叛逃到袁紹的對頭那裡。

眼看糧草不濟,不足以應付這場戰爭了。

曹操日坐愁城,進退不得,正是急需打破困境的時候,許攸的來投,對他來說是久旱逢甘霖,燃眉之急有望解決。

他像溺水的人抓住救命的稻草,來不及穿鞋就去迎接許攸。

有求於人的曹操,拉住許攸的手套近乎,敘舊情,完全放下架子。

敘完交情,說正事。

曹操未必多麼重視友誼,如果真的念舊情,後來許攸不過不是很尊重他,自恃功高,老叫他的小名,也沒有什麼地方得罪他,更不對他構成實質性的威脅,僅僅是討厭許攸。

舊情不念也該念舊功吧!可見此時曹操對許攸禮賢下士是因為自己快困死了,說到底還是讓許攸給他想辦法,並非多麼的喜歡許攸。

許攸是袁紹的重要謀士,掌握著很多的核心機密,他帶來的很多情報,對曹操的幫助是不用說了,而給袁紹造成的損害是不可估量的,甚至是袁紹官渡之戰失敗的根本原因。

其實袁紹失敗還有一個容易被忽視的原因,那就自己團隊人才的流失,不包括被他貶和囚禁的,還有早就看出袁紹是個無用之人的郭嘉。

郭嘉跑到了曹操陣營里,讓曹操更一進步地做到了知己知彼,而袁紹雖然跟曹操曾共事,兩人可以說很熟,但是曹操太了解袁紹了,而袁紹卻未必了解曹操,他對曹操更多的是看不起,想是跟二人的出身有關。

因為看不起敵人,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所以對田豐沮授穩妥可行的建議一概不予採納,而是一味採取攻勢,恨不得一口吞掉敵人!

曹操和他的謀士郭嘉可以說都是知袁派,對袁紹的為人和性格非常了解,但是畢竟具體內部的情況不可能都掌握。

而許攸卻是袁派,知袁派對袁紹不管了解多少,但也只能停留在宏觀的層面上。

而袁派就不同了,進入了袁氏集團核心決策層的謀士更要命,許攸這樣的袁派對袁紹的了解完全是微觀層面的。

袁紹的軟肋硬傷,具體細節,袁氏集團內部的運行操作無一不了如指掌。

所以從許攸這裡獲得的軍事情報才是曹操最後取勝的關鍵因素。

曹操的困境在糧秣,許攸獻計奇襲烏巢袁軍糧草大本營,讓袁軍不戰自亂。

本來曹操可能因為糧盡兵士不戰自亂,現在變成了袁紹的軍隊因為糧草被燒盡不戰自亂。

最可能因為糧草不戰自亂的是曹軍,卻意外的渡過了難關,反而變成了袁軍因為糧草問題陷入了混亂。

曹操該倒的霉轉嫁到了袁紹的頭上,許攸這招「乾坤大挪移」很具有諷刺的意味!

本來許攸這條奸計也未必得售,但是袁紹自我毀滅一發不可收拾,鬼迷心竅誰也不聽就聽馬屁精郭圖的。

沮授就一再提醒烏巢的重要性,認為烏巢守將淳于瓊性情暴躁,嗜酒如命,這麼重要的崗位怎麼能交個一個酒鬼呢?但是此時沮授已經靠邊站了,郭圖說了算,袁紹只聽郭圖的。

曹操對這次奇襲烏巢加倍的重視,親率騎兵。

淳于瓊果然疏於防備,被曹操打了個措手不及,大軍糧草被焚燒殆盡,袁軍大敗虧輸。

被俘的軍隊牛馬被曹軍割去耳鼻放回袁營,以威懾敵膽,袁軍軍心果然開始動搖。

但是袁紹的自我毀滅還沒有完,當烏巢遭襲的急報傳來之初,大將張郃就建議全力救援烏巢,烏巢若失,軍心必亂。

但是郭圖提出所謂的圍魏救趙,釜底抽薪計。

說曹軍偷襲我們的烏巢,我們也奇襲他們的大本營,曹軍大本營遭襲曹操一定回援。

張郃說曹操親自帶隊襲擊,肯定想到這招了,曹操是玩計謀的高手,我們跟他玩計謀根本不靈,當務之急是保住烏巢大營。

但是郭圖硬是分兵攻曹營,結果烏巢糧草被焚燒,攻擊曹營的袁軍被曹仁打的潰不成軍。

袁軍大亂,郭圖為了卸責,在袁紹跟前進讒言,誣陷張郃。

張郃害怕,乾脆與高覽等投降了曹操。

張郃投降,袁軍更是大勢已去,一潰千里,袁紹帶著幾百鐵騎狼狽逃回鄴城。

袁軍十萬大軍,傷亡和投降曹操的有七萬之多,投降和被俘虜的袁軍被曹操全部坑殺。

坑殺降卒,不是曹操的發明,曹操的殘暴在三國也是數一數二的,但是還沒有打破歷史紀錄。

坑殺降卒之冠當屬戰國時期秦將白起,這位素有「人屠」之稱的將軍一口氣活埋了四十萬投降的趙卒。

項羽稍微差點,也活埋了十萬秦降卒。

這不單單是殘暴,主要是降卒多於自己的軍隊,害怕降卒在戰俘營暴動無法可制,於是多是誘其自個挖坑,挖的足夠深的時候,出其不意土石齊下被活活的坑殺,所以說中國古代的軍事史就是一部白骨壘成牆的歷史!

曹操俘獲了袁紹的大量輜重糧草以及圖書珍寶,袁紹軍中坐冷板凳的沮授也成了俘虜。

曹操愛惜沮授才幹,勸其投降,沮授以其家屬都在鄴城為由拒絕降曹。

曹操沒有殺他,沮授趁夜黑盜馬,企圖北逃,被曹軍攔截下來,這才被曹操殺了。

為袁紹起草討伐曹操檄文的陳琳也在被俘的行列。

曹操欣賞陳琳的才華,對其在檄文中惡毒攻擊自己的事情既往不咎,於是陳琳也投降了曹操,後來成為了曹操的文學侍從之臣中的一員!

官渡之敗,袁紹元氣大傷,但是袁氏家族在河北的統治還是很牢固,四州之地還在袁紹控制的範圍內,各縣的叛亂很快就平定了下來。

但是袁紹並沒有在這場慘敗中吸取任何教訓,昏聵自大症沒有稍微有所減輕,反而發作的更厲害。

官渡之敗袁紹沒有檢討反思,而是遷怒於做出正確判斷的田豐。

就在軍隊北返的路上,士卒無不捶胸而哭說,如果田豐在,我們何至於敗得如此之慘啊!袁紹很是羞愧了一陣子,也頗為後悔,覺得田豐確實比自己高明。

但是他的另外一個謀士逢紀,一向嫉妒田豐,擔心田豐得到重用,就向袁紹進讒言。

他說田豐在大牢里,聽說我軍失敗了,幸災樂禍。

袁紹的自我毀滅症稍微有點好轉,被這句讒言一刺激立即又惡化了,對田豐更加痛恨了,決定殺了田豐。

其實田豐也是很能了解袁紹,在官渡失敗之後,有人向田豐道賀,說這場戰爭完全如您預料的那樣,這回您一定能得到重用了。

田豐說,袁將軍外寬內忌,如果打勝了或許還能赦免我,以顯的他寬宏大量。

現在失敗了,惱羞成怒,一定會殺我出氣,我必死無疑!

袁紹在官渡慘敗回到鄴城後不久,因為受了這場打擊,氣得嘔血五斗而死。

但是他留下的後遺症讓袁氏家族在河北平原上徹底消失。

袁紹處理繼承人問題上所犯的錯誤與政治軍事上所犯的錯誤是同樣的嚴重。

廢長立幼自古就是取亂之道,宗法社會裡長子繼承父業,但是袁紹廢除長子袁譚,立幼子袁尚,導致袁紹死後袁氏兄弟為了繼承父業互相殘殺。

其實早在沒有廢長立幼的時候就不斷的做廢長立幼的動作,沮授田豐等謀士就勸袁紹,這樣做容易引發內亂,袁紹並沒有聽。

於是在袁紹死後,袁氏兄弟開始上演了同室操戈的人倫慘劇。

曹操來攻,袁氏兄弟的內鬥暫告一段落,一致對外,等到曹操停止進攻了,袁氏兄弟馬上又開始窩裡斗,後來曹操發現了這個秘密,乾脆不攻,給袁氏兄弟足夠的時間窩裡斗,等到兩敗俱傷再去撿便宜。

於是曹操虛張聲勢,做出一副南伐劉表的架勢,以迷惑袁氏兄弟。

袁氏兄弟果然開始更大規模的內鬥,謀士也分成兩派,一派幫老大,一派幫小主公。

當年袁紹袁術兄弟就不和,也發生過類似的窩裡斗,很受人鄙視。

在官渡之戰之初,袁強曹弱,袁紹自信可以拉攏天下豪傑,但是當他去拉攏曹操的敵人張繡,卻被張繡謀士賈詡斷然拒絕。

賈詡說你們自己兄弟都不能相容,能容得下天下的豪傑嗎?可見窩裡斗也是袁家的傳統。

袁譚被袁尚打的大敗,袁譚打不過兄弟不惜引狼入室,向曹操求救,曹操是求之不得,立刻發兵北上,袁紹兄弟窩裡斗,互相削弱,曹操沒有費太大的力氣就攻下了鄴城,占領了冀州,進而攻取并州、幽州。

後袁紹長子袁譚青州刺使被曹操所殺,袁紹外甥并州刺使高幹降曹(後叛變,失敗被殺),中子袁熙和幼子袁尚逃往遼東,被遼東太守公孫康謀殺,自此顯赫一時的袁氏家族完全退出歷史的舞台。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袁曹官渡之戰袁紹為什麼大敗?

在今天河南省中牟縣東北五里靠近官渡水的地方,有一個小小的村莊,叫官渡橋村。這裡就是1700年前,袁曹官渡之戰的占戰場遺址。現在官渡橋村的附近,據傳還留有當年曹操存放糧草的「草場」和袁紹屯兵的「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