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紹手下八大謀士、四大庭柱、三子一甥、四大上將、四大能臣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袁紹,字本初,汝南汝陽人。

袁紹出身四世三公,是東漢的名門望族,手下能臣武將極多,成為漢末大諸侯之一。

袁紹曾擔任十八路諸侯盟主,率軍討伐董卓。

接著從韓馥手中奪取冀州,後又在和公孫瓚的爭鬥中占據上風,最終占據北方青、幽、並、冀四州之地,成為北方對曹操威脅最大的諸侯。

不料,在官渡之戰失敗後,逐漸失去和曹操爭雄的能力,最終鬱鬱而終。

袁紹

八大謀臣

第一位 田豐

田豐,字元皓,袁紹手下謀士。

袁紹奪取冀州後, 命田豐分掌州事。

袁紹起兵伐曹操時,田豐建議袁紹應先固守領土,等到兵強馬壯之後再攻打曹操,袁紹不聽其言。

袁紹起兵伐曹操時,任田豐為謀士。

袁紹屯兵官渡時,田豐諫言此時的曹操剛攻破徐州,銳氣正盛,不可與之交戰,只可固守,且言出師不利。

袁紹大怒,認為田豐擾亂軍心,將田豐囚於獄中。

袁紹起兵往官渡進發時,田豐在獄中給袁紹上書,言應靜守待軍。

袁紹大怒,欲斬田豐,眾官告免。

袁紹官渡之戰兵敗後,逢紀進讒言,說田豐在獄中笑主公不聽自己的建議,才招來大敗,袁紹大怒,派使者往獄中殺田豐。

田豐聞袁紹官渡兵敗,知道自己難免一死,便拔劍自刎獄中。

第二位 沮授

沮授是袁紹手下謀士。

袁紹奪取冀州後,命田豐分掌州事。

袁紹起兵伐曹操時,沮授勸說袁紹此時出兵名不正言不順,反對起兵伐曹操。

袁紹命顏良進攻白馬時,沮授言顏良性狹,不可獨擋一面,袁紹自來喜愛顏良,不聽沮授之言。

顏良被關羽殺後,文丑欲渡黃河為顏良報仇,沮授建議袁紹應分兵官渡,不可輕率渡河,袁紹言兵貴神速,不聽沮授之言。

袁紹領兵往官渡進發時,沮授言我軍糧草充備,而曹軍短糧,應當緩守,待曹軍無糧時再進軍。

袁紹以其怠慢軍心,將沮授鎖禁軍中。

曹操劫烏巢時,沮授上言應派重兵把守烏巢,袁紹以沮授為拘禁之人,出言霍亂軍心,不聽其言,並將監押沮授之人斬首。

袁紹官渡之戰兵敗後,沮授被曹軍所獲。

曹操想要招降沮授,厚待並留於軍中,沮授卻盜馬想歸河北投袁紹,曹操不得已而殺之。

第三位 許攸

許攸,字子遠,南陽人,袁紹手下謀士。

袁紹奪取冀州後, 命許攸分掌州事。

許攸主張袁紹起兵伐曹操,袁紹起兵伐曹操時任許攸為謀士。

官渡之戰時,許攸截獲曹操督辦軍餉的書信,知道曹操營中無糧,持信來見袁紹。

請袁紹兵分兩路襲取曹軍,一路攻擊曹操營寨,一路襲取許都。

袁紹認為曹操詭計多端,此乃是誘敵之策,不聽許攸之言。

後因許攸子侄在冀州謀財,被審配關入獄中,袁紹更加不信任許攸。

許攸在袁紹處受到冷落,想起故友曹操,便徑投曹營而來。

曹操聞許攸來投,光著腳就出來迎接他,並問許攸破袁紹之計。

許攸請曹操星夜劫袁紹烏巢屯糧之所。

曹操親自引軍往烏巢,劫燒袁紹糧草,最終取得了官渡之戰的勝利。

許攸自以為是曹操故友且官渡之戰有功,在曹營中出言無禮,因言語頂撞許褚,被許褚拔劍殺之。

第四位 郭圖

郭圖,字公則,潁川人,袁紹手下謀士,向來輔助袁譚。

郭圖主張袁紹起兵伐曹操。

曹操烏巢劫糧時,郭圖建議袁紹襲擊曹操營寨。

袁紹派張郃和高覽襲擊曹操營寨,不料二人被曹軍圍住廝殺,紹軍大敗。

郭圖恐二人在袁紹面前對證,便對袁紹言二人有降曹之意,又派人告知張郃、高覽,袁紹要殺他二人,導致張郃、高覽二人往投曹操。

倉亭之戰後,郭圖隨袁譚往青州整頓。

袁紹死後,袁譚派郭圖往袁尚營中求逢紀到軍中來為謀士。

袁譚被袁尚打敗後,郭圖建議袁譚投降曹操。

曹操起兵攻打袁譚時,郭圖跟隨袁譚逃亡南皮。

袁譚和曹操決戰時,郭圖在亂軍中被樂進射死。

第五位 逢紀

逢紀,字元圖,南陽人,袁紹手下謀士,向來輔助袁尚。

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後,逢紀用計助袁紹奪取冀州,袁紹命逢紀分掌州事。

袁紹起兵伐曹操時任逢紀為統軍。

官渡之戰後,逢紀給袁紹進讒言,說田豐在獄中大笑袁紹兵敗,袁紹便派使者往獄中殺田豐。

倉亭之戰後,袁紹命逢紀掌冀州軍事。

袁紹死後,逢紀和審配立袁尚為冀州之主。

曹操攻打冀州時,袁譚領兵前來冀州助戰,遣郭圖入城求一謀士助戰,袁尚不得已將逢紀送往袁譚營中。

袁譚和曹操交戰兵敗後,命逢紀寫信讓袁尚發兵相助,袁尚不肯發兵,袁譚大怒,將逢紀斬首。

第六位 審配

審配,字正南,魏郡陰安人,袁紹手下謀士,向來輔助袁尚。

審配主張袁紹起兵伐曹操,袁紹伐曹操時任審配為統軍。

官渡之戰時,審配採用戰術襲擾曹軍,先命軍士築土山放箭,被曹軍造霹靂車所破。

後又命人往曹營暗挖地道,曹操命人往營邊築塹,袁紹軍無功而返。

後袁紹命審配回鄴都監督糧草。

倉亭之戰後,袁紹命審配掌冀州軍事。

袁紹死後,審配和逢紀立袁尚為冀州之主。

袁譚和袁尚兄弟反目後,審配助袁尚打敗袁譚。

曹操領兵攻破冀州後,審配被徐晃所擒,曹操有心勸降,審配言主公在北,不可使自己面南而死,甘願引頸就戮。

審配死後,曹操將審配葬在城北。

第七位 辛評

辛評,字仲治,潁川人,向來輔助袁譚。

原為韓馥手下謀士,袁紹奪取冀州後為袁紹謀。

倉亭之戰後,辛評隨袁譚往青州。

曹操圍攻南皮時,袁譚派辛評往曹操處約降,曹操以袁譚反覆無常,不肯納降,並勸辛評留於自己軍中,辛評不肯歸降。

辛評回營後,袁譚因其弟辛毗在曹營中而見疑,恐其懷有二心,辛評氣滿填胸,昏絕而死。

第八位 辛毗

辛毗,字佐治,潁川人,辛評之弟,任平原令。

袁譚被袁尚打敗後,派辛毗為使往曹操營中納降。

辛毗為曹操分析天下大事,言袁氏必敗,請曹操先取河北之地,再圖荊州,則霸業可成。

曹操聽後,感嘆和辛毗有相見恨晚之意。

後辛毗跟隨曹操攻取冀州,審配見辛毗助曹操,便下令將辛毗老小八十餘口盡皆斬首。

辛毗跟隨曹操後任議郎,後曹丕即位後,辛毗賜爵為關內侯,隨曹真出兵伐吳,死後諡號肅候,配享魏文帝廟。

四大庭柱

顏良

第一位 顏良

顏良,琅琊臨忻人,河北名將,深得袁紹喜愛,為河北四庭柱之一。

袁紹奪取冀州時,顏良斬殺韓馥手下部將耿武。

袁紹和公孫瓚交戰時,顏良擔任先鋒大將。

袁紹起兵伐曹操時任將軍,袁紹命其領兵進攻白馬。

白馬之戰時,顏良出馬,連斬宋憲、魏續二將,徐晃出馬迎戰,也被顏良殺敗,曹軍敗陣而回。

後曹操遣關羽出戰,斬顏良於馬下。

第二位 文丑

文丑,河北名將,同顏良二人勇冠三軍,為河北四庭柱之一。

袁紹奪取冀州時,文丑斬殺韓馥手下部將關純。

袁紹和公孫瓚交戰時任先鋒,文丑和公孫瓚交戰不分勝負,後又和趙雲交戰也未分勝負。

袁紹起兵伐曹操時任將軍。

因顏良被關羽所殺,文丑向袁紹請命,領兵渡黃河為顏良報仇。

亂軍之中,張遼、徐晃來戰文丑,文丑連發兩箭,一箭射中張遼盔纓、一箭射中戰馬面頰,張遼落地。

徐晃趕過來截住廝殺,二人料難敵文丑,撥馬而走。

文丑趕來,關羽提馬舉刀飛奔而來,斬文丑於馬下。

第三位 張郃

張郃,字儁義,河間鄚人,為河北四庭柱之一。

官渡之戰時,張郃和張遼交戰不分勝負。

曹操烏巢劫糧時,張郃建議袁紹派兵往救烏巢,郭圖卻建議袁紹襲取曹操營寨,袁紹聽郭圖之言派兵往劫曹操營寨。

張郃和高覽領命而往劫曹營,被曹軍四邊圍住廝殺,袁紹軍大敗。

郭圖恐張郃、高覽二將回營在袁紹面前對證,便向袁紹進言二人有降曹之意,又派人告知二人,袁紹因其出師不利,要斬二人。

於是,張郃和高覽引本部人馬來投曹操,曹操封張郃為偏將軍,都亭候。

張郃跟隨曹操後南征北戰,成為魏之名將,死後諡號狀候。

第四位 高覽

高覽,又名高奐,為河北四庭柱之一。

官渡之戰時,高覽和許褚交戰不分勝負。

曹操烏巢劫糧時,袁紹派高覽和張郃往劫曹操營寨。

袁紹聽信郭圖譖言,高覽和張郃不得已投降曹操,曹操封高覽為偏將軍,東萊侯。

後在跟隨曹操進攻汝南時,被趙雲所殺。

三子一甥

第一位 袁譚

袁譚,字顯思,袁紹長子,出守青州。

官渡之戰後,袁譚領兵五萬自青州來冀州助戰。

袁紹聚集四州之兵,在倉亭和曹操決戰,中程昱十面埋伏之計,大敗而回,袁紹命其仍回青州。

曹操進攻冀州時,袁譚奉命領軍往冀州助戰。

袁紹死後,袁譚和袁尚兄弟反目,袁譚難敵袁尚,便派辛毗為使投降曹操。

袁譚投降曹操後,請曹操起兵攻取冀州,自己卻領兵四處劫掠,並攻打逃亡中山的袁尚,收降袁尚部眾,且意欲復圖冀州。

曹操召袁譚不至,便引軍來攻袁譚,袁譚敗走南皮。

此時,袁譚又想投降曹操,曹操言袁譚反覆無常,不肯納降。

袁譚引軍出城和曹操決戰,被曹洪殺死於亂軍之中。

第二位 袁熙

袁熙,字顯弈,袁紹次子,出守幽州,其妻為甄姬。

官渡之戰後,袁熙領兵六萬自幽州來冀州助戰,袁紹聚四州之兵和曹操在倉亭決戰。

中程昱十面埋伏之計,大敗而回,袁紹命其仍回幽州。

曹操進攻冀州時,袁熙奉命往助冀州,曹操退兵後,回守幽州。

曹操攻破冀州後,袁尚來幽州投靠袁熙。

後曹操領兵來攻打幽州,袁尚和袁熙棄城往投烏桓。

曹操大敗烏桓後,二人又往投遼東。

二人見遼東兵馬充足,便想要殺遼東太守公孫康而奪其地。

此時,曹操聽郭嘉之言退軍。

公孫康見曹操無奪取遼東之意,便殺袁譚、袁熙二人,將首級獻於曹操。

第三位 袁尚

袁尚,字顯甫,袁紹三子,留在身邊。

官渡之戰後,袁紹聚四州之兵和曹操在倉亭決戰,袁尚出馬斬殺曹將史渙。

曹操領兵進攻冀州時,袁紹自領兵來戰曹軍,同張遼交戰,大敗而回。

袁紹死後,審配、逢紀袁尚為大司馬將軍,領冀、青、幽、並四州牧。

袁尚和袁譚兄弟反目,袁尚占據上風。

袁譚投降曹操後,曹操竭力攻打冀州,袁尚逃亡中山。

在中山受到袁譚攻擊,往幽州投靠袁熙。

曹操領兵攻打幽州時,袁尚和袁熙棄城往投烏桓。

曹操大敗烏桓後,二人又往投遼東。

二人見遼東兵馬充足,便想要殺遼東太守公孫康而奪其地。

此時,曹操聽郭嘉之言退軍。

公孫康見曹操無奪取遼東之意,便殺袁譚、袁熙二人,將首級獻於曹操。

第四位 高幹

高幹,袁紹外甥,出守并州。

官渡之戰後,高幹領兵五萬自并州來冀州助戰,袁紹聚四州之兵和曹操在倉亭決戰。

中程昱十面埋伏之計,大敗而回,袁紹命其仍回并州。

曹操進攻冀州時,高幹奉命往助冀州,曹操退兵後,回守并州。

曹操攻破冀州後,領兵攻打并州,高幹兵敗,往投單于。

單于不納,又往投劉表,途中被王琰所殺,將頭獻於曹操。

四大上將

淳于瓊

第一位 淳于瓊

淳于瓊,字仲簡,潁川人,西園八校尉之一。

官渡之戰時,淳于瓊奉命在烏巢守糧草。

曹操領兵劫烏巢時,淳于瓊被曹軍所擒,曹操割去其耳鼻手指放回袁紹營中,用來羞辱袁紹。

袁紹大怒,將淳于瓊斬首。

第二位 麴義

麴義是袁紹手下大將。

袁紹同公孫瓚交戰時,袁紹命麴義領兵居於中路,顏良、文丑為兩翼掩殺,麴義領兵斬殺公孫瓚軍先鋒嚴綱,領兵直追到公孫瓚後軍,被後軍將領趙雲所殺。

第三位 呂曠

呂曠,兗州東平人,袁紹手下大將。

曹操進攻冀州時,呂曠和呂翔奉袁尚之名任先鋒出城救袁譚。

袁譚和袁尚反目後,呂曠斬殺袁譚大將岑壁。

袁尚被曹操追擊時,命呂曠、呂翔二人斷後,被袁譚勸說投降曹操。

曹操奉呂曠為列候,並以呂曠、呂翔二人為媒,將女許給袁譚。

袁譚暗地刻將軍印兩顆送與二人,以為內應。

呂曠、呂翔便將印來見曹操,曹操令二人收之,再做計較。

攻打冀州時,曹操命呂曠、呂翔二人攻打逃亡西山的袁尚。

曹操攻打并州時,命呂翔、呂曠詐降高幹,助曹操奪取并州。

後跟隨曹仁進攻新野時,被趙雲所殺。

第四位 呂翔

呂翔,兗州東平人,袁紹手下大將。

曹操進攻冀州時,呂翔和呂曠奉袁尚之名任先鋒出城救袁譚。

袁尚被曹操追擊時,命呂曠、呂翔二人斷後,被袁譚勸說投降曹操。

曹操奉呂翔為列候,並以呂曠、呂翔二人為媒,將女許給袁譚。

袁譚暗地刻將軍印兩顆送與二人,以為內應。

呂曠、呂翔便將印來見曹操,曹操令二人收之。

攻打冀州時,曹操命呂曠、呂翔二人攻打逃亡西山的袁尚。

曹操攻打并州時,命呂翔、呂曠詐降高幹,助曹操奪取并州。

後跟隨曹仁進攻新野時,被張飛所殺。

四大能臣

第一位 荀諶

荀諶,字友若,潁川人,荀彧之兄。

荀諶主張袁紹伐曹操,袁紹起兵伐曹操時任荀諶為謀士。

後不知所終。

第二位 陳琳

陳琳,字孔璋,廣陵射陽人,建安七子之一,袁紹手下任書記。

陳琳文采出眾,袁紹起兵伐曹操時,命陳琳寫檄文討伐曹操。

曹操攻破冀州城後,陳琳被曹軍所獲,曹操因愛其才,故留在身邊命為從事。

後在曹操手下任軍師祭酒。

第三位 王修

王修,字叔治,北海郡營陵人。

袁譚和袁尚反目時,勸說袁譚罷兵言和。

袁譚死後,王修痛哭不已,曹操感其忠義,收葬袁譚之屍,封為司金中郎將。

曹操詢問破袁尚、袁熙之策,王修不答,曹操大讚王修忠臣。

跟隨曹操後官至大司農郎中令。

第四位 崔琰

崔琰,字季珪,清河東武城人,袁紹手下任騎都尉。

崔琰數次為袁紹獻計都為被採納,袁譚和袁尚二人反目後,都想要得到崔琰輔佐,可崔琰推病不出,被下入大牢。

曹操攻破冀州後,崔琰被曹操招納,任為別駕從事。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袁氏集團並沒有表面上那麼不堪!

袁紹的謀士集團還是很強大的,個人能力相當優秀,由於歷史一貫的尿性,死的早的由於事跡不多,都會被不同程度的低估,所以袁氏集團並沒有表面上那麼不堪,私以為重點還是放在了對方人物的缺陷上,但人無完人...

袁紹手下謀士武將雲集絲毫不弱於曹操

四大謀士:審配審配,字正南,以正直不得志於韓馥,袁紹領冀州,被委以腹心之任,並總幕府。河北平定,袁紹以審配、逢紀統軍事,配峙其強盛,力主與曹操決戰。官渡戰敗,審配二子被俘,反因此受譖見疑。袁紹病...

田豐、沮授,袁紹手下6大謀臣誰更厲害?

在《三國演義》里袁紹雖然不是主角,但在漢末的那個時代,袁紹無疑也是個非常優秀的青年,他敢反董卓,還是十八路諸侯的首領。其分量無需多說。我們同時可以看出,曹操之所以能在後來的三國爭霸中一直處在優勢...

袁紹慘敗(二):袁紹帳下謀士有哪些?

袁紹屬於汝南袁氏,這個家族在東漢中後期人才濟濟,有「四世三公」的美稱。其門生故吏更是遍天下。當袁紹吞併韓馥的冀州時,韓馥曾經表示自己也是袁氏門生,讓個冀州又何妨。東漢末年,天下動盪,更多的名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