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渡之戰:袁紹是如何把一手好牌一步步打爛的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夷陵之戰是決定三國時期歷史形勢重要轉變的三場大戰。

其中,官渡之戰決定了曹魏一統北方的基本局面,為魏國的形成奠定了基礎。

官渡之戰的參戰雙方分別是袁紹和曹操,在開戰前,袁紹相比曹操擁有壓倒性的兵力、糧草和地盤等各種優勢,卻為何最終被曹操徹底消滅呢?讓我們來看一看袁紹是怎樣把一手極品好牌一步步打爛的。

在官渡之戰開戰前,袁紹派遣顏良、文丑為統兵大將,進攻白馬、延津地區,當時謀士田豐等人進諫袁紹說:「顏良、文丑性格狹隘,有勇無謀,並不是擔任統帥的合適人選」,而袁紹非但不聽取任何人的意見,反而剛愎自用,導致中了曹操的圈套而損兵折將;後來田豐和沮授多次以形勢走向和戰略高度勸諫袁紹要以軍力優勢進行整軍修養再進行戰鬥,但袁紹非但不聽取他們的建議反而把田豐關進了大牢之中,最後自己失敗了竟然反而怪罪田豐出言不遜,暗中將他殺害,因此失盡了人心。

官渡之戰正式開始後,袁紹只知道憑藉軍力優勢正面進行衝殺,卻很少運用計謀去輔助戰鬥,而曹操卻集中精兵強將對袁紹薄弱之處進行各個擊破,袁紹因此又敗了一陣。

袁紹雖好謀卻無法做出決策,貽誤了很多戰機。

當曹操因後方動亂而退軍回師許昌的時候,袁紹猶豫不決,不知進退,沮授、審配等謀士勸袁紹要果斷趁機發動攻擊,斷絕曹操的後路,但袁紹卻因為自己的小兒子生病了因此傷心欲絕、整天閉門看兒,置三軍將士性命於不顧,最終給了曹操修整強大的機會。

袁紹雖然貴為四世三公,但卻對手下官員管理無能,放縱他們之間互相勾心鬥角、拉幫結派。

審配、逢紀、許攸等為一夥,郭圖、辛評、沮授等又為一夥,兩派人之間互相爭權奪利、栽贓陷害,而袁紹只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而且對於他的兒子之間不顧兄弟情分、公然爭奪世子大位,袁紹也從來不會去管。

袁紹自身領導能力平庸且素質不高,導致其軍隊的戰鬥力也差,幾十萬的袁軍,竟然屢次敗給了遲滯的幾萬曹軍。

雖然有種種因素導致袁紹軍實力減弱,但相比曹操而言,袁紹仍然具有數倍的軍力以及穩固根據地的資源補給,如果打消耗戰並巧用奇謀的話,袁紹仍然具有絕對優勢。

可偏偏袁紹擁有好牌卻屢次出錯了牌,他重用酒鬼淳于瓊去擔任糧草屯放地烏巢的守衛,又不聽從謀士許攸的計策,反而猜忌許攸通敵,並以許攸兒子犯了小事為理由恫嚇許攸,差點將他斬首,這導致了許攸的反叛,最終烏巢的絕密情報被泄露給了曹操。

因為袁紹的外寬內忌和用人不當,導致了曹操率軍火燒烏巢,一舉焚毀了袁紹軍的糧草輜重,袁紹的資源補給優勢被徹底摧毀。

烏巢被攻陷後,袁紹派遣大將張郃、高覽前去救援,但謀士郭圖卻在背後使壞,說張郃、高覽必然要背叛袁紹。

袁紹聽後,不經過思考就給張郃、高覽傳達了死命令,要他們前往險地生擒曹操,但實際上如若去則他們必死無疑。

因為聽信小人讒言,袁紹做出的這一愚蠢決定徹底斷送了官渡之戰的勝機,原本對袁紹忠心耿耿的張郃、高覽也被迫叛變投降了曹操,這導致袁紹手下人心渙散、軍隊士氣衰落,辛毗等重要謀士也因此倒戈投靠曹操。

袁紹此時已經失去了大勢,官渡之戰最終由曹操獲得勝利,袁紹幾十萬大軍被徹底擊潰,袁紹最終也病傷發作而死。

官渡之戰,袁紹原本擁有絕對優勢。

但因為他性格狹隘、好謀無斷、優柔寡斷,並且沒有領導能力,不能知人善用,反而總是猜忌和迫害自己人,導致錯過了很多次獲取勝利的機會。

決定戰爭勝敗的不僅僅是兵力和戰鬥力,更重要的是人心所向以及統帥者的能力。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袁紹手下謀士武將雲集絲毫不弱於曹操

四大謀士:審配審配,字正南,以正直不得志於韓馥,袁紹領冀州,被委以腹心之任,並總幕府。河北平定,袁紹以審配、逢紀統軍事,配峙其強盛,力主與曹操決戰。官渡戰敗,審配二子被俘,反因此受譖見疑。袁紹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