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征雄辯地說明:紅軍戰士是英雄好漢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人民日報全媒體平台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

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

……」兩萬五千里長征,八十年崢嶸歲月,一部人類精神的不朽詩篇。

時值長征勝利80周年之際,回望歷史,感慨萬千,為此人民日報理論版頭條推出首篇文章,讓我們一起重溫那段人類的歷史上偉大奇蹟。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工農紅軍長征,歷時久、規模大、行程遠、困難巨、影響廣,為中外戰爭史上所僅見。

長征是中國革命史上不朽的豐碑,是中華民族的英雄史詩,是人類歷史上的偉大壯舉。

它不僅錘鍊了偉大的黨和偉大的人民軍隊,還培育了偉大的長征精神。

習近平同志強調:「80年前,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工農紅軍戰勝千難萬險,勝利完成舉世聞名的二萬五千里長征。

這個偉大壯舉將永遠銘刻在中國革命和中華民族的史冊上。

」在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之際,我們應該以更寬闊的歷史視野對長征進行全方位研究和系統性總結,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大力弘揚長征精神,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強大精神動力和不竭力量源泉。

五條戰線同時鬥爭,艱苦條件創造歷史奇蹟

紅軍在長征中不只是與國民黨軍隊進行戰鬥,而是同時在五條戰線上進行鬥爭和工作,每一條戰線的鬥爭和工作都是極其艱苦卓絕、可歌可泣的。

粉碎國民黨軍隊的圍追堵截。

為了阻擋和消滅長征中的紅軍,蔣介石先後調動大量兵力,包括中央軍、粵軍、湘軍、桂軍、黔軍、滇軍、川軍、東北軍、西北軍、馬家軍以及少數民族中反動土司、頭人的部隊等,沿途千方百計對紅軍進行圍追堵截。

與國民黨軍隊相比,紅軍不僅在兵力上相差懸殊,而且在裝備上也處於絕對劣勢。

但在如此敵強我弱的形勢下,各路紅軍以一往無前、壓倒一切敵人的英雄氣概頑強戰鬥,創造了一個個戰爭奇蹟:紅一方面軍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飛奪瀘定橋、攻占臘子口,紅二、六軍團轉戰烏蒙山,紅四方面軍激戰嘉陵江……最終各路紅軍勝利會師,創造了戰爭史上的奇蹟。

戰勝惡劣的自然條件。

除了國民黨軍隊的圍追堵截,自然條件對紅軍的考驗也是極其嚴峻的。

據不完全統計,紅軍在長征中渡過的主要大江大河有24條,翻越的主要雪山有20多座,還穿越了荒無人煙的水草地。

把紅軍逼進雪山草地後,蔣介石曾斷定那些走向雪山草地的紅軍等於走向死亡。

但無論是空氣稀薄、氣候惡劣的雪山,還是險象環生、泥沼密布的草地,都未能阻擋紅軍前進。

惡劣的自然條件非但沒有嚇退紅軍將士,反而將他們的精神力量充分激發出來。

紅軍將士錘鍊和升華的堅定的革命意志、頑強的戰鬥作風和壓倒一切困難、戰勝一切敵人的革命精神,譜寫出一曲驚天地、泣鬼神的歷史壯歌。

同黨內的錯誤路線、思想和行為進行鬥爭。

正是由於臨時中央奉行「左」傾錯誤路線,導致了第五次反「圍剿」的失敗。

長征途中,經過通道會議、黎平會議、猴場會議、遵義會議、扎西會議、苟壩會議、會理會議等一系列會議,以毛澤東同志為代表的黨內正確路線同「左」傾錯誤路線和其他錯誤思想進行了堅決而說理的鬥爭,解決了當時最為緊迫的軍事問題和組織問題,並為後來解決政治路線、思想路線奠定了基礎。

紅一、紅四方面軍會師後,張國燾擁兵自重、另立中央,使黨和紅軍面臨分裂的危險。

黨中央從革命事業的大局出發,通過兩河口會議、蘆花會議、沙窩會議、毛兒蓋會議、巴西會議、俄界會議等一系列會議,既堅持原則又做了大量說服教育工作,最終戰勝了張國燾分裂中央的企圖,避免了紅軍的分裂。

教育說服少數民族群眾和地方群眾。

在長征途中,紅軍穿越了苗、彝、藏、羌、回等10多個少數民族聚居和雜居區。

為了順利通過民族地區並教育和幫助少數民族群眾,紅軍把執行黨的民族政策放在重要地位,在部隊中普遍進行了民族政策教育,並調查少數民族的社會情況、風俗習慣、宗教信仰和民族關係,進而有針對性地宣傳黨的抗日救國方針,宣傳紅軍的性質和任務,宣傳黨的民族平等團結政策,以提高各族人民的覺悟,激發各族人民的愛國熱情。

在廣泛發動少數民族群眾的基礎上,紅軍堅定不移地執行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留下了劉伯承和小葉丹歃血結盟等許多佳話。

克服自身裝備和給養的嚴重不足。

長征途中,紅軍長期處於敵人的封鎖包圍之中,進行無後方依託的流動作戰。

這導致紅軍糧食、醫藥、被服、彈藥等都極度匱乏。

紅軍進入草地後很快斷炊,戰士們以樹皮、草根、皮帶、昆蟲充飢。

沒有糧食,沒有衣服,沒有藥品,廣大紅軍將士靠著崇高的精神境界頑強堅持,硬是堅持到了自己的目的地。

為了實現戰略轉移和抗日救國,中國工農紅軍經過重重跋涉,備嘗重重艱辛,戰勝重重困難,一路奮鬥,一路高歌,最終勝利到達陝北。

事實雄辯地說明,紅軍是真正的英雄好漢。

對此,1935年召開的共產國際七大曾高度評價說:「中國紅軍具有中國任何軍閥軍隊所不能擊破的高度的覺悟性,超人的堅忍性與戰鬥精神。

」歷史證明,長征是中國共產黨的光榮,是中國人民的光榮,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人民軍隊的光榮。

七條戰線集中體現,跨越時代精神永遠保鮮

毛澤東同志指出:「長征是歷史紀錄上的第一次,長征是宣言書,長征是宣傳隊,長征是播種機。

」長征的勝利,粉碎了國民黨消滅中國共產黨和紅軍的企圖,保存了革命的力量,擴大了黨和紅軍的政治影響,糾正了「左」傾教條主義和張國燾分裂主義的錯誤,為形成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奠定了基礎,使中國革命開始轉危為安並不斷發展,直至最終取得革命勝利。

長征是中華民族的壯麗史詩,經驗彌足珍貴,意義重大深遠,集中體現在思想、政治、組織、作風、軍事、民眾、國際等諸方面。

在思想方面,認清了教條主義的危害,認識了「實事求是」的重要性,為延安整風奠定了基礎。

長征初期,被「左」傾教條主義統治的臨時中央實行退卻中的逃跑主義方針,把戰略轉移變成搬家式的行動。

長征初期處處受挫的嚴酷事實迫使黨和紅軍內部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認清教條主義的危害。

1935年1月的遵義會議結束了「左」傾教條主義錯誤在黨中央的統治。

此後,在新的中央領導下,中央紅軍走出困境,轉危為安。

正反兩方面的經驗教訓使全黨深刻地認識到,中國革命必須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實事求是、獨立自主地研究解決中國革命問題,走符合中國國情的革命道路。

這就為長征後不久的延安整風運動奠定了思想基礎。

在政治方面,推動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形成,為實現第二次國共合作奠定了基礎。

九一八事變後,亡國滅種的危險迫在眉睫。

長征路上,各路紅軍始終高舉抗日旗幟,積極宣傳黨的抗日主張。

紅一方面軍到達陝北後,黨中央隨即發表了《抗日救國宣言》,提出抗日救國十大綱領。

1935年12月,中共中央在陝北瓦窯堡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確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總方針。

正是在我們黨抗日主張和全國人民抗日愛國情緒的影響下,張學良、楊虎城發動西安事變,迫使蔣介石同意停止內戰、合作抗日。

可以說,紅軍長征的勝利,既順應了國內局勢開展抗日鬥爭的需要,也順應了歷史趨勢發展革命力量的需要。

在組織方面,為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的形成奠定了基礎。

由於臨時中央的錯誤領導,最後中央根據地全部喪失,中央紅軍被迫長征,並在長征初期處處受挫。

在這種情況下,全黨全軍呼喚毛澤東同志出來領導。

毛澤東同志回到領導崗位後,紅軍獲得了新的生命,擺脫了國民黨軍隊的圍追堵截,最後勝利到達陝北。

大革命和第五次反「圍剿」的兩次失敗,使中國共產黨兩次瀕臨覆滅的危險。

在這兩次大的危急關頭,毛澤東同志的正確思想對挽救黨的危亡起到了決定性作用。

正是長征為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的形成奠定了基礎。

在作風方面,長征精神為我黨我軍的作風建設奠定了基礎。

長征精神就是把全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於一切,堅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堅信正義事業必然勝利的精神;為了救國救民,不怕任何艱難險阻,不惜付出一切犧牲的精神;堅持獨立自主、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的精神;顧全大局、嚴守紀律、緊密團結的精神;緊緊依靠人民群眾,同人民群眾生死相依、患難與共、艱苦奮鬥的精神。

長征精神不僅為長征勝利提供了強大精神動力,而且成為我黨我軍作風建設的基因。

在軍事方面,紅軍指戰員的素質大大提高,為改編為八路軍並奪取抗戰勝利、進而形成解放軍這支強大的人民軍隊奠定了基礎。

長征途中,紅軍作戰頻繁,歷經各種戰鬥考驗,極大地提高了指戰員的整體素質和綜合軍事能力。

經過長征,紅軍逐步成為一支拖不垮、打不爛的部隊,成為不可戰勝的威武之師。

陝北會師後,在中共中央的集中領導下,各路紅軍互相配合、統一行動,努力打開革命鬥爭的新局面,為改編為八路軍奠定了基礎,也為後來形成中國人民解放軍奠定了基礎。

在民眾方面,沿途宣傳群眾、發動群眾、組織群眾,為革命勝利奠定了廣泛的群眾基礎。

黨和紅軍在長征途中嚴格執行「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嚴格執行黨的民族政策,充分體現了為了群眾、相信群眾、依靠群眾、密切聯繫群眾的優良作風,使沿途群眾認識到紅軍是自己的軍隊,從而衷心擁護紅軍,譜寫了黨同人民群眾生死相依、患難與共的動人篇章。

在長征中播撒的革命火種,在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中逐漸壯大,為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奠定了基礎。

在國際方面,為取得共產國際的認可和提升中共在國際共運中的地位奠定了基礎。

中國共產黨成立之後,長期在共產國際的指導下開展工作,凡重大事項、重大決策和重大活動,大都是根據共產國際的指示或者是請示共產國際獲得批准後實行。

長征中,黨與共產國際的聯繫中斷,這使黨必須改變原有的工作方式,推動了黨獨立自主領導中國革命意識的形成,鍛鍊和提升了黨獨立自主領導中國革命的能力。

同時,紅軍長征的勝利也使共產國際認識到中國共產黨由幼年到成年的轉變,並認可了中國革命應由了解中國實際的同志來領導和指揮。

長征作為中國革命史上不朽的豐碑具有十分偉大的意義,而長征中培育的長征精神教育和鼓舞了幾代中國共產黨人為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國家富強、人民富裕前仆後繼、艱苦奮鬥,徹底改變了國家和民族的命運。

可以說,正是有了偉大的長征精神,中國共產黨才能壓倒一切敵人而決不被敵人和困難所屈服。

今天,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正在領導人民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鬥。

雖然歷史條件與革命時期已大不相同,但長征精神並沒有過時,而且永遠不會過時。

在新的長征路上,長征精神永遠是我們不斷前進的強大精神動力。

(作者:唐雙寧 中國中共文獻研究會副會長,中國光大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

友好提示:本文為「人民日報全媒體平台」(中央廚房)出品,歡迎轉載,請註明來源,謝謝合作!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長征何以偉大

80年前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工農紅軍進行的二萬五千里長征,書寫了人類戰爭史上的英雄史詩,鍛造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鋼鐵脊樑,鑄就了革命理想高於天的精神豐碑,凸顯了中國共產黨人不忘初心的責任擔當,詮釋...

長征:世代傳誦的英雄史詩

來源:中國國防報 作者:王曉輝 在燦爛多姿的世界文明發展史上,不少民族有著自己獨具特色流傳久遠的英雄史詩。一部好的英雄史詩要想流傳久遠,無疑需要3個核心要素:一是要有氣吞山河、力挽狂瀾的英雄人物...

論長征和長征精神

今年,2016年,是長征勝利80周年。習近平總書記2016年9月23日在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參觀「英雄史詩 不朽豐碑——紀念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主題展覽」時強調,「紅軍長征勝利,充分展...

迎七一左中職務預防和你重溫黨史

左中職務犯罪預防一、從南昌起義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創建1927年大革命失敗後,國內政治局勢急劇逆轉,原來生機勃勃的中國南部一片腥風血雨。蔣介石在南京建立政權後,經過一系列新軍閥混戰,建立起在全國...

開講啦!5位軍史專家解讀長征精神

來源:中國軍網-解放軍報 寫在前面:長征精神,是中華民族百折不撓、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體現,是保證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事業從勝利走向勝利的強大精神力量。習主席強調:「偉大的長征精神是中國共產...

求是|紅軍長征的光輝歷程和寶貴經驗

核心要點:■ 「像經過了一場暴風雨的大樹一樣,雖然失去了一些枝葉,但保存下了樹身和樹根。」後來的歷史證明,經過長征熔爐鍛造淬火的黨和紅軍,是中國革命的精華,是中國人民進行抗日戰爭的中流砥柱,是中...

學習長征歷史 弘揚長征精神

八十年前,紅軍三大主力在會寧地區勝利會師,標誌著紅軍長征的勝利完成。回想八十年前,中國工農紅軍第一、第二、第四方面軍在極端艱險的條件下,先後進行了戰略大轉移。紅軍衝破國民黨軍隊的圍追堵截,克服雪...

長征:永遠的信仰豐碑

偉大的事業必成於偉大的信仰,必成於一大批矢志追求偉大信仰的人。紅軍長征勝利是如此,中國革命勝利以及當今中國崛起亦如此。80年後的今天,我們之所以對長征始終心存敬意,從更深意義上看,不僅在於長征戰...

偉大的長征精神,遠超悲情意識

■長征途中,面對數倍於己敵人的圍追堵截,面對惡劣的自然環境,紅軍遭受了慘重的損失。史料統計,四路紅軍長征出發前共有將近20萬兵力,到達陝北時只剩下五六萬人,損失至少15萬名紅軍指戰員。犧牲烈士名...

中國共產黨人怎麼看長征

新華社北京8月6日電題:中國共產黨人怎麼看長征劉向東、蔡琳琳、李悅紅軍長征,是革命與反革命兩種力量、光明與黑暗兩種命運的一場大搏鬥,書寫了人類史上最宏大壯麗、最動人心魄的篇章,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