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是|紅軍長征的光輝歷程和寶貴經驗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核心要點:

■ 「像經過了一場暴風雨的大樹一樣,雖然失去了一些枝葉,但保存下了樹身和樹根。

」後來的歷史證明,經過長征熔爐鍛造淬火的黨和紅軍,是中國革命的精華,是中國人民進行抗日戰爭的中流砥柱,是中國革命事業取得勝利的中堅力量。

■ 回顧長征,在我們黨和紅軍生死存亡的重大歷史關頭,是什麼因素起了決定性作用,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毫無疑問,決定性的因素,是我們黨形成了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堅強中央領導集體,確立了符合中國革命實際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指導地位。

■ 第五次反「圍剿」失敗的慘痛教訓,使黨和紅軍認識到,馬克思主義是科學的,但如果不與中國革命實踐相結合,而是搞「左」傾教條主義,就會搞糟甚至葬送革命。

遵義會議摒棄了「左」傾錯誤,邁出了我們黨獨立自主解決中國革命問題的決定性一步,從此我們黨把中國革命的命運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

■ 他們經受了血與火、生與死的考驗,經受了人體極限的挑戰,始終表現出經久不衰的熱情、始終如一的希望、令人驚詫的革命樂觀情緒。

漫漫征途灑遍了紅軍將士的鮮血,萬水千山掩埋著民族英雄的忠骨。

他們堅信黨的事業一定會成功,人民的事業一定會成功。

今年是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

長征是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下的人民軍隊用理想和信念、意志和力量、鮮血和生命譜寫的一部氣壯山河的英雄史詩,是震驚世界的東方奇蹟。

今天,我們紀念長征,重溫先輩走過的光輝歷程,汲取其中蘊含的寶貴經驗,對於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強軍夢,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長征是在黨內發生嚴重「左」傾錯誤、革命根據地和紅軍受到極大損失的情況下發生的。

1933年9月,蔣介石集團置九一八事變以來日益嚴重的民族危機於不顧,頑固堅持「攘外必先安內」的反動政策,對中央蘇區發動第五次「圍剿」。

中共臨時中央在指導方針上出現了嚴重的「左」傾錯誤,照搬共產國際決議和指示,脫離中國革命實際,否認敵強我弱的基本形勢,排擠毛澤東同志對中央蘇區黨和紅軍的領導,全面否定毛澤東同志在指導革命戰爭實踐中形成的一整套正確主張,把紅軍指揮權交給了共產國際軍事顧問李德,先是採取進攻中的冒險主義,進而採取防禦中的保守主義,最終導致中央蘇區第五次反「圍剿」的失敗,紅軍被迫實行戰略轉移。

作為中國革命領導者的中國共產黨,能否在長征中自我革新,糾正自身錯誤,將被動退卻導向勝利進軍,這事關中國共產黨的存亡和中國革命的命運。

長征由紅軍的西進突圍開始,逐步發展為南方各地蘇區紅軍部隊向西北地區的戰略轉移。

先後參加長征的紅軍有四路:中央紅軍(後恢復紅一方面軍番號),紅二十五軍,紅四方面軍,紅二、紅六軍團(後編為紅二方面軍)。

其中,中央紅軍長征歷時1年,行程2.5萬里;紅二十五軍長征歷時10個月,行程近1萬里;紅四方面軍長征歷時1年7個月,行程1萬餘里;紅二方面軍長征歷時近1年,行程2萬餘里。

四路紅軍長征出發時,總人數共20.6萬餘人,途經14個省,共進行師以上規模的戰役戰鬥120多次,犧牲營以上幹部430餘人,包括紅三軍團參謀長鄧萍、紅二十五軍政治委員吳煥先等高級將領。

長徵結束時,紅軍共保留下5.7萬餘人。

巨大的犧牲迎來了革命的曙光,卓絕的苦難換來的是革命的輝煌。

長征中,黨和紅軍屢陷死地,險象環生,與強敵的血戰傷亡慘重,糾正黨內錯誤的鬥爭驚險曲折,爬雪山、過草地的艱辛無與倫比,最終勝利到達陝甘寧地區,實現紅軍主力大會師,並以陝甘寧根據地為大本營和出發點,開啟了中國革命的新階段。

可以說,長征把瀕臨絕境的中國革命引向了勝利發展的新路,以其特有的偉力極大地影響和推動了中國革命的歷史進程。

我們黨領導紅軍以無與倫比的英雄氣概進行的長征,創造了氣吞山河的人間奇蹟,譜寫了中國革命史的光輝篇章,在我們黨、軍隊和中華民族發展史上都具有十分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歷史證明,只有偉大的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下的紅軍才能完成這樣史無前例的偉大壯舉。

長征粉碎了國民黨軍「剿滅」紅軍的企圖,保存了黨和紅軍的骨幹。

長征之初,國內外輿論普遍認為,紅軍已是死路一條。

然而,經過殊死搏鬥,紅軍最終衝破了上百萬國民黨軍的圍追堵截,勝利匯聚西北。

「像經過了一場暴風雨的大樹一樣,雖然失去了一些枝葉,但保存下了樹身和樹根。

」後來的歷史證明,經過長征熔爐鍛造淬火的黨和紅軍,是中國革命的精華,是中國人民進行抗日戰爭的中流砥柱,是中國革命事業取得勝利的中堅力量。

長征促進了國內革命戰爭向抗日民族戰爭的戰略轉變,開創了中國革命的新局面。

長征是在民族危機日益加劇的歷史背景下進行的。

黨和紅軍雖身處逆境,但從未放棄抗日的根本主張,始終以謀求國家獨立和民族生存為己任,高舉抗日救亡的偉大旗幟。

中國共產黨的抗日主張極大地影響了全國,特別是影響了東北軍和西北軍,促成了「西安事變」的爆發和第二次國共合作的實現,形成了全國抗戰的局面,中國革命由此進入了一個嶄新的歷史時期。

長征促進了我們黨和軍隊走向成熟。

長征及其初期的被動局面迫使全党進行深刻的反思,在黨的領袖、指導思想等生死攸關的重大問題上作出歷史性抉擇,開始形成了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第一代領導集體,黨的思想路線回到馬克思主義正確軌道,走上獨立自主領導中國革命的道路。

長征也是對紅軍隊伍的一次重大磨礪。

經過長征,黨和紅軍戰勝了張國燾的分裂主義,實現了黨中央對整個紅軍的集中統一指揮,牢固確立起黨指揮槍的原則;促進了廣大指戰員特別是高級將領對毛澤東同志軍事思想真理性的認識,開始確立毛澤東同志在人民軍隊中的統帥地位;進一步增強了全軍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廣大官兵的革命信念更加堅定、戰鬥意志更加頑強。

長征鑄就了偉大的長征精神,為中華民族的復興提供了寶貴的精神財富。

長征精神,就是把全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於一切,堅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堅信正義事業必然勝利的精神;就是為了救國救民,不怕任何艱難險阻,不惜付出一切犧牲的精神;就是堅持獨立自主、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的精神;就是顧全大局、嚴守紀律、緊密團結的精神;就是緊緊依靠人民群眾,同人民群眾生死相依、患難與共、艱苦奮鬥的精神。

長征精神是黨和軍隊優良傳統、作風的高度凝結,是無產階級革命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道德觀的深刻濃縮。

歷史證明,長征精神超越時空,歷久彌新,永不過時。

紅軍長征艱苦卓絕、浴血奮戰的光輝歷史,為我們留下了極為豐富的寶貴經驗。

長征的勝利是黨的領導的勝利,黨的堅強領導是中國革命和建設事業取得勝利的首要條件。

回顧長征,在我們黨和紅軍生死存亡的重大歷史關頭,是什麼因素起了決定性作用,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毫無疑問,決定性的因素,是我們黨形成了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堅強中央領導集體,確立了符合中國革命實際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指導地位。

長征中,有三個關乎黨和紅軍前途命運的全局性問題:選擇正確的戰略方向,解決向哪裡去的問題;實施正確的軍事指揮,解決掌控行動主動權的問題;貫徹黨中央的戰略決策,解決全黨意志和全軍行動高度集中統一的問題。

解決這三個問題,必須有一個堅強的黨的領導核心和領導集體。

長征中,我們黨開始形成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新的領導集體,在驚濤駭浪中校正航向、力挽狂瀾,領導黨和紅軍走出險境,走向了勝利。

人們從長征中更加深入、全面了解了毛澤東同志。

毛澤東同志的正確理論指導,源自於他一貫堅持的馬克思主義思想路線,堅持把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

正是由於有了正確理論的指導,我們黨才能夠制定並實行正確的政治路線和軍事路線,才能夠實現原則堅定性與策略靈活性的有機結合,才能夠從根本上統一全黨全軍思想,凝聚全黨全軍力量,把中國革命引向勝利。

長征的勝利是獨立自主的勝利,重視自己的實踐探索和理論創新是開創新局面的基本要求。

「左」傾教條主義顯著的特徵,就是機械地執行共產國際指示,迷信和盲從蘇聯經驗,嚴重脫離中國革命實際,拒絕並壓制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從而使我黨喪失了獨立性和創造性,也喪失了探索中國革命道路的資格和能力。

第五次反「圍剿」失敗的慘痛教訓,使黨和紅軍認識到,馬克思主義是科學的,但如果不與中國革命實踐相結合,而是搞「左」傾教條主義,就會搞糟甚至葬送革命。

遵義會議摒棄了「左」傾錯誤,邁出了我們黨獨立自主解決中國革命問題的決定性一步,從此我們黨把中國革命的命運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獨立、審慎而正確地制定適合革命形勢和任務的戰略決策,自主決定仗怎麼打,路怎麼走,特別是自主推舉值得信賴的領袖,提出全民族抗戰的政治主張,開創了中國革命的新局面。

長征的勝利是理想信念的勝利,堅定的理想信念是戰勝一切艱難險阻的力量源泉。

在長征的隊伍里,有年近花甲的老同志,有稚氣未脫的「紅小鬼」,有柔弱而剛強的女戰士,有行動艱難的傷病員,他們都心甘情願地把個人小我融入革命大我,面對敵人的圍追堵截,無不表現出有我無敵的英雄氣概,面對雪山草地,他們更有戰天鬥地的豪情壯志。

他們經受了血與火、生與死的考驗,經受了人體極限的挑戰,始終表現出經久不衰的熱情、始終如一的希望、令人驚詫的革命樂觀情緒。

他們矢志不渝地為黨的事業奮鬥,無怨無悔地跟著黨走。

漫漫征途灑遍了紅軍將士的鮮血,萬水千山掩埋著民族英雄的忠骨。

他們堅信黨的事業一定會成功,人民的事業一定會成功。

堅定的政治信念,點燃了紅軍將士的革命激情,凝聚了他們的堅強意志,堅定地跟黨走。

鄧小平同志指出:「過去我們黨無論怎樣弱小,無論遇到什麼困難,一直有強大的戰鬥力,因為我們有馬克思主義和共產主義的信念。

」長征中,共產黨人以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了理想信念的偉大作用。

歷史證明,堅定的理想信念,是我們黨、我們軍隊強大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是過去、現在和將來的真正優勢所在。

長征的勝利是人民的勝利,密切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是永葆黨的生命力的根本所在。

毛澤東同志指出:「戰爭的偉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於民眾之中。

」長征,軍事上無後方、無依託,環境惡劣,敵人強大。

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紅軍將士也從來沒有忘記黨的根本宗旨,一直認真貫徹黨的群眾路線,時時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

他們積極宣傳黨的主張,開倉濟貧,廢除苛捐雜稅。

經過少數民族地區時,部隊嚴格遵守民族和宗教政策,嚴守群眾紀律。

紅軍的行動,使人民群眾深切感受到,紅軍是真心為人民謀利益的,是為中華民族解放而戰的。

所以在長征中,人民群眾積極幫助紅軍籌糧籌款,熱情地給紅軍當嚮導送情報,心甘情願地救護安置傷病員,積極報名參加紅軍。

「用國者,得百姓之力者富,得百姓之死者強,得百姓之譽者榮。

」長征的勝利,再次驗證了這個顛撲不破的真理。

長征的勝利是紅軍的勝利,一支聽黨指揮能打勝仗作風優良的人民軍隊是國家與民族的堅強柱石。

「誠既勇兮又以武,終剛強兮不可凌。

」長征中,黨領導的紅軍以其大無畏的英雄氣概,經受住了殘酷戰爭環境、惡劣自然條件和尖銳黨內鬥爭等多重考驗,創造出由敗轉勝、以劣勝優的輝煌戰績。

這是因為,紅軍堅持了黨的絕對領導,牢固確立起黨指揮槍的原則;紅軍中黨團組織積極開展的思想政治工作,發揮了強有力的保證作用;紅軍堅決拋棄了錯誤的軍事指導和作戰方法,實行了一整套與當時戰爭形勢相適應的正確的戰略戰術。

在血與火的殘酷環境中,廣大紅軍將士不怕艱難困苦、英勇奉獻,百折不撓、自強不息,顧全大局、嚴守紀律,依靠群眾、團結奮鬥,激發出為完成黨的中心任務赴湯蹈火、一往無前的強大力量,從而變被動為主動,化劣勢為優勢,取得了長征的偉大勝利。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

」實現中國夢強軍夢就是我們新的長征。

讓我們繼承優良傳統,弘揚長征精神,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而努力奮鬥。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偉大的長征精神,遠超悲情意識

■長征途中,面對數倍於己敵人的圍追堵截,面對惡劣的自然環境,紅軍遭受了慘重的損失。史料統計,四路紅軍長征出發前共有將近20萬兵力,到達陝北時只剩下五六萬人,損失至少15萬名紅軍指戰員。犧牲烈士名...

開講啦!5位軍史專家解讀長征精神

來源:中國軍網-解放軍報 寫在前面:長征精神,是中華民族百折不撓、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體現,是保證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事業從勝利走向勝利的強大精神力量。習主席強調:「偉大的長征精神是中國共產...

論長征和長征精神

今年,2016年,是長征勝利80周年。習近平總書記2016年9月23日在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參觀「英雄史詩 不朽豐碑——紀念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主題展覽」時強調,「紅軍長征勝利,充分展...

長征:永遠的信仰豐碑

偉大的事業必成於偉大的信仰,必成於一大批矢志追求偉大信仰的人。紅軍長征勝利是如此,中國革命勝利以及當今中國崛起亦如此。80年後的今天,我們之所以對長征始終心存敬意,從更深意義上看,不僅在於長征戰...

長征何以偉大

80年前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工農紅軍進行的二萬五千里長征,書寫了人類戰爭史上的英雄史詩,鍛造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鋼鐵脊樑,鑄就了革命理想高於天的精神豐碑,凸顯了中國共產黨人不忘初心的責任擔當,詮釋...

長征雄辯地說明:紅軍戰士是英雄好漢

人民日報全媒體平台「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兩萬五千里長征,八十年崢嶸歲月,一部人類精神的不朽詩篇。時值長征勝利80周年之際,回望歷史,感慨萬千,為...

中國共產黨為何能鑄造輝煌

2016年7月1日,偉大的中國共產黨迎來了95歲的生日。在95年波瀾壯闊的歷史進程中,我們黨緊緊依靠人民,跨過一道又一道溝坎,取得一個又一個勝利,為中華民族作出了偉大歷史貢獻,帶領中國人民開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