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策為何把弟弟孫權託付給這個男人?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張昭字子布,彭城人,少年好學,是三國時期響噹噹的人物。
漢末大亂,孫策親自請出當時在江東避亂的張昭擔任長史、撫軍中郎將,管理大小政事。
而且孫策在臨終時將弟弟孫權託付給張昭,張昭穩定江東民心並全心全意的輔佐孫權。
由於張昭生性剛直屢次直言勸諫孫權,赤壁之戰前張昭主和,不和孫權之意,故而一直尚未拜張昭為相。
儘管經常會違抗孫權的意願但是張昭依然持直言進諫,致使雙方常常僵持不下。
後來張昭在孫權稱帝後告老還鄉,潛心著作《春秋左氏傳解》和《論語注》。
張昭於嘉禾四年去世,終年八十一歲。
孫權素服主持喪禮,贈諡號「文侯」。
張昭自幼好學,擅長隸書,更是博覽群書並精通《左氏春秋》,是著名的才子。
他素有學問好、文章好、書法好的三好之稱,是秘書的最佳人選。
很早張昭的才名就傳了出去,與琅琊趙昱、東海王朗、廣陵陳琳齊名。
張昭頗具傲氣,還有一種獨有的獨立精神。
在十六歲時被推舉為孝廉、徐州的長官陶謙請他做官,他都不肯去,陶謙認為張昭是瞧不起他,便派人把他關起來。
幸得趙昱多方奔走才將他營救出來。
黃巾之亂,張昭渡江南下避亂。
孫策當時正在江東創業,早就聽說張昭的才能便親自登門到張家升堂拜母,認張昭的母親作乾媽,於是張昭出仕做了孫策的長史,管理江東的內政軍務。
張昭不負所托把江東治理得井井有條,此後名望就更大了,甚至當時北方的政要只知道江東有張昭卻不知有孫策,每次寫信都稱讚不停,把江東的成就都歸功於張昭,而張昭為此感到糾結緊張,如果把這些信給孫策看是不是有些在炫耀自己,瞞著不給孫策看這些書信也不對,讓張昭是進退兩難。
後來孫策知道後高興地說:前有齊桓公把所有事情都交於管仲,朝野上下有什麼事情就找仲父,大家不也都是把功勞歸了管仲?
但後來齊桓公稱霸天下,讓後世也羨慕的不得了。
今天這麼賢德得張昭就好比管仲,而我有了張昭不是就如齊桓公了嗎?其實小霸王孫策是個非常大度的聰明人,要比霸王項羽精明得多。
其實做下屬最擔心的被上司認為功高蓋主,而孫策的這些話消除了大家的顧慮。
張昭為報答孫策的知遇之恩,更加盡心盡力。
後來不幸孫策被刺,臨死前將弟弟孫權託付給張昭。
孫權整天號哭不理政事,張昭作為群臣的表率告誡孫權說:「你作為孫策胞弟要擔負起兄長未完成的江東霸業,天下現在亂成一團,你不可整天哭個沒完沒了!然後將孫權扶到馬上巡視軍營,讓江東軍民知道孫權是現在的江東之主,避免了因孫策的暴卒而出現江東局勢混亂的局面,順利的幫助孫權地度過了權力交接期。
因一場誤會,曹操屠了一座城,他的最強對手因此成功上位
東漢初平四年(193年),前太尉曹嵩因中原戰亂不已,於是攜家眷從故鄉譙郡(今安徽亳州)前往徐州琅琊郡(今山東臨沂)躲避戰火。曹嵩之子曹操當時已經占領兗州(相當於今山東省)大部,成為漢末眾割據軍閥...
孫權的哥哥,開創江東基業,卻死於刺客之手
我們知道東漢末年,群雄割據,最終脫穎而出的是曹操,劉備和孫權。曹操和劉備的基業都是靠自己打拚出來的,孫權相對來說就要容易得多,他是繼承了自己父兄的基業。今天我們就來說一下孫權的哥哥孫策。
孫策留下一重臣,才能過人,在江東威望最高,卻不被孫權重用!
(說歷史的女人之三國系列第16期) 此人在《三國演義》中的角色一直處於幾乎被忽略的地位,他就是張昭。張昭大概出現的兩次也只是為了凸顯諸葛亮的厲害,最為明顯的一次就是赤壁之戰前,劉備方面為了聯盟孫...
三國時期東吳重臣張昭
三國時期吳國的張昭,相信大家都知道,同時我相信知道有這個人的朋友很多,但對他了解的人很少。畢竟三國演義裡面對他的描述不多。為什麼孫策臨終時會說出內事不決問張昭,外事不決問周瑜的話呢?作為東吳第一...
我看《三國演義》中的「張昭」
「內事不決問張昭,外事不決問周瑜」。可見三國時期張昭在吳國的份量。《三國志·吳書·張昭傳》記載:「孫策創業,命昭為長史、撫軍中郎將,升堂拜母,如比肩之舊,文武之事,一以委昭」。這段話不難理解,也...
「江東猛虎」孫堅死後,18歲的孫策為什麼能橫掃江東?
熟讀三國歷史,東吳的建國歷史應該是從孫堅這一代開始的,而孫堅號稱「江東猛虎」,他出身縣吏,由鎮壓黃巾起義起家,到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時已是長沙太守。孫堅有勇有謀,連當時的董卓都不敢小看,可惜是跟錯...
盤點三國:張昭 有意思的倔老頭
《三國志》為東吳人物作傳,除孫氏宗室外,寫到的第一個大臣就是張昭。張昭曾被孫策比喻為管仲,作為治國的文臣,才幹無疑是第一流的。張昭字子布,彭城(今江蘇徐州)人,少年好學,是當時的著名人物。漢末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