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拿下漢中後為何不趁勢攻擊益州,反而坐視劉備變強?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曹操征漢中平張魯後,隨行的謀士劉曄向曹操建議,趁勢進攻益州、消滅劉備!

「劉備,人傑也,有度而遲,得蜀日淺,蜀人未恃也。

今破漢中,蜀人震恐,其勢自傾。

以公之神明,因其傾而壓之,無不克也。

若小緩之,諸葛亮明於治而為相,關羽、張飛勇冠三軍而為將,蜀民既定,據險守要,則不可犯矣,今不取,必為後憂。

」《三國志·程郭董劉蔣劉傳》

劉曄建議進攻益州的理由是:劉備是梟雄,但是他得到蜀地時間太短、人心未附;現在曹操攻破漢中,蜀地軍民驚懼不安,如果趁勢進攻,必能取得成效;若放任劉備不管,以諸葛亮治理才能和關羽張飛的勇武,等到蜀地歸心於劉備、據守險要,再要討伐劉備就難了,現在不取益州,一定會成後患。

應該說劉曄的理由合情合理,劉備拿下成都是在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六月,曹操拿下南鄭是在建安二十年(215年)七月,中間僅隔一年時間,算上劉璋殘餘勢力反抗,劉備甚至沒有完全鞏固地盤,更別說勵精圖治了。

那麼,劉曄的建議曹操為什麼沒有採納呢?曹操在張魯投降後,隨即安排夏侯淵等人鎮守漢中,自己則率大軍返還。

從《三國志·武帝紀》的記載,曹操急於返還、不趁勢進攻劉備的理由主要有兩個:

第一 孫權進攻合肥,江淮防線告急

建安二十年(215年)八月,「孫權圍合肥,張遼、李典擊破之」,這就是著名的逍遙津之戰。

逍遙津之戰固然打出了張遼一世威名,但孫權主力並沒有受到什麼損失,捲土重來是必然的。

合肥若失,孫權可以直接跨過淮河、威脅許都,對曹操來說,漢中是雞肋,合肥卻是防衛東吳的堡壘,不容有失。

而此時,曹操主力大軍遠在漢中,僅靠張遼部顯然很難再應付孫權反撲,大軍救援合肥是必須的。

第二 曹操要解決後方政治問題

「十二月,公自南鄭還,留夏侯淵屯漢中。

二十一年春二月,公還鄴。

三月壬寅,公親耕籍田。

夏五月,天子進公爵為魏王。

」《三國志·武帝紀》

建安二十年十二月,曹操從漢中返還,二十一年二月,曹操沒有前往合肥前線而是返回魏國大本營鄴城,到五月,曹操正式加封為魏王,至此曹魏代漢已經只有最後一步。

從曹操行跡看出,對建安二十年的曹操來說,最重要的是解決政治問題,坐鎮鄴城、鎮壓反曹勢力、順利進爵為王,是曹魏集團更為重要的事情。

而處理這些複雜的政治矛盾,非得曹操本人不可。

另外,在軍事部署上,曹魏也一直是以東吳為主要進攻方向。

從曹操、曹丕到曹睿,曹魏幾代人對東吳的進攻次數遠遠多於對蜀漢一方的進攻次數,對蜀漢則更多是採取防守戰略。

曹操的漢中防線被劉備攻破後,曹操將防線撤退到陳倉,而陳倉防線,從劉備到諸葛亮再到姜維,蜀國始終都沒能突破。

細讀中國歷史,歡迎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小白龍熱播。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關羽和張飛居然都是因為他死的!真不敢想像!

眾所周知的自從劉關張桃園結義以來(就算在三國志中陳壽也說了劉關張親如手足),三人就一直不離不棄,就在關雲長短暫降曹之後也成果了一段美談,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之後劉備在赤壁之戰後占得荊州半土...

赤壁之戰東吳完勝 孫權為何還要投降曹操?

赤壁大戰之前,東吳的大部分官吏都勸孫權投降曹操,因為那時候無論是雙方力量還是戰場形勢都對曹操有利。但是,孫權在魯肅的勸說下,下定了抗擊曹操的決心,又在周瑜的力主之下統一了東吳君臣的思想,終於在赤...

五虎大將關羽敗走麥城,劉備為什麼不救?

熟讀三國的歷史,大家都知道,在建安二十四年,蜀漢五虎頭號大將關羽在敗走麥城時為吳將截獲,被斬於臨沮的故事。大家都知道,關羽敗走麥城,意味著荊州的丟失,荊州人才儲備的丟失,蜀漢政權的勢力進一步的削...

三國二十四名將的征程之二張兩夏侯篇

一呂二馬三典韋,四關五趙六張飛,黃許孫太兩夏侯,二張徐龐甘周魏,神槍張繡與文顏,雖勇無奈命太悲。三國二十四名將,打末鄧艾與姜維。夏侯惇(?-220年),字元讓,沛國譙(今安徽亳州)人。是西漢開國...

隆中對的三個重大戰略失誤

諸葛亮是我國古代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戰略家,年僅二十七歲的諸葛亮初出茅廬,就向劉備提出了一套完整的戰略構想,這就是著名的《隆中對》。《隆中對》準確預見了漢末天下三分的歷史發展趨勢,為蜀漢立國提...

白話《三國志》劉 備 傳

孫權對先主漸漸感到畏懼,將妹妹嫁給先主以鞏固雙方關係,先主前往京口拜見孫權,兩人相處頗為禮敬和好。孫權派人告知先主意欲聯兵攻取蜀地,其下屬有人建議不妨先答應孫權,因為東吳畢竟難以跨越荊州來占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