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面對最後一次統一天下的最佳良機時,為何選擇收兵?
文章推薦指數: 80 %
1、好運氣
漢獻帝建安二十年秋天,曹操攻克漢中,進入漢中首府南鄭。
漢中軍閥張魯本來就有歸降的意思,部下張衛等人不同意,才抵抗了一陣。
眼看曹軍攻下陽平關,直指南鄭,張魯的部下想燒了庫房,再逃往巴中。
張魯不同意,說:「我的本意就是要歸順中央,現在離開漢中,是為了避開兵火,沒有惡意。
庫房的藏品,都是國家所有。
不得毀壞。
」下令所有庫房封存不動。
曹操進入南鄭,非常讚許張魯的態度,派人去撫慰張魯,張魯帶著家小歸順。
曹操封他為鎮南將軍,閬中侯,邑萬戶。
非常優待。
漢中讓曹操給平定了。
平定漢中,曹軍運氣很好。
張衛守在陽平關,依山據險,曹軍前進不得。
以前聽人說張魯軍好打,看了地形後,嘆息說:「別人的話曹操,不能當真呵。
」攻打了幾次,沒效果。
打算退兵。
派夏侯惇、許褚等率軍去接應山上部隊。
不料前軍晚上時誤入張衛的營寨,張衛軍驚慌混亂,居然全部逃跑了。
曹軍占領了敵營,派人回報:「我軍已占據敵人要害,敵人都跑光了。
」大家開頭還不信,得到確認,急忙進兵,一下子拿下了陽平關。
這個天上掉餡餅的好事,曹操自然歡喜的不得了。
這一戰,基本等於兵不血刃,輕輕鬆鬆就拿下漢中。
曹軍士氣高昂,大家都說:「老天爺幫助我們啊!」
就這樣曹操一下子有了一個好機會。
漢中是益州的門戶,現在在曹操的手中。
劉備的益州,等於兵臨城下,一個對劉備集團來說是危機,對曹操政權來說是好事的時機,就擺在曹操的面前。
繼續前進,攻打益州;還是見好就收,消化成果。
就看曹操的決策了。
這一年,一代英雄曹操六十二了,漸顯暮氣。
陽平關前看到張衛軍守險,不易進攻。
試探性地打了幾次,損失不小,便感覺沮喪,打算退兵,年輕時的吃苦耐勞精神消磨了不少,老話說,年過五十,精力不濟膽氣也衰。
這個歲月還是不饒人啊。
英雄遲暮,一樣令人唏噓。
一年前,劉備拿下益州。
原來是益州牧劉璋請劉備入川幫助對付張魯。
劉備趁機廣樹恩信,收攏人心,終於擠掉劉璋,奪了西川。
雖然亂世中,弱肉強食是個鐵律。
劉備的做法總有點不地道,人家請你到家裡防盜,你把主人的家給占了嘛!所以益州人雖然都明白劉備代劉璋會把益州治理的更好,但人心總有不服。
2、打不打
赤壁之戰後,劉備向孫權借得荊州南郡等地,以安置部隊。
孫權考慮到同盟軍要壯大以對付曹操,答應了劉備。
劉備取得益州,孫權派人來要荊州各郡,劉備說,待我拿下涼州再說。
孫權大怒:「這個老滑頭還在耍我!」命令呂蒙率軍攻奪長沙、桂陽、零陵三郡。
呂蒙給三郡下了最後通牒,長沙、桂陽望風歸降。
零陵太守郝普堅守。
劉備從蜀地親自趕赴公安,派關羽進駐益陽,來爭三郡。
呂蒙派郝普的老朋友鄧玄之去詐騙他,說劉備在漢中正被夏侯淵所困,關羽在南郡被孫權逼住。
自顧不暇,管不到你這塊了。
你郝普要做忠臣烈士也要看時機。
現在是白死,還害你老母親也死,有什麼意思呢?郝同學被嚇倒了,投降。
呂蒙一進城,呵呵大笑,把形勢告訴了他。
郝普羞愧得差點鑽地縫裡去。
這下子三郡都在孫吳手上。
同時曹操攻下漢中的消息傳來,劉備再強橫,也不敢兩面開戰。
這才以湘江為界分荊州,東面屬吳,西面屬蜀。
老劉匆忙趕回益州,對付曹操。
曹軍參謀司馬懿獻策:「劉備用詐,取得益州。
人心未附,卻遠赴公安爭荊州。
這個機會不能丟。
我軍拿下漢中,士氣正旺。
乘勢直逼益州。
敵人必定土崩瓦解,一舉可以吞併益州了。
」曹操嘆氣說:「人苦不足,即得隴,復望蜀乎?」
東漢初年,漢光武帝劉秀,得知手下攻克了漢中等地,也講了這句話。
意思是要部下再接再厲,攻克蜀地。
曹操這時卻是老話反說,人心不足,剛得到漢中,又想益州了?是打退堂鼓的意思。
老曹有疲勞感了。
另一高參劉曄也說:「劉備是人中豪傑,占據蜀地不久,威望還鎮不住人心。
現在我軍取漢中,益州震動,人心惶惶,不戰自亂。
以曹公您的英明,順勢而上,無往而不克。
如果讓敵人緩過勁來。
諸葛亮是治國能手,擔當丞相;關羽、張飛勇冠三軍擔當將軍。
蜀民安定下來,敵人據險堅守,就來不及了。
」曹操還是沒有出兵。
七天後,蜀地歸降的人說:「蜀中軍民每天都心驚膽戰,草木皆兵。
將領即使斬殺士兵也定不了軍心。
」曹操問劉曄,現在打來的及嗎?劉曄說:「敵軍已經稍有安定了,沒得打。
」於是曹操留下夏侯淵、張郃等大將守漢中,退兵。
千年等一回的大好時機,就這樣錯過了。
3、線路圖
中國自古從北向南的征伐統一全國,基本兩條線。
第一條,統一北方後,渡過長江,掃平江南,如隋文帝打南陳。
第二條是渡江受阻,就要迂迴繞道,拿下四川地區,從長江上游順流而下攻占江南。
晉武帝司馬炎最後統一國家,走的就是這條線路。
建安十三年,曹操進攻荊州,荊州劉琮舉州投降。
曹操又在當陽追上劉備,長板坡一戰,打的劉備是妻離子散。
諸葛亮後來說,當此時,曹操撫掌,謂天下已定。
這是曹操統一天下的第一次機會。
後來地球人都知道,赤壁一把火,把曹操燒回江北,第一次統一中國的行動受挫。
建安十六年,曹操指揮的最後的成功一戰,打關中以馬超為首的聯軍,一舉消滅了曹魏北方的不安定因素。
西北地區也歸入中央的統治。
再拿下漢中這一軍事重鎮,兵家必爭之地。
全面打通了大陸交通線。
以曹操的神武英明,卻沒抓住時機,進兵益州,坐失良機。
在曹操手上第二次統一中國的歷史時刻又一次失去。
這以後,曹操還親自指揮過兩次戰役,一次征伐孫權,在濡須口被孫權頂住。
還是過不了長江。
只發了句感慨「養子當如孫仲謀」,回家了。
最後一戰,還是在漢中。
建安二十四年,劉備反攻漢中,殺了曹軍西北總司令夏侯淵。
情況萬分危急之下,曹操不得不親征漢中,打了幾個月,退軍。
漢中讓劉備給占領。
這兩次打戰,曹操都不是很上心,像是走過場一樣,來也匆匆,去也匆匆。
十年前,曹操五十二歲,平定河北,打敗烏丸。
寫下了千古名篇《龜雖壽》,其中有「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這些催人上進的詩句。
成為後人奮發圖強,永不停息的精神動力。
事到臨頭,這一次曹英雄怎麼沒雄心壯志了呢?
主要原因是曹操要安排好自己的身後事。
建安二十年,曹操已進位魏國公,魏代漢是早晚的事情。
權力的順利交接,是擺在曹操面前的第一件大事。
內部穩定,才可以對外用兵,擴張領土。
或許這就是曹操不願意擴大戰爭的真正問題所在吧?
4、接班人
這時,曹魏的太子儲君還沒有定下來。
最有希望上位的是曹丕和曹植兩位公子。
曹操原來的長子曹昂早死,曹丕就是嫡長子,按理法是繼承人。
但曹植文采飛揚,天生奇才,小小年紀寫出來的文章就是超一流的好。
曹操很驚訝,問:「這文章你是叫槍手寫的?」曹植說,我怎麼想就怎麼寫,用什麼槍手?以曹操的文章水準,尚且對曹植刮目相看,何況他人?後人對曹植推崇備至,說天下才華一擔,曹子建獨得八斗。
這個水平,一個人把天下人比下去,不得了。
曹丕文采也不錯,但比起曹植,就是弱項了。
或許曹大人表揚孫權「養子當如孫仲謀」時,也在心中想起了自己的繼承人問題吧?
因此,曹操在這兩個兒子之間挑接班人,搖擺不定。
甚至有點偏向曹植。
二兄弟也各團結了一邦人,形成各自的團隊,為能上位積極運作。
儲位的爭奪,已經明里暗裡正在進行時。
曹操的當務之急,就是定下繼承人,安定曹魏的內部。
曹操充分諮詢了許多老臣的意見。
許多有分量的人還是贊成立嫡長子曹丕。
老狐狸賈栩只提醒一句:「想一下袁紹、劉表。
」這倆個和曹操同代的諸侯,都因為廢長立幼引起內部爭鬥而家族覆滅。
曹操很重視這些大臣的看法。
曹丕這一派善用權謀,隱藏真情,裝成好孩子。
曹植則做事率性而為,言行不加掩飾。
兩相比較,朝臣及曹操的宮裡人都講曹丕的好話。
到了建安二十二年冬天,已上位為魏王的曹操終於立曹丕為魏太子。
接班人的問題終於塵埃落定,花落曹丕家。
曹操在接班人的問題上,處理起事務來,依舊乾脆利落,一點都不容情。
對在立儲中過於言詞衝動的崔琰、毛玠這倆個清正廉潔,公正無私的人物,一個賜死,一個罷黜。
對曹植的團隊也進行了打壓,殺了曹植的智囊人物楊修,以衣著越級殺了曹植的妻子崔氏。
狠狠地敲打了曹植一下。
這一切都是為了自己死後,曹丕能夠順利接班。
為了曹家的大好江山能順利地交接給下一代,曹操不得不放棄從漢中直接攻打益州這一時機。
把主要精力都放在鞏固曹魏家國地位這一重中之重的事情上面。
這或許是人到特定的年齡段需要取捨的結果吧?
漢中之戰,幫助劉備打贏這一仗的人,不是諸葛亮,居然是他馬超
漢中之戰是漢末三國時期,劉備與曹操爭奪漢中的戰爭。此戰由劉備從建安二十二年(217年)發起,至建安二十四年(219年)五月結束,戰爭持續近兩年之久。交戰雙方主帥分別為劉備、曹操。劉備方參戰將領主...
三國最狠謀士,曾獻2條妙計,曹操父子若採納,諸葛亮都無力回天
一、13歲時一鳴驚人他叫劉曄,跟劉備一樣都是漢室宗親。但他的家庭條件可比劉備強多了,不但不用織履販席,而且還有一位非常「狠」的母親。那年劉曄剛七歲,母親便得了重病,臨死前對劉曄道:「你老爸身邊的...
曹操為何不得隴望蜀,不是不想,四個因素影響了決策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獻帝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劉備拿下益州後,孫權派諸葛瑾去索要荊州,遭到劉備的拒絕。孫權大怒,派呂蒙率兵二萬人奪取三郡。劉備聽說後,親率三萬大軍去荊州與孫權爭奪...
三國鼎立其實是某人精心策劃的,曹操錯過了唯一統一天下的機會
三國(220年-280年)是中國東漢與西晉之間的一段歷史時期,主要有曹魏、蜀漢、東吳三個政權。赤壁之戰中曹操被孫劉聯軍擊敗,形成三國鼎立的雛型。
赤壁慘敗後,曹操還有一次機會稱霸中原,卻被夏侯淵白白葬送
曹操當年赤壁大戰吃了敗仗以後,一直沒有南下,再一次發動對東吳和蜀漢的戰爭,雖然當時曹操的大軍吃了敗仗,但是並沒有消耗曹魏的元氣,所以經過幾年的恢復以後,曹軍又恢復實力了,這個時候,曹操並沒有南下...
深港舊時:三國漢昭帝劉備漢中之戰歷史事跡
今天小編帶大家一起領略一下三國漢昭烈帝劉備的漢中之戰,劉備(生於公元161年),即漢昭烈帝(公元221年—223年在位),字玄德,東漢末年幽州涿郡涿縣人,西漢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三國時期蜀漢開國...
漫談三國:曹操得隴不望蜀,是適可而止還是錯失良機
曹操攻下陽平關後,漢中無險可依最終失守,張魯逃往巴中,被曹操勸降。拿下漢中後,謀士劉曄、司馬懿均建議曹操趁勢南下攻蜀,一舉拿下益州,曹操以「人苦不知足,既得隴,復望蜀」,沒有採納建議。七日後曹操...
劉備奪取益州,為什麼孫權和曹操會坐視不管?
益州牧劉璋邀劉備剿除漢中惡匪張魯,沒想到引狼入室,益州被劉備收入囊中,自己則被遣到公安,做起了安樂侯。劉備占據益州,絕對是曹操和孫權不願意看到的。那麼,劉備占領益州時,曹操和孫權為什麼不阻止,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