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談三國:曹操得隴不望蜀,是適可而止還是錯失良機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曹操攻下陽平關後,漢中無險可依最終失守,張魯逃往巴中,被曹操勸降。
拿下漢中後,謀士劉曄、司馬懿均建議曹操趁勢南下攻蜀,一舉拿下益州,曹操以「人苦不知足,既得隴,復望蜀」,沒有採納建議。
七日後曹操又改變主意,劉曄卻說蜀已定不可攻,曹操於是罷兵回朝。
劉曄、司馬懿支持曹操繼續攻蜀,有這麼幾點原因:
1、漢中是蜀地的北方門戶,曹操拿下漢中對於劉備是個極大的震動,此時攻蜀,可攜破漢中之威,摧垮蜀人的意志,益州本土的士族極有可能選擇歸附曹操。
2、劉備新得益州民心未定,現又分兵與孫權爭奪江陵,趁益州空虛可用最小代價拿下益州。
3、如果等諸葛亮穩定了益州民心,再以劍閣天險據守,那時攻蜀就會難上加難,後必為患。
劉曄和司馬懿的建議是建立在有利因素之上,對於不利因素卻沒有提及,凡事通常都有兩面,利弊也經常並存,曹操的決定是否錯過了攻蜀的良機,還需要看看不利的一面,利弊權衡之後才能得出最佳結論。
小編根據當時戰場背景分析下攻蜀將面臨哪些不利因素。
首先,我們看下曹操發兵攻打張魯的時間,是在建安二十年三月,攻下陽平關,占領漢中的時間已經到了七月,也就是曹軍出征五個月後才攻下漢中。
此時如果曹操決定攻蜀,有兩種選擇:一是馬不停蹄乘勝進攻;二是在漢中休整之後再進攻。
第一種,士兵經過數月征戰身心俱疲,戰鬥力已不是滿值,以疲憊之師難有勝算。
第二種,上面說的有利因素是有時間期限的,休整後戰機或將不在。
第二點,曹操攻打漢中時是以關中為後勤基地,現在以漢中為基地攻打益州,那麼關中的物資就需要過秦嶺運送至漢中,徒手行軍尚且艱難,何況運送大量軍需物資,還不能確保物資的及時供應,這對作戰部隊來說是致命的。
漢中本地物產並不豐富,加上張魯的投降士兵大約有五萬人,也要人吃馬喂,曹軍有十萬之眾,不可能依靠漢中本地作為軍需補充點。
以現有糧草儲備,如果不能如預料的那樣,在短期內攻下益州,曹軍將陷入缺糧的窘境,到時軍心必亂,不戰自潰。
第三點,曹操最初並無連續攻打益州的打算,因此兵員物資的配備都是以攻打漢中為標準準備的。
張魯總兵力在五萬左右,分別駐守漢中和陽平關,曹軍出征的人數在十萬左右,曹操與張魯基本在一個合理的攻守比例之內。
而劉備加上原劉璋的人馬,益州總兵力在十二萬左右,和曹操不相上下,從兵力上看,曹操作為攻方兵力不足,況且要先過劍閣天險,這就夠曹操喝一壺的。
第四點,曹操難以速勝。
劉曄和司馬懿的判斷是蜀人將在強大軍事壓力下,心理防線發生崩潰,而望風歸附。
這就有點一廂情願了,戰時對方的心理不可預料,誰能保證諸葛亮不能組織起有效的抵抗,戰局平穩之後,人心又將平復。
事實上,劉備在得知曹操取得漢中後,及時與孫權達成和解,火速回師成都。
而孫權在劉備撤走之後,又引十萬大軍進攻合肥,合肥有事,曹操必無心鏖戰。
所以留給曹操的時間窗並沒有多少。
由以上分析,小編認為曹操當時做出停止攻蜀的決策是利弊權衡下的結果,不存在錯失良機,在勝算不大的情況下,這並不算一個良機。
當然事無絕對,不排除按照謀士的設想,曹操僅以兵勢迫使蜀人歸降,不戰而屈人之兵,但劉備諸葛亮並非張魯,這種機率極低,沒必要以身犯險。
要不是周瑜死的早,孫權早就拿下四川,讓劉備雞飛蛋打
劉備兵屯新野的時候,徐庶向他推薦了諸葛亮。三顧茅廬時,諸葛亮就向劉備提出了奪取天下的方略。諸葛亮認為,當時北方的曹操有百萬雄師,挾天子以令諸侯,尚無法與之爭鋒。東吳已經歷父子三人經營,有長江天險...
曹操收降張魯後有兩個人勸他進攻劉備,但被他以這個理由拒絕了
建安二十年,剛過完六十大壽的曹操,興沖沖的就奔向漢中,此次,隨著曹操來到前線的猛將非常多,光夏侯淵,夏侯惇,張郃,徐晃,就能嚇死一大堆人。因此,張魯沒什麼抵抗,倒是他的弟弟張衛還頂了一陣,當然,...
三國最狠謀士,曾獻2條妙計,曹操父子若採納,諸葛亮都無力回天
一、13歲時一鳴驚人他叫劉曄,跟劉備一樣都是漢室宗親。但他的家庭條件可比劉備強多了,不但不用織履販席,而且還有一位非常「狠」的母親。那年劉曄剛七歲,母親便得了重病,臨死前對劉曄道:「你老爸身邊的...
毛主席讚揚他足智多謀,三朝元老,不是曹魏五謀臣,不輸司馬懿
三國時期可謂群雄逐鹿,武將、謀士各展報復,比如諸葛亮、周瑜、郭嘉等,這其中論說謀臣,當屬曹操帳下最多,最後曹魏之所以能三分天下有其二,在人才上曹操占著主導因素。
三國鼎立其實是某人精心策劃的,曹操錯過了唯一統一天下的機會
三國(220年-280年)是中國東漢與西晉之間的一段歷史時期,主要有曹魏、蜀漢、東吳三個政權。赤壁之戰中曹操被孫劉聯軍擊敗,形成三國鼎立的雛型。
曹操為什麼不攻打劉璋?吞併益州,原來是害怕孫劉聯盟
劉璋(?-220年),字季玉,江夏竟陵(今湖北天門)人。東漢末年割據軍閥之一。繼父親劉焉擔任益州牧,劉璋為人懦弱多疑,漢中張魯驕縱,不聽劉璋號令,於是劉璋殺張魯母弟,雙方成為仇敵,劉璋派龐羲攻...
曹操的狗屎運,敗退時誤入敵人營寨,得麋鹿相助,稀里糊塗打贏了
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三月,曹操率軍從長安出發,西征漢中。大軍經陳倉出大散關(東周時屬散國,因名)進入了涼州南部的武都郡。大散關乃關中四塞之一(東面潼關,南面武關,西面大散關,北面蕭關),...
曹操占領漢中後為何不進攻蜀地,其實和諸葛亮北伐失敗原因一樣
赤壁之戰以後,曹操由於損失慘重只得休養生息,孫權開始消滅東南參與勢力,而劉備在與孫權分荊州後,按照諸葛亮的隆中對,在建安十九年拿下成都,自此擁有荊益二州,奠定了三足鼎立的基礎。
曹操面對最後一次統一天下的最佳良機時,為何選擇收兵?
1、好運氣 漢獻帝建安二十年秋天,曹操攻克漢中,進入漢中首府南鄭。漢中軍閥張魯本來就有歸降的意思,部下張衛等人不同意,才抵抗了一陣。眼看曹軍攻下陽平關,直指南鄭,張魯的部下想燒了庫房,再逃往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