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劉備伐吳會在夷陵一戰輸給陸遜大敗而歸?最大敗因是這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之前跟朋友討論三國,聊到為何劉備伐吳之戰,會在夷陵一役大敗而歸?原因有幾點:
一、軍力不夠堅強
劉備伐吳之戰派出的,其實不少是新生代,甚至二線的將領,擔任前鋒大將的是吳班、陳式,這兩人之前的戰績並沒有那麼突出。
趙雲守在後方,諸葛亮也沒有隨軍,比較能幹的黃權在把北方守衛曹軍,勇將張飛也在出征前掛了。
所以在將領方面,劉備的力量是比不是上東吳方的。
至於軍隊人數,劉備傾蜀國最大力量,出兵約有5~8萬,對蜀國來說算很多了,但是以這樣的兵力要一口氣打下吳國,也是不太可能。
二、遇到強敵陸遜
蜀軍一開始是士氣如虹的,一口氣打到了秭歸。
但是陸遜以逸待勞,堅守不出,接下來的一年,劉備都攻不破夷陵,耗時愈久,士氣就開始降低,最後陸遜一舉出兵,把劉備軍打了個措手不及。
三、戰略布陣失敗
史載劉備軍隊『連營七百里』,首尾不能相救,連曹丕看到布陣圖,都說劉備布陣失誤,此役必敗。
這種布陣,也許可以看出劉備輕敵,或者他並沒有長驅直入江東的打算,而是要在荊州布局。
四、失去地利
陸遜聰明的採用了堅壁清野的方式,不與劉備做不必要的衝突,把從巫縣一直到秭歸的狹隘山道都讓給了劉備軍,集中軍力守在猇亭、夷陵一帶,所以劉備也拿他沒辦法。
後來因為夏天炎熱,劉備令軍隊把軍營駐紮在森林裡避暑,結果陸遜一用火攻,劉備軍一敗塗地。
不論從何種角度看,劉備伐吳這役都是勝算極低,那為何劉備仍堅持伐吳呢?
其實劉備的最大目的,應該還是在於荊州。
雖然劉備雖然宣稱一定要為關羽報仇,但是他心裡應該也清楚,光憑蜀國目前的實力,應該是無法完全打下吳國的,收復荊州,才是這場戰役的戰略目的。
但是他身為一國之君,如果把這個戰略目的說白了,一方面可能會被看扁,畢竟死的是全蜀國第二號人物關羽,如果不出兵耀武揚威一番,這口惡氣劉備也吞不下去。
另一方面如果只是跟孫權口頭討地,不實際出兵的話,相信孫權也不會輕易割地求和。
所以劉備不得不出兵為關羽和蜀國上下討回一個公道。
但是一旦出兵,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打到了夷陵,無法再打進去,但撤又不是,畢竟口號是伐吳,還沒打到對方投降,自己撤兵,無疑是打自己臉,因此蜀軍落入了進退兩難的困境。
我認為其實此時劉備應該再等待孫吳再次求和,答應把荊州還給他,這樣一來劉備目的達到,也有理由撤兵,有個台階下。
從劉備回兵駐紮在秭歸一段時間,加上帶了一群中生代將領,可看出劉備並沒有想要一路打到吳國首都,而是想要東吳將荊州還給他而已。
但是東吳方面畢竟沒有把荊州環給劉備的打算,最後還是讓陸遜把劉備殺的逃回老家。
蜀國也因此元氣大傷。
所以綜言之,劉備伐吳這仗最大的敗筆在於作戰目的不明確,如果劉備有帶上諸葛亮、趙雲等人,在取回荊州左半部分後,與孫權談和,並派趙雲駐守荊州,也許之後稱霸三國,還是有希望的。
75萬蜀軍伐吳,孫權提出歸還荊州以求和,劉備為何仍不答應?
題主既然這麼問,那就是按照《三國演義》的故事內容來說了,那我們就拋開正史,談談演義。在演義中,劉備是一個怎樣的人?我絲毫不懷疑,羅貫中就是一個劉黑,他給劉備賦予了許多特質。在他的筆下,說好聽點的...
關羽兵敗身亡,大哥劉備不聽勸阻舉兵伐吳,一戰導致蜀國衰敗
劉備,張飛,關羽,三個人相識在戰爭頻繁,社會動亂的時代。當時三個人意氣相投,言行相依,選在一個桃花盛開的季節、選在一個桃花絢爛的園林,舉酒結義,對天盟誓,有苦同受,有難同當,有福同享,共同實現自...
曹丕為何在夷陵之戰伐吳不伐蜀
坐山觀虎鬥,錯失伐吳機遇襄陽之戰,關公敗走麥城,四面楚歌,急迫下,往西川突圍,不果,被擒,不屈,以身殉國。劉備張飛聽聞關羽死訊,茶飯不思,張飛急於報仇,身死小人之手,劉備傾半個國家的精銳,東向伐...
為什麼蜀漢東吳綁一起沒打過曹魏,罪魁禍首是陸遜!
三國時代魏蜀吳,蜀國和吳國聯合對付曹魏,結果打了幾十年,最後還是讓魏(以及繼承魏的晉)給滅了。從三足鼎立的局面形成算起到東吳滅亡,也就是公元219年到公元280年,期間半個多世紀,除了關羽北伐造...
你真的了解夷陵之戰嗎?劉備為什麼伐吳?諸葛亮七年後才懂!
夷陵一戰,劉備全軍覆沒,軍中骨幹將領、二代智囊、荊川老兵等數十萬精銳盡喪於吳。蜀漢自此後繼無人、國力大損、由盛轉衰,劉備的復興漢室的皇帝夢已成泡影,諸葛亮的「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的理想也徹底破碎...
劉備竭盡全力攻打東吳 竟非為關羽報仇
公元221年,已經晉升為皇帝的劉備親自率領大軍進攻吳國,起初蜀漢軍進展非常順利。但是在夷陵之戰中,東吳軍以逸待勞大敗劉備,蜀漢軍隊潰不成軍幾乎全殲。此戰不經使蜀漢政權奪取荊州再無可能,並且是蜀漢...
劉備關羽張飛能三英戰呂布獲勝,面對此人三人加起來也難取勝
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三國時期,動亂年代,卻造就了一批亂世英雄,「人中呂布,馬中赤兔」呂布向來是以「三國第一猛將」的形象存在於人們的心目之中。在《三國演義》中在第五回中,曹操聯合十八路諸侯討...
劉備伐吳的夷陵之戰,成全了諸葛亮與陸遜嗎?
三國大家都很熟悉吧,由於受到三國演義的影響,肯定很多人還是把蜀漢當成正統。最後看到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肯定都扼腕嘆息吧。那麼蜀漢為什麼不能統一呢?歸根到底是人才太少了,甚至有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
夷陵之戰後孫權為什麼不趁勢消滅蜀國?東吳拿下蜀漢能打贏曹魏麼?
夷陵之戰是三國歷史前期最大的轉折點,蜀漢步入到了寒冬期,而東吳和曹魏的國力依舊強盛。主要是劉備伐吳實在太過衝動,雖然整備了幾年,但似乎太急於求勝,每一步都在陸遜的算計當中,最後陸遜一把火將蜀軍...
為什麼劉備最後沒能一統天下,敗就敗在這裡!
三國時代,劉備能夠說是自食其力,帶著一幫文臣武將歷經歷盡艱辛,終究創立了蜀漢政權。惋惜的是,三國最後被司馬家屬歸為一統,劉備中興漢室的抱負未能得到勝利。蜀國為什麼失敗,這裡說說決議蜀國成敗的三個...
劉備討伐東吳背後有多少不為人知小貓膩,又折損了多少人才?
劉關張桃園結義是不假,劉備確實也依仗關羽張飛打下了天下。但夷陵之戰大敗,讓蜀國元氣大傷,被記載成是劉備仁義,為了給關羽報仇太過義氣用事,在我看來只是史官們為了美化這位蜀國皇帝罷了。
夷陵之戰後東吳為什麼不趁勢攻打蜀國?
我們都知道三國時期著名三大戰役之一:夷陵之戰。當時劉備集結龐大的兵力準備進攻東吳,奪回荊州,為關羽報仇,但是戰役卻是以劉備軍的慘敗收尾,這一仗可以說讓劉備損兵折將前期積累的優勢也損失殆盡,那麼東...
議論蜀漢不能統一天下的原因:失荊州和夷陵之戰
公元(211年),西川的益州牧劉璋擔心曹操攻打西川,便想借劉備的兵馬抵禦曹操。於是劉備讓諸葛亮和關羽、張飛、趙雲鎮守荊州。於是孔明總守荊州,關羽拒襄陽要路,當青泥隘口;張飛領四郡巡江,趙雲屯江...
劉備伐吳的真實目的到底是什麼
《三國演義》里對於劉備伐吳的原因有交代嗎?顯然是有的,劉備稱帝之後立刻就發布了一道詔命:「朕自桃園與關、張結義,誓同生死。不幸二弟雲長,被東吳孫權所害;若不報仇,是負盟也。朕欲起傾國之兵,剪伐東...
天鷹在世談歷史:劉備伐吳的真實目的到底是什麼?
前言:上一篇筆者談了趙雲,實際上三國這個動盪的年代一直是官方和民間津津樂道的話題,老羅的《三國演義》更是成為無數人的佳談美話。其實無論是演義還是正史有個話題始終引發著眾多的爭議,那便是劉備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