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三次用人失誤,兩次錯用關羽,另一次差點害死了自己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三國時期,出現了很多能人,尤其是在軍事上更是豪傑倍出,不過最出名的人物還要數劉備三顧茅廬請出來的「臥龍」諸葛亮。

從目前能查到的資料來看,諸葛亮不僅有很強的政務能力,更是憑著神出鬼沒的軍事謀略銘刻史冊,後世的人大多受電視劇和《三國演義》的影響,認為曹操、孫權、司馬懿等大名鼎鼎之人,都比不過諸葛亮的曠世奇才。

其實,這是站在「以漢室為正統」歷史觀的角度上來看問題的,因為諸葛亮匡扶漢室,鞠躬盡瘁,所以他代表了正義,相對應的就是不斷美化、甚至神化他。

想必很多剛接觸到三國人物的人,也大多接受了這種觀點,就像我在初中暑假第一次看三國演義時,當出諸葛亮終於出山輔佐劉備時,我的心情就很激動,而諸葛亮火燒博望坡的神機妙算更讓人覺得終於主角出現了。

不過,看到久了就會覺得有些遺憾:這麼優秀、厲害的人物,還有關羽、張飛等大將的拱衛,為何卻沒有統一三國,反倒讓亂世的曹賊撿了便宜呢?其實,撇開大的政治發展趨勢,諸葛亮也有很多重大的失誤,這才導致劉備三分天下,蜀漢只占其一的對峙局面。

第一、華容道錯用關羽。

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明知關羽會放過曹操,卻與之訂下軍令狀,讓關羽去堵截肯定會從華容道逃跑的曹操,結果功虧一簣,眼睜睜地失去了一次抓捕、甚至消滅曹操的機會。

拋開真偽來看,在演義中諸葛亮算準了曹操命不該絕,所以讓關羽去了結、報答曹操當年善待關羽的恩情,從個人情感來說,諸葛亮這樣做的確是很有人情味的,但是放虎歸山,後患無窮,後來的六出祁山時,主要對手一直都是曹魏。

第二、錯用馬謖,使北伐大業毀於一旦。

諸葛亮後期一直在準備北伐之事,在一次北伐中,由於趁著曹魏的防備空虛,一路上打下了很多地盤,可以說是順風順水,占盡了天時地利,卻在最關鍵的戰略要塞,派出了最狂傲、又沒有能力的馬謖去駐守,結果被曹魏的張郃大敗,導致戰況急劇反轉,逼得自己擺出了極度冒險的「空城計」。

而劉備在世時,就曾對諸葛亮說過「馬謖,此人不堪大用」。

但諸葛亮憑著自幼與馬謖有交情,而且認為可以「遙控」指揮馬謖排兵布陣,結果馬謖一意孤行,根本不顧諸葛亮的命令,造成了北伐的失敗。

雖說,諸葛亮後來揮淚斬了馬謖,但歸根到底,用人不當之責,諸葛亮擔定了。

而且,蜀漢本來就相對弱小,傾全國之力出戰,失敗後對國力影響也是很大的。

第三、關羽守荊州。

關羽是劉備的結義兄弟之一,雖然戰鬥力、忠誠度等方面都是無可挑剔的,千里走單騎、溫酒斬華雄,都是他的招牌動作。

但是荊州之重要,絕非一般的縣城可比擬,當然用關羽來駐守可以體現劉備集團對此處的重視,但關羽此人畢竟有些居功至偉而狂傲了,而且據說他並不能很好地處理人際關係,如上下級關係、政務關係等,易中天在品三國中就曾尖銳地指出「關羽這個人在劉備集團,是一個被慣壞了的孩子」。

基於這些,當關羽被孫權算計、丟了荊州身首異處時,張飛受到了很大的震動,開始酗酒買醉,這才導致被部下割了頭;而劉備更是想著「同年同月同日死」的諾言,不顧勸阻,傾了所有力氣去為關羽報仇,這種非理性的興兵征伐,自然被孫權很快地擊破了,直接導致「劉備病重,白帝託孤」,一生戛然而止。

這都是關羽之死引來的連鎖反應啊,而且「東和孫權,北拒曹魏」的戰略自此失敗了。

到了後來,諸葛亮一人苦苦支撐風雨飄零的蜀漢,事必躬親,卻從來沒有給下屬鍛鍊自身才能的機會,到了後來才培養降將姜維為繼承人,此前一直靠著老將的餘威而已,等老將扛不住歲月的摧殘,這才出現了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的尷尬局面,最終被曹魏所滅,便也是在情理之中了。

所以,斗膽說一句,諸葛亮用人之策,並不高明。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六出岐山,為何不能一統天下?

三國(220年-280年)是上承東漢下啟西晉的一段歷史時期,分為曹魏、蜀漢、東吳三個政權。赤壁之戰時,曹操被孫劉聯軍擊敗,奠定了三國鼎立的雛型。220年,曹丕篡漢稱帝,國號「魏」,史稱曹魏,三國...

蜀漢集團武力前十,都有誰可入圍

1.張飛張飛(?-221年),字益德 ,幽州涿郡(今河北省保定市涿州市)人氏,三國時期蜀漢名將。劉備長坂坡敗退,張飛僅率二十騎斷後,據水斷橋,曹軍沒人敢逼近;與諸葛亮、趙雲掃蕩西川時,於江州義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