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萬蜀漢軍如何一戰滅魏軍二十萬?諸葛亮為什麼非要斬馬謖?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在諸葛亮死後,蜀漢失去了最為強大的軍師和將帥,可以說在軍事上陷入低谷期,應該說是很脆弱的!但是,蜀漢軍隊此戰,以區區3萬人,狂虐魏軍,一戰消滅魏國20萬軍隊,堪稱三國時期打的最漂亮的一仗!那麼到底是怎麼回事?這場戰鬥是誰指揮的呢?



諸葛亮死後,魏延也被殺,可以說在軍事上,蜀漢沒有了統帥,也沒有名動天下的大將,處於被動防守,軍事收縮的低谷期。

一方面,當時蜀漢在漢中鎮守的王平將軍,可以說是很不出名的,魏國根本不放在眼裡。

而另一方面,王平當時軍隊只有3萬人,看似很弱小,一攻可破!這直接給了曹魏可乘之機!

而另一方面,當時曹魏的武將以司馬懿為首,個個都是軍功無限,在軍事能力上也很強,而且心都傾向於做過大將軍的司馬懿。

因此,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防範司馬懿,曹爽急需一場偉大勝利來樹立權威。

而漢中險惡的地形,使得興勢山防守如鐵桶,魏軍被阻擋在興勢山下,前進不得,補給越發困難,所帶牛羊馬等多死,而此時蜀漢費禕又督軍趕到漢中,最後大戰下,魏軍被殺的大敗,若不是曹爽跑的快,恐怕也死在興勢山了。

此戰,魏軍被滅20萬,兵力從80萬銳減到60萬,此後無力再攻蜀。

看起來,馬謖的部署錯在「上山」,在這裡,有這樣一些疑問,諸葛亮的部署會具體到是駐守在什麼地方嗎?馬謖不知道軍隊人馬要喝水嗎?假如僅僅是一個飲用水問題,王平提醒了他,他還不懂得嗎?回頭再把整個戰役連起來看,假如街亭不失,趙雲丟失了箕谷,諸葛亮還能夠繼續進攻長安不回撤嗎?這最後一個問題,即便是趙雲失利後能夠「斂眾自守,不至大敗」,戰場上的態勢已經不利於諸葛亮,不退兵恐怕後路被斷,他還得退兵,那麼,再有一問:假如因為趙雲而退兵,趙雲會被斬首嗎?後邊的事情不可以設想,但現實是趙雲不但沒有殺頭,還得到了賞賜,那原因是箕谷失利,但由於趙雲親自斷後,軍需物資沒有大的損失,兵將也沒有大的死亡,所以,諸葛亮就讓趙雲把部隊剩下的絹布分賜給將士,只不過,趙雲認為,打仗沒有繳獲(軍事無利),不應該得到賞賜才沒有接受。

諸葛亮的部署是,馬謖守在街亭,擋住魏明帝的張郃軍,由他在西北方向攻城掠地,這樣一來,蜀國軍隊的攻守方向已經有了一個轉換,馬謖這個先頭部隊,不再是一個攻擊部隊,而是一個防守軍,進攻端在諸葛亮,可惜,馬謖並不一定真正理解諸葛亮的戰略意圖,又碰到了一個懂軍事身經百戰的魏國大將張郃。

馬謖不是姜維,他在蜀國有勢力,哥哥馬良是先主劉備的身邊人,這時雖然死了,但他的影響還在,其他還有兄弟三人,個個優秀,馬謖是諸葛亮違背劉備的告誡受到重用的,這難道不會讓諸葛亮很失望嗎?

馬謖是智謀之士,這種人看問題在於他的先見性,就像諸葛亮自己的那個三分天下,諸葛亮是排斥了其他人的意見提拔馬謖的(違眾拔謖),而馬謖卻不堪重用,一上來就打了大敗仗,一個諸葛亮違眾提拔的人,卻和諸葛亮戰略思想相悖,這個馬謖又怎能不令諸葛亮傷心至極!不僅如此,一個還在馬謖沒死就給他講情的李邈,也被諸葛亮打發走了。


誡外甥書

【原文】

夫志當存高遠,慕先賢,絕情慾,棄凝滯,使庶幾之志,揭然有所存,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細碎,廣咨問,除嫌吝,雖有淹留,何損於美趣,何患於不濟。

若志不強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滯於俗,默默束於情,永竄伏於凡庸,不免於下流矣!



【譯文及注釋】

譯文

一個人應該樹立遠大的理想,追慕先賢,節制情慾,去掉鬱結在胸中的俗念,使幾乎接近聖賢的那種高尚志向,在你身上明白地體現出來,使你內心震動、心領神會。

要能夠適應順利、曲折等不同境遇的考驗,擺脫瑣碎事務和感情的糾纏,廣泛地向人請教,根除自己怨天尤人的情緒。

做到這些以後,雖然也有可能在事業上暫時停步不前,但哪會損毀自己高尚的情趣,又何必擔心事業會不成功呢!如果志向不堅毅,思想境界不開闊,沉溺於世俗私情,碌碌無為,永遠混雜在平庸的人群之後,就會難免淪落到下流社會,成為沒有教養,沒有出息的人。

注釋

①夫,讀作「fú」,句首語氣詞

②存,懷有,懷著

③凝滯,心思局限於某個範圍;拘泥

④庶幾之志,接近或近似於先賢的志向

⑤揭然,高舉的樣子

⑥惻然,懇切的樣子

⑦細碎,瑣碎的雜念

⑧嫌吝,怨恨恥辱

⑨淹留,德才不顯於世

⑩濟,成功,實現

?強毅,堅強果斷

?竄伏,逃避,藏匿

?下流,比喻低下的地位



【作品鑑賞】

《誡外甥書》本篇《誡外甥書》則闡述了「立志做人」的重要性

如果說《誡子書》強調了「修身學習」的重要性,那麼本篇《誡外甥書》則闡述了「立志做人」的重要性。

本文一開篇,諸葛亮便開宗明義地指出「夫志當存高遠」,即做人應當抱有遠大的志向。

具有遠大的志向是一個人走向成功的先決條件,這是毋庸置疑的。

但是,如何才能做到「志存高遠」呢?圍繞著「志向」諸葛亮從正反幾個方面進行了論述。

首先,「慕先賢,絕情慾,棄凝滯,使庶幾之志,揭然有所存,惻然有所感。

這幾句話說明的是如何「立志」:慕先賢」即要以古聖先賢作為榜樣,向他們看齊。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好的榜樣能夠讓人奮發向上,壞的榜樣則能把人拖入深淵。

孔子也說:「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內省」。

樹立一個好的榜樣,會為一個人源源不斷的注入正能量。

「絕情慾」顧名思義,斷絕情慾。

情,可以指愛情、友情或親情種種,考慮到作者寫此信的對象——外甥龐渙正值年少方剛,這裡的「情」應當指愛情,或男女之欲。

《誡外甥書》諸葛亮的這篇文章只有短短八十餘字,但卻有很深的內涵

因此,「絕情慾」應當理解為不要沉湎於愛欲。

弗蘭西斯·培根在《論愛情》中說:「古往今來,偉人奇才罕有沉湎於愛情而不能自拔者。

」,又說「過度的愛情追求,必然會降低人本身的價值。

」,這和「絕情慾」有異曲同工之妙。

所謂「棄凝滯」則是說,人生在世,總會為一些繁雜瑣事所困擾,而這些無關痛癢的瑣事或者煩惱往往可以消磨一個人的意志。

因此,做到「志存高遠」,站的高一些,看的遠一些,人生的境界就會提升,跳出這個狹小的圈子,不為瑣事所累,自然就做到了「棄凝滯」。

做到以上三點,自然而然,不論何時,不論何地,即使身處逆境,高遠的志向也能「揭然有所存,惻然有所感」。

其次,「忍屈伸,去細碎,廣咨問,除嫌吝,雖有淹留,何損於美趣,何患於不濟。

有了上面的立志的方法,那麼這裡就談到實現志向(理想)的措施了:要做到「忍屈伸,去細碎,廣咨問,除嫌吝」。

就是要做到能屈能伸、隨遇而安,要拋出心中無關的雜念,要認真聽取別人的寶貴意見,虛心學習,吸取別人的經驗、要做到心胸開闊,豁達。

一個人有了高遠的志向,廣闊的胸懷,就不會計較一時的得失,那麼,即使他暫時得不到提拔,才華不被別人所了解認可,也不會妨礙他去實現自己的理想。



《誡外甥書》作者告誡年青年人必須有實現理想志向的具體可行措施和戰勝困難排除干擾的毅力

最後,作者又從反面進行了論述。

「若志不強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滯於俗,默默束於情,永竄伏於凡庸,不免於下流矣!」就是說如果沒有遠大的志向,昂揚的鬥志,堅強的意志,那麼這樣的人生最終只能在世俗中隨波逐流,被兒女情長所束縛,地位低下,在平庸中耗盡一生!

諸葛亮的這篇文章只有短短八十餘字,但卻有很深的內涵。

做為年青年人,不光要有崇高的理想、遠大的志向,還必須有實現理想志向的具體可行措施和戰勝困難排除干擾的毅力。

不然理想就可能會成為一種空想甚至在不知不覺中將自己淪為平庸下流。

諸葛亮的這封信講的就是這個道理。

一個人如果志存高遠、意志堅定,加之縝密地思考,然後付之於行動,就很有可能在日益激烈的社會競爭中取得成功。

反之,則必然失敗。

曾國藩在家訓中也曾教育子女說要「有志、有識、有恆」。

有志斷不甘為下流;有識則知學問無盡,不敢以一得自足;有恆則斷無不成之事。

這些非同尋常人物的觀點都凝聚了他們畢生的人生經驗在里,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作者介紹

諸葛亮


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 ),字孔明,號臥龍(也作伏龍),漢族,徐州琅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三國時期蜀漢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散文家、書法家、發明家。

在世時被封為武鄉侯,死後追諡忠武侯,東晉政權因其軍事才能特追封他為武興王。

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師表》、《誡子書》等。

曾發明木牛流馬、孔明燈等,並改造連弩,叫做諸葛連弩,可一弩十矢俱發。

於建興十二年(234年)在五丈原(今寶雞岐山境內)逝世。

劉禪追諡其為忠武侯,故後世常以武侯、諸葛武侯尊稱諸葛亮。

諸葛亮一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忠臣與智者的代表人物。



  • 中文名
  • 諸葛亮
  • 別 名
  • 孔明,臥龍
  • 國 籍
  • 蜀漢
  • 民 族
  • 漢族
  • 出生地
  • 琅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
  • 出生日期
  • 181年(光和四年)
  • 逝世日期
  • 234年10月8日(建興十二年八月二十八)
  • 職 業
  • 政治家、軍事家
  • 主要成就
  • 提出《隆中對》,作出戰略規劃
  • 主要成就
  • 助劉備奪取荊州、益州
  • 治理蜀地,平定南蠻
  • 發明木牛流馬,改造連弩
  • 代表作品
  • 《隆中對》《出師表》 《誡子書》等
  • 官 職
  • 軍師中郎將、軍師將軍、丞相
  • 封 爵
  • 武鄉侯
  • 諡 號
  • 忠武侯
  • 祠 廟
  • 武侯祠
  • 墓 葬
  • 勉縣定軍山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莫道只知《誡子書》且看諸葛亮《誡外甥》

作者:唐東輝諸葛亮的《誡子書》,是千古家書名篇,「靜以修身,儉以養德」,是他對兒子的諄諄告誡。大概是因為這篇家書太有名了,以致人們一提到諸葛亮的家書,立刻就想到《誡子書》。其實,除此之外,諸葛亮...

諸葛亮的這兩份家書,經典值得收藏!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大學》的第一步,就是教子弟後輩,先學止靜的功夫。靜...

諸葛亮誡外甥書

夫志當存高遠,慕先賢。絕情慾,棄凝滯。使庶幾之志揭然有所存,側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細碎。廣咨問,除嫌吝,雖有淹留,何損於美趣,何患於不濟。若志不堅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滯於俗,默默束於情,則不免於下流矣。

諸葛亮寫給家人的三封信,百世傳誦,發人深省

作為三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思想家,諸葛亮位及蜀國軍師、丞相,政務繁忙,但他不忘教誨子孫、外甥,《太平御覽》《諸葛亮集》中收錄其《誡子書》《又誡子書》《誡外甥書》等家書,後人統稱為「諸葛亮...

南陽諸葛亮的《誡外甥書》

諸葛亮:字孔明,號臥龍,早年隱居南陽臥龍崗,我國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也是民間傳說中的智慧人物,被後人稱為「智聖」。

學習用典:志存高遠

「志存高遠。」——引自習近平《干在實處 走在前列·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保持和發展黨的先進性》——典出三國·蜀·諸葛亮《勉侄書》釋文:原文為「夫志當存高遠,慕先賢,絕情慾,棄凝滯,使庶幾之志,揭...

諸葛亮的《誡子書》和《誡外甥書》

【作者】諸葛亮(181-234),字孔明,號臥龍,徐州琅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三國時期蜀漢丞相。我國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也是民間傳說中著名的智慧人物,經過文學名著《三國演義》的...

想要提高執行力?諸葛亮為你開出這四味良藥

作者:唐東輝在《如何立志·諸葛亮這樣囑咐外甥……》一文中,諸葛亮囑咐外甥,要通過「慕先賢,絕情慾,棄疑滯」這三種途徑來確立志向。立志之後,就要採取行動實現志向。諸葛亮指出,要實現志向,就要「忍屈...

如何立志?諸葛亮這樣囑咐外甥

作者:唐東輝作為青年人,從小到大,父母、老師、社會都在告誡我們要「志當存高遠」,但關鍵是如何樹立高遠的志向呢?諸葛亮在《誡外甥書》中,為我們提供了具體可行的立志方法,即「慕先賢,絕情慾,棄疑滯」...

送給戀愛中的人們

鍾愛長久浸在憂傷中,忘了塵世煙火,只願在其中能反覆回味你留下的蒼涼;鍾愛濃濃的黑夜,沒有一點光線,正因那時眼淚就能夠不必隱藏;鍾愛絕情的冷漠,那樣我才有足夠的熱情應對更加的難過。尋覓故地,追思風...

豁達經典哲理名言

1. 慷慨丈夫志,可以耀鋒? ——孟郊2. 縱橫計不就,慷慨志猶存。 ——魏徵3.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 ——蘇軾4. 一個障礙,就是一個新的已知條件,任何障礙都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