螞蟻評三國:魏延死得冤枉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據《三國志》記載,諸葛亮一生主謀或主持過三次殺人。

第一次是推波助瀾除劉封。

據《三國志》(劉封傳)記載;「劉封者,本羅侯寇氏之子。

先主至荊州,以未有繼嗣,養封為子。

及先主入蜀時,封年二十有餘,有武藝,氣力過人。

將兵俱與諸葛亮,張飛等溯流西上,所在戰克。

益州既定,以封為副軍中郎將。

建安二十四年,遣封與孟達會與上庸,遷封為副軍將軍。

關羽圍樊城,攻襄陽,連呼封,達,令發兵相助。

豐達辭以山郡初附,未可動搖,不承羽命。

會羽覆敗,先主恨之。

後孟達叛蜀付魏,召封共降魏,封不從。

魏遣征南將軍夏侯尚,右將軍徐晃與達共襲封,封破走還成都。

諸葛亮慮封剛猛,易世之後終難制御,勸先主因此除之。

於是賜封死,先主為之流涕。

」可見劉封既未叛國,也未投敵,並無必殺之罪。

殺劉封也非劉備本意,而是在諸葛亮的脅迫下的不得已之舉。

而諸葛亮推波助瀾殺劉封,並非出以公心,而是因為其人『太過剛猛,恐難制御』。

也就是說在劉備死後劉封年長功高,必將會成為自己執掌國政的障礙,所以必須事先除之。

第二次是推卸責任斬馬謖;人們都知道,街亭之戰馬謖違諸葛調度,遭到慘敗,致使第一次北伐功敗垂成。

諸葛亮揮淚斬馬謖。

但很少有人深入想一想,象街亭之戰這樣一場關乎到勝敗全局的重要戰役,諸葛亮為什麽不親自到前線去指揮?為什麽放著先鋒魏延,老將趙雲等一班名將不用,卻偏偏要啟用一個從未有過實戰經驗的馬謖?先主劉備在臨終曾當面対諸葛亮交代過:「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

」諸葛亮為什麽不聽先主遺言,固執己見,堅持要啟用馬謖?這裡面其實包藏著諸葛亮一個不可告人的用心。

它不僅疑忌魏延,而且輕視和不信任劉備。

特別是在他七擒孟獲,順利平定南方後,北伐之戰初期又一帆風順取天水,收姜維,大敗夏侯楙。

這就使他頭腦發熱,驕傲自大起來。

正是這種驕傲自滿的情緒,使他在街亭之戰這樣關鍵性的戰役中,盲目輕敵,用人不當,指揮失誤。

這才是街亭之敗的那本原因。

所以,街亭之敗的主要責任不在馬謖,而在諸葛亮。

馬謖雖有可殺之錯,但無必殺之罪。

諸葛亮揮淚斬馬謖實有推卸責任,轉嫁罪名的嫌疑。

第三次是陰謀詭計殺魏延;如果說劉封,馬謖尚有可殺之錯,那麼魏延之死則是諸葛亮玩弄的一個徹頭徹尾的大陰謀。

憑心而論,魏延對劉備,諸葛亮實有大功大恩的。

想當年劉備無立錐之地,不得不委身於劉表。

曹操發大兵討伐荊州,打得劉備屁滾尿流,惶惶如喪家之犬,棄新野,丟樊城,奔襄陽,連呼劉琮開門救援。

但劉琮已已降曹,閉門不納。

生死關頭,是魏延挺身而出,揮刀砍死守城將士,大開城門,迎接劉備入城。

但卻遭到大將文聘,蔡瑁的聯手夾擊。

也幸虧魏延抵擋了這一陣,才使劉備諸葛亮得以逃脫。

而魏延卻部卒盡失,不得不只身投奔長沙太守韓玄。

赤壁之戰後,劉備賴占了荊州,又派關羽奪取長沙,偏偏遇上老將黃忠,和關羽打了個不分勝敗。

關鍵時刻,又是魏延振臂一呼,率領部眾,殺死韓玄,救下黃忠,獻了長沙,又一次為劉備立了大功。

但奇怪的是,諸葛亮見到魏延後,不但沒有表揚和獎勵他,反而喝令刀斧手將其推出斬首。

就連劉備也覺得不解,驚問:「魏延有功無罪,軍師何故欲殺之?」諸葛亮說出兩條理由:

其一;其人食其祿而殺其主,是不忠也;居其土而獻其地,是不義也。

其二;吾觀魏延腦後有反骨,久後必反,故吾斬之一絕禍根。

孔明的理由實在令人感到可笑。

試想當年孔明從山東流浪到荊州,寄居於其表姨夫劉表舍下。

雖名為躬耕於隴畝,但畢竟居劉表之地,食荊州之粟。

可他卻在隆中對策中為劉備定下了,首先奪取荊州作為立足之本,再向益州發展的戰略構想。

在劉表病重,託孤於劉備時曾說:「若我子不才,君可自領荊州。

」孔明當時極力慫恿劉備乘機取而代之。

當劉琮降曹,劉備被操追殺,逃至襄陽城下時,孔明又一次建議劉備乘劉琮不備,突襲劉琮,奪取襄陽。

凡此種種,若以孔明之理,他自己豈不就是一個不忠不義之人!再說孔明斷定魏延腦後有反骨,久後必反。

這更是荒謬絕倫的無稽之談。

故作高深莫測,喜歡裝神弄鬼,這正是孔明慣用的伎倆。

難怪有人在看到三國演義中,孔明裝神弄鬼祭東鳳一章時,稱孔明『形似妖人』。

現在看來這一評價似乎並不太過。

魏延一生的實踐證明;他是蜀漢國一員忠心耿耿的大將,至死都未有任何謀反的跡象。

說魏延久後必反,完全是信口雌黃,胡說八道。

孔明竟敢當著劉備的面,不請示不報告,越級越權,喝令刀斧手斬殺有功之將,的確也夠膽大妄為。

諸葛此舉的真實用心實在可疑。

愚以為其目的有三;一是為了震懾魏延;襄陽城下,長沙城頭兩次與魏延相處,使諸葛亮深感魏延是一個有膽略,有氣魄,敢作敢為,敢於挑頭鬧事的「刺頭」。

襄陽城下,萬馬軍中,他能脫困而出,全身而退,足以說明其武藝高強。

長沙城下,他振臂一呼,立即有人響應追隨,則足現他有人氣,有威望,有群眾基礎。

這樣的人常常是掌權者的心腹大患,所以必須以泰山壓頂般的震懾力將其鎮服。

其二為了震懾眾將;諸葛亮投靠劉備後,雖然劉備非常重視他,但劉備手下眾將特別是關張,對這位二十出頭,靠嘴皮子混飯的年輕人,實在有點看不起。

他也曾想借用華容道上捉放曹的機會,震懾收服關羽,不想劉備從中橫插一槓,公然親自出面為關羽求情,使他頓時陷入進退兩難的地步。

最後不得以『天不滅曹』的謊言來為自己收場。

今天他就是要藉此機會,繞過劉備震懾眾將。

他要眾將看到,即使劉備在場,我也可以不請示,不報告,越級越權誅殺爾等。

他就是要眾將知道,誰才是這裡最有權威的人。

其三為了樹立自己的神秘感和權威;這一點才是諸葛亮的最根本的目的。

他就是要用裝神弄鬼的手段,把自己裝扮成一個具有通天徹地之能,鬼神莫測之機的神人。

他要明明白白的告訴眾將,它是具有特異功能的,他不但能看清他們的面目,而且能看透他們的內心世界,看透他們的骨髓。

連魏延腦後有反骨他都看的清清楚楚。

如果誰膽敢和我耍心眼,玩花花腸子,魏延就是他的榜樣。

諸葛的這一手,的確鎮服了眾將,所以在以後的戰場上每每聽見眾將高呼:「丞相真神人也!」但同時也在劉備心中留下了濃重的陰影。

他似乎隱隱感到了孔明的威脅。

可能正因為如此,劉備生前對孔明一直是『重而不用』,『信而不任』,始終不敢把軍隊指揮權交給他。

他寧肯帶著龐統,法正去取四川,取漢中,也不帶諸葛亮。

他寧願破格重用『腦後有反骨』的魏延,也不願起用與孔明過於親近的四弟趙雲。

大報仇伐東吳,他寧願自己冒險帶兵出征,也不許孔明參與。

所以孔明哀嘆:「若法孝直在,必能制主上令不東行。

」這也反映出當時孔明在劉備心目中的地位遠不如法正。

特別是在奪取漢中後,必得有一位智勇雙全,且又深得劉備充分相信的大將來鎮守。

當時大家都認為此人必是張飛無疑,張飛也認為非己莫屬,但出乎眾人意料的是,劉備竟然提拔魏延為「督漢中鎮遠將軍,領漢中太守」。

據《三國志》記載;當時「一軍盡驚」。

可見,任用魏延時劉備並沒有徵求孔明的意見。

破格重用魏延,是劉備對孔明認定「魏延腦後有反骨,久後必反」這一說法的公開表態,也同時也重重的搧了孔明一個響亮的耳光子。

劉備稱帝後,大封功臣,連黃忠也進爵關內侯,張飛馬超不但封侯且被授予假節權,而諸葛既未封侯,更未被授以假節權。

正說明了劉備對諸葛的疑心頗重。

劉備死後,諸葛亮獨攬蜀漢政權,對魏延更是打壓排斥。

第一次北伐時,魏建議與諸葛分兵兩路,乘虛偷襲長安。

這一建議就是在今天的軍事家看來,也是非常正確,非常可行的作戰方案。

但卻被諸葛一口否定。

街亭之戰,放著時任正先鋒的魏延不用,卻起用一個完全沒有軍事經驗,被劉備評價為『言過其實,不可大用』的馬謖。

二次北伐,諸葛亮的十萬大軍被郝昭的千餘軍隊擋在陳倉城下,諸葛亮雖然用盡心機,晝夜不停,連攻二十餘日,卻絲毫未有進展。

又被魏國派來增援的大將王雙連敗數陣。

不得已只好放棄陳倉,冒著被截斷糧道的危險,犯險北進。

卻留先鋒魏延在後方繼續圍困陳倉,對付王雙。

讓這個倒霉蛋去啃這塊自己啃不下的硬骨頭。

在《三國演義》中,我們經常可以看到。

諸葛亮和魏國降將姜維商議軍情,研究對策。

卻從來沒見他和前軍主將魏延商討過軍情。

甚至在諸葛病危,召開軍事會議研究撤軍之事時,竟然不通知作為前軍主將的魏延參加,且在留給楊儀姜維的遺囑中,竟然說:當大軍後撤時,「令魏延斷後,如其不從,軍便自發。

」也就是說,魏延這支部隊可以放棄不管了,不要了。

這樣的命令竟然出自諸葛亮這樣的『偉大軍事家』之口,實在令人驚異。

《三國志》中還有一個令人難解的奇怪現象;儘管魏延屢遭諸葛壓制,但其官職爵位卻一升再升。

到諸葛臨死之前,已升至前軍師征西大將軍,假節,進封南鄧侯。

其官職已僅次於諸葛,其權限已與諸葛相當,其爵位更遠遠高於諸葛。

而諸葛亮的爵位,十多年來並未見提升。

一直到死還是一個鄉侯。

這就很奇怪了。

到底是誰把魏延的爵位提高到遠高於諸葛的位置?這當然不會是諸葛亮,他絕不會把一個『腦後有反骨』的傢伙抬高到高於自己的位置上。



這隻有劉禪才有這個權力,只能是劉禪所為。

可見,劉禪和其父劉備一樣,根本不相信魏延『久後必反』的鬼話。

反而非常信任他,倚重他。

而這一點正是諸葛亮最為忌憚的。

想當年劉備在世,內有龐統法正為助手,外有關羽張飛為爪牙,協助劉備死死抓住軍權政權不放。

諸葛亮縱有天大的本領,也無法施展,只好委委屈屈的當他的後勤部長。

劉備死後,龐統法正,關羽張飛均先後亡故,劉禪內無心腹大臣,外無良將相助,只好蝸居於皇宮之內,聽任諸葛亮擺布。

諸葛亮也因此才得以獨掌國政,統攬大權。

今天如果魏延和劉禪結合在一起,其後果不堪設想。

特別是自己死後,魏延必將獨掌軍權。

自己的理想,抱負,自己精心安排的組織路線,都將灰飛煙滅。

為保證自己的政治路線得以貫徹執行,必須剪除劉禪的羽翼,除掉魏延。

可憐魏延一生忠心耿耿,為蜀漢國浴血奮戰,沒有死在戰場上,卻死在陰謀和暗箭之下;沒有死在敵人之手,卻死在自己最信任的丞相之手。

實在令人感到可惜!可嘆!可悲!可痛!

魏延最後被殺了,且被以謀反罪誅連其三族。

但在所有的歷史文獻資料中,不管是在陳壽的《三國志》中,還是在裴松之的批註中,都沒有任何資料認為魏延有謀反行為。

魏延是被誣陷謀殺的,而設計誣陷謀殺魏延的真兇,正是諸葛亮這位一貫以正人君子面目出現的人。

魏延之死是蜀漢國最大一樁冤案。

它嚴重消弱了蜀漢國力,動搖了蜀漢國本。

他是諸葛亮一生所犯下的最大錯誤,也是他所乾的最卑鄙,最齷齪的一件事。

他給諸葛亮的光輝形象塗上了濃重的污點。

後人不得不用新的眼光審視其人品和道德。

魏延死得冤枉!魏延死得窩囊!

如果您覺得值得收藏和轉發,請您點擊關注「螞蟻上樹」,與小螞蟻一起暢遊文化的海洋!您的關注是對小螞蟻最大的支持!小螞蟻會每日定時更新精彩內容,麼麼噠!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諸葛亮為何非要重用馬謖,其實原因很簡單!

說起蜀漢先主劉備劉皇叔的故事,絕對會讓很多朋友嘆息!為何要嘆息呢?眾所周知,劉備早年間織席販履為生,在涿郡巧遇關羽張飛,發現其二人皆是萬人敵之後,便與二人結拜成異姓兄弟!而後參加黃巾起義,後來...

關羽之死真的是劉備、諸葛亮借刀殺人嗎?

權遣將逆擊羽,斬羽及子平於臨沮(三國志)。建安24年即219年冬,關羽和他的兒子關平在臨沮被殺,結束他的傳奇的一生。章太炎和朱子彥的觀點一出,很多人都趨炎附勢,一時間把關羽之死歸結於劉備和孔明的...

解析歷史上諸葛亮失敗的用人之道

導讀:「蜀中無大將,廖化為先鋒」,這是後人對三國之一的蜀漢政權人才嚴重缺失的生動形象地描述。蜀漢人才缺乏,而將才更是奇缺,以致於諸葛亮六出祁山、北伐中原之時,軍中將領已經到了捉襟見肘、不得不用武...

襄樊之戰,一代名將關羽被害誰最高興?

最初讀罷三國這段,我認為最高興的應該是曹操和孫權,因為曹操除去了自己的心腹大患,孫權則奪回了屬於自己的荊州。而經過最近的閱讀,讀至劉封被賜死,廖立、來敏、李嚴、楊儀被廢黜,魏延和馬謖的被殺。我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