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得劉備賞識,受諸葛亮重用,曾逼死魏延,最終卻自殺身亡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圖說三國·談天說地·第69期 文/無常奉天玉)

千百年來,劉備與諸葛亮,一直是一對備受讚譽的君臣。

他們之間從無猜忌,劉備得諸葛亮相助時,曾感道嘆,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臨終之前,更是把弱子託付於他;諸葛亮則一生忠心耿耿,為蜀漢鞠躬盡瘁,從無不臣之心。

可是這樣一對君臣,也會產生分歧,那就是用人方面。

例如,對於魏延,劉備選擇給他廣闊的天地,諸葛亮卻對他處處掣肘;對於馬謖,劉備認為不堪大用,諸葛亮卻對他委以重任。

不過終究還是有人,能夠被這二人一起賞識,我們今天要說的主人公便是這樣一個人。

能夠被劉備和諸葛亮同時賞識,可見其能力非常卓越,可是他最終卻以自盡而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這個人到底是誰呢?他又為什麼而自盡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此人名叫楊儀,字威公,是襄陽人氏,在關羽駐荊州的時候,他前去投靠,又被關羽引薦給了劉備。

據《三國志》記載:「先主與語論軍圍計策,政治得失,大悅之,因闢為左將軍兵曹掾。

」意思是說,劉備與他討論用兵之事,他能夠對答如流,與他討論政務得失,他也能侃侃而談,所以劉備非常賞識他,並將他闢為了左將軍兵曹掾。

通過此事,我們不難看出,楊儀並非僅會紙上談兵,否則劉備不會對他是這般態度,馬謖就是最好的例子。

那麼諸葛亮重用他,又體現在哪些方面呢?《三國志·楊儀傳》中提到,諸葛亮每次出征的時候,把處理軍隊雜務,調度糧草等事情,全部都交給楊儀負責。

要知道在諸葛亮雖然沒有攬權之心,卻在馬謖被斬之後,很難放心別人了,他能夠在行軍之時,將這些事務都託付給楊儀,足以看出諸葛亮對他的倚重。

那麼即得劉備賞識,又得諸葛亮倚重,楊儀的前途本該一片大好,可是據《三國志》記載,他最終選擇了自盡身亡,這是怎麼回事呢?接下來,我們便一起來了解一下,他到底是如何,一步一步的走上絕路的。

一、性格存在缺陷,嫉賢妒能

楊儀此人,才能過人,卻品行有缺,而且他無容人之量,在魏延權勢最盛的時候,只有他對魏延不假辭色,導致兩人之間,勢如水火;魏延被殺後,他將魏延的頭踩在地上,大罵:「庸奴!復能作惡不?」而且他這樣的性格並非只針對魏延。

北伐結束之後,原本曾是他下屬的蔣琬,接過了諸葛亮的大權,他卻只得了一個閒職。

這時他不但沒有反思自己,反而惱恨不已,甚至出言不遜,甚至說過有謀反之嫌的話。

據記載:「時人畏其言語不節,莫敢從也。

」性急且善妒的性格,在官場上,必然是走不遠的。

二、無防人之心

楊儀此人不但性格急躁,心胸狹隘,還口無遮攔,因為當時他常出言不遜,大多數人害怕被他連累,所以都不敢與他交往,他不但沒有吸取教訓,還在費禕前來安慰他的時候,大發牢騷,說如果在諸葛亮去世的時候,他率大軍降魏,必然不會落到現在的地步,只可惜後悔已經晚了。

如果他僅是抱怨一下,自己受到的不公正待遇,費禕或許還會幫他隱瞞一下,但是謀反這等敏感的事情,誰敢輕易沾身呢?所以費禕像當年的馬超一樣,舉報了自己的老友。

此事讓劉禪震怒不已,想要將他斬殺,幸虧蔣琬力保,他才保住一條性命,被貶為庶人,並遭流放,前往了荒涼的漢嘉。

不管他是否真的想謀反,對著費禕這樣的蜀漢忠臣口無遮攔,他又怎會不被治罪呢?

三、不知悔改

僥倖保得一條幸命之後,他並沒有悔改,反而更加意難平。

《三國志·楊儀傳》記載:「儀至徙所,復上書誹謗,辭指激切。

」意思是說,楊儀到了流放之地後,又上書誹謗別人,而且語言非常偏激。

這次劉禪是徹底生氣了,直接下令將他押回成都治罪,別說蔣琬等人保不住他,就算諸葛亮復活,他也無力保命了。

楊儀雖然情商低,但是他的智商還是正常的,所以知道回天乏術之後,他選擇了自盡。

通篇分析之後,我們不難得知,楊儀之死,與他人無關,是他一步一步把自己逼上了絕路,害死他的罪魁禍首,不是別人,正是他自己。

正如陳壽所言:「招禍取咎,無不自己也」。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阿斗,歷史迷霧下的睿智帝王!

《三國志》記載,劉備給劉禪的遺詔中有這麼一段話:「射君到,說丞相嘆卿智量,甚大增修,過於所望,審能如此,吾復何憂?勉之,勉之。」射君就是是射援,這段話的意思很明白:諸葛亮對射援稱讚劉禪的智慧,射...

【致三國】探案:魏延究竟是怎麼死的?

今天我們一起來探個案。三國歷史上有這樣一宗著名的懸案,這是一場發生在蜀漢的內亂,也是一場倉促發動的兵變,或許還可能是一場精心策劃的驚天陰謀!這就是魏延謀反之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