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身邊有一位良才,其與鳳雛齊名,被諸葛亮盛讚,卻默默無聞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圖說三國·談天說地·第101期 文/無常奉天玉)

漢末三國時期,雖然禮制興盛,但是當時的文人,卻多出狂士。

例如曾口出狂言,先後噴過曹操、劉表、黃祖等人的禰衡;想得到龐統的舉薦,卻徑直到龐統家中,並讓龐統為其端茶倒水的彭羕;曾大言不慚道,曹操有所成就,全是自己功勞的許攸,等等。

這幾個人除了狂妄之外,還有一個共同特點,那就是未得善終——禰衡死在了黃祖刀下;彭羕因意圖謀反的罪名被處死;許攸則為曹操所殺。

今天我們要說的主人公,也是這樣一個人物,他曾得諸葛亮的盛讚,最終卻因口出狂言,被諸葛亮流放。

這個是誰呢?

此人名為廖立,字公淵,是荊州武陵人氏。

說起這個名字,可能很多人都會感到陌生,但是他卻與一個家喻戶曉的人物齊名。

《三國志·廖立傳》記載:「亮答曰:『龐統、廖立,楚之良才,當贊興世業者也。

』」意思是說,在諸葛亮看來,廖立與龐統一樣,都是荊州的大才,可以幫助明主創立功業。

龐統號鳳雛,是與諸葛亮齊名的存在,他曾主動勸劉備入川,並為劉備提出了三條可行的建議,供劉備選擇。

雖然他為劉備效力時間較短,但是其能力,早已得到了彰顯。

諸葛亮能夠將此人與龐統相提並論,可見此人的才能,就算不及龐統,也不會差太多,足以被稱之為大才。

或許正是他能力出眾,且有諸葛亮的舉薦,當初孫權趁劉備深入川地之機,拿下荊州三郡的時候,兵敗逃回劉備身邊的廖立,並沒有受到責罰,反而先為巴郡太守,後為侍中,到了劉禪時期,他則擔任了長水校尉一職,算是一直身居高位。

然而在不久之後,他卻遭到了諸葛亮的彈劾,並遭到了流放,理由是「妄議中央」。

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原來,廖立不但有才華,還有文人特有的狂傲與清高。

他一直認為,以自己的能力,就算不能與諸葛亮平齊,也能夠勝任諸葛亮的二把手。

然而事實與他的想法,並不相符,他的真實地位,甚至不及益州降將李嚴等人,這讓他非常憤懣。

如果他只是一個人悄悄的不滿,那也沒什麼大不了的,然而他卻管不住自己的嘴巴,將這些不滿發泄了出來。

更要命的是,他在吐槽的時候,犯了兩個巨大的錯誤。

一、吐槽了不該吐槽的人

《三國志》記載,廖立不但曾鄙夷關羽只會倚恃勇猛之名作戰,卻不會用兵;向朗不會用人,倚重馬良、馬謖兄弟;文恭身為治中,執法卻無綱紀;郭演長只能作別人的隨從,難成大事,等等,把自己的同僚得罪了一遍。

還大肆吐槽劉備不懂局勢,不會用兵,他曾道:「昔先帝不取漢中,走與吳人爭南三郡,卒以三郡與吳人,徒勞役吏士,無益而還。

既亡漢中,使夏侯淵、張郃深入於馬,幾喪一州。

後至漢中,使關侯身死無孑遺,上庸覆敗,徒失一方。

這段話翻譯成白話文,就是說:劉備在該攻打漢中的時候,反而跑去與東吳爭奪荊州三郡,結果荊州的地盤沒有爭奪過東吳,漢中也被曹魏占領了,還差點損失了益州。

後來拿下了漢中,又導致關羽敗亡、上庸失守,白白損失了大片領土。

他吐槽同僚也就罷了,在那個等級制度森嚴的時代,他卻大肆批判劉備,著實如陳壽所言,「招禍取咎,無不自己。

二、向錯誤的人發勞騷

如果廖立只對自己的家人,或真正親近的人,說出這樣的話,或許也不會招致禍患,可是他並不是這樣做的。

《三國志》中提到,他在說出那段大逆不道之言時,傾聽者是「丞相掾李邵、蔣琬」,眾所周知,蔣琬是諸葛亮的接班人,李邵雖然令人感到陌生,但是從他的職位,我們也可以看出,他是諸葛亮的人。

試想這兩個人聽完廖立的話,會替他瞞著諸葛亮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他們回去之後,立馬把廖立之言,轉告給了諸葛亮。

諸葛亮則上表對其進行了彈劾。

之後廖立便徹底離開了官場,被貶為了庶民,並被流放到了汶山郡,直到去世也未能返回。

通篇分析之後,我們不難得知,廖立看事非常透徹,的確有大才,他在蜀漢沒有受到重用,成為諸葛亮的幫手,非常的可惜。

只是此人情商堪優,且狂妄自大,不但敢吐槽劉備,還敢當著諸葛亮親信之面,發泄自己的不滿。

如此看來,他的悲劇,又是必然的,畢竟性格決定命運。

本文所有資料均來自於《三國志》《三國志集注》等書,小編保證內容之真實性,同時無任何影射、不涉及任何政治。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劉備手下一人與鳳雛龐統齊名,被諸葛亮廢掉

我們都知道劉備手下有鳳雛、臥龍二人,鳳雛就是龐統,臥龍就是諸葛亮。據說得此二人,就可以呼風喚雨、稱王稱帝。就好比打通關遊戲,不但開掛,還有了金手指。諸葛亮、龐統足智多謀,運籌帷幄,我們不必多說。...

被諸葛亮迫害的蜀國官員們

「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三國演義》中刻畫的諸葛孔明也近乎神人,燒魏營、借東風、氣周瑜、斗司馬......然而真正的諸葛亮是如何對待蜀國官員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