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毛澤東的八大讀書秘笈,你會幾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毛澤東一生的成就與他嚴謹、科學、務實的讀書方法是密不可分的。

青年毛澤東將探尋救國救民的真理、實現中華民族的振興富強作為自己的人生價值取向,這種價值觀引導他在其求學生涯中刻苦勤奮且善於思考、勇於實踐。

在這個過程中,他受到湖湘文化的深刻影響,同時開始接觸西方文化。

在讀書實踐上,青年毛澤東既吸取了中國古代傳統文化中的養分,又從西方文化中吸收了很多有價值的因素,形成了其獨特而有效的讀書方法。

讀書應先博後約,博學是基礎;在博學之後,就應該返回精專,由博而返約。

1915年6月25日,毛澤東在給湘生的信中談到讀書問題,認為讀書之道應先博而後約,先中而後西,先普通而後專門。

青年毛澤東認為,要達到博學通識的基礎在於積累,而積累到一定程度,就要做到融會貫通,從而內化為一己之學,掌握知識的精髓,這便是約的過程。

1917年夏,他為蕭子升的讀書札記《一切入一》作序中寫道,讀書要打好基礎,日積月累,「今夫百丈之台,其始則一石耳,由是而二石焉,由是而三石四石,以至於萬石焉。

學問亦然。

今日記一事,明日悟一理,積久而成學。

」做學問如像築台,台積而高,學積而博。

但是,讀書不但要博,尤其要精,在博的基礎上進行分析,加以條理,「有台而不堅,有學而不精,無以異乎無台與學也」。

為此,毛澤東十分推崇曾國藩的讀書方法:一為演繹法,察其曲以知其全,執其微以會其通;一為中心統轄法,守其中而得大,施於內而遍於外。

同時,毛澤東還十分注重讀書的系統性,他把中國傳統學科分類方法和西方學科分類方法做了比較。

在毛澤東看來西方學科分類細緻而有系統,系統的分類可以使得學習條理清晰,容易掌握,否則知識就會變得龐雜和碎片化。

讀書要「三復四溫」

毛澤東提倡讀書要「三復四溫」。

從青年時期到晚年,他對自己喜歡的書,總是一遍又一遍地研讀。

在東山高等小學堂讀書期間,青年毛澤東讀了表兄文運昌借給的關於康梁變法的書報,其中有梁啓超主編的《新民叢報》。

毛澤東對這些書報反覆閱讀,有的可以背誦出來。

在此期間,毛澤東曾極為崇拜華盛頓、林肯等,他曾經從同學那裡借了一本《世界英雄豪傑傳》,反覆閱讀,還在書上圈圈點點,寫了很多批語。

青年毛澤東在湖南省立第一師範學校求學時,國文教員袁仲謙嫌他的作文像新聞記者手筆,認為不應該學梁啓超的文風,而應研讀唐宋八大家尤其是韓愈的文章。

毛澤東買了一部《昌黎先生集》,精心鑽研,學會了古文文體。

對於中國歷史的經典著作,毛澤東百讀不厭。

如《史記》、《資治通鑑》,他通讀過數遍或十幾遍,其中不少精彩的文章他都能背誦如流。

對史籍《二十四史》,他不僅全部通讀,而且對許多卷冊都反覆閱讀。

1913年,在湖南省立第四師範學校求學時的毛澤東。

不動筆墨不看書

毛澤東一生不動筆墨不讀書。

青年毛澤東在求學期間,留下了許多筆記,包括聽課的、自學的、隨感等。

如《講堂錄》,約一萬多字,主要是毛澤東上國文課和修身課所作的筆記,內容涉及哲學、史地、古詩文、數理等。

《講堂錄》對古今名人治學、處世、治國和有關倫理道德的言行,記錄較多。

凡典故、詞義、要旨和警句,都分條寫出,有的條文突出理想情操,求實好學,不務虛名的內容。

《倫理學原理》,是德國哲學家、倫理學家泡爾生的主要代表作《倫理學體系》的一部分,全文約十萬字。

青年毛澤東非常喜歡這門課程,在聽課和閱讀該書的過程中,作了大量批註,約有一萬五千餘字。

這些批註的內容,有的是提要,有的是表示贊成或否定的態度,而大量的則是結合書中有關論述發表自己的見解或是對原著的章節提要。

從1952年到1976年,毛澤東對《二十四史》的閱讀從未間斷,在許多卷冊的封面上,都留有他的圈點符號和批註,少則一兩個字,多則幾百乃至上千字。

自學與課堂學習並重

1912年,青年毛澤東在湖南省立第一中學求學期間,由於課程有限,他認為在校學習不如自學,便退學寄居在湘鄉會館,訂了一個自修計劃,每日到湖南省立圖書館讀書,堅持了半年的時間。

毛澤東每天早晨圖書館一開門就進去,中午只停下來買兩塊米糕吃,天天在圖書館讀到關門才出來。

在圖書館,他認真研讀了俄、美、英、法等國的歷史地理,也閱讀詩歌、小說和古希臘的故事,凡是當時的譯文名著,幾乎都讀遍了。

毛澤東後來回憶在湖南省立圖書館度過的半年時間,還是認為極有價值。

青年毛澤東專心於哲學、史地、文學等方面內容,他注重自學,精心安排自學計劃,讀書不倦,有時通宵不眠。

1915年6月25日他致信湘生,談到自修問題,信中舉康有為、梁啓超為例,稱康有為四十歲以前,學遍中國學問;四十年以後,又吸收西國學問之精華;梁啓超則是先業詞章,後治各科。

1920年6月7日,毛澤東致信黎錦熙,信中再次強調自學:自由研究,只要有規律,有方法,未必全不可能。

讀書必須「擠」、「鑽」

青年毛澤東的「勤學」,體現在「擠」和「鑽」的精神上,其一生在讀書學習上就是「擠」和「鑽」的踐行者。

青年時期的毛澤東常在鬧市中、路燈下看書,謂之「鬧中求靜」;在《講堂錄》的「修身」一節中,他批判了懶惰:人情多耽安佚而憚勞苦,懶惰為萬惡之淵藪。

在讀書學習的問題上,青年毛澤東還學習孔夫子的每事問,讀書看報遇到不懂的問題就向人請教。

楊昌濟、徐特立、方維夏、王季范、黎錦熙等一批德高望重的老師都是毛澤東探討學問的對象。

黎錦熙在他的日記中記載,僅1915年4月至8月,毛澤東就拜訪他近 20 次,同他討論的問題涉及「讀書方法」、「在校研究科學之術」和「改造社會事」等。

創新思維,共同研究

青年毛澤東既注重對各種知識的熟練掌握,又主張對學習要有不盲從的分析批判精神,善於運用變通與批判的思維方式反思、質疑所學知識,這樣才能活學活用,有所創新。

正如周世釗回憶毛澤東青年時代讀書情況時所說:「毛澤東有『四多』的習慣,就是讀的多,想的多,寫的多,問的多。

這個『四多』正是反映了毛澤東酷愛讀書而又不迷信書本,具有獨立思考和追根究底的精神。

青年毛澤東反對「關門研究法」,1915年7月,他致信蕭子升,以「用之而彌盛」的道理,說明切磋學問、交流思想的重要。

1920年,毛澤東主張大家組織一個讀書會,做共同的研究。

因為:「就像你先生看完了這本書,一定有好多的心得,或好多的疑問,或好多的新發明,兀自想要發表出來,或辨明起來,有了一個小小的讀書會,就有了發表或辨明的機關了。

」毛澤東在其後的讀書和實踐中,一直都貫徹類似讀書會等討論式的方法,如哲學研究小組、新民學會、文化書社以及湖南自修大學,其成員經常在一起討論各種問題。

實意做事,勞逸結合

青年毛澤東十分注重將讀書與社會實踐緊密結合,以此鍛鍊自己的社會生活和社會認知能力。

青年毛澤東在《講堂錄》中提出,閉門求學,其學無用。

1917年暑假,毛澤東與好友蕭子升一同步行千里,到長沙、寧鄉、安化、益陽、沅江五縣做社會調查,他們僅帶著簡單的換洗衣服和文房四寶,通過給學校、店鋪、廟宇和居民寫對聯、作詩文或提供其他服務來解決食宿和路費,歷時一個多月,廣泛接觸了農民、船工、財主、縣長、老翰林、寺廟方丈各色人等。

1918年春,他又和蔡和森沿洞庭湖南岸和東岸,經湘陰、岳陽、平江、瀏陽幾縣,遊歷半個多月,了解社會情況。

青年毛澤東認為在讀書過程中勞逸結合也很重要。

他在1920年11月26日給羅學瓚的信中提出:照衛生的法則,用腦一點鐘,應休息十五分鐘。

他認為中國下力人身體並不弱,身體弱就只有讀書人。

要矯正這弊病,須養成工讀並行的習慣,至少也要養成讀書和遊戲並行的習慣。

當毛澤東感覺到自己因為讀書而忽略了休息遊戲的環節,感到體力透支、十分勞累之際,便自覺地進行調整,養精蓄銳,以更好地進行學習。

青年毛澤東與其同學、好友熱衷於體育鍛鍊,在寒假當中,他們徒步穿野越林,爬山繞城,渡江過河。

遇見下雨,他們就脫掉襯衣讓雨淋,說這是雨浴。

烈日當空,他們也脫掉襯衣,說是日光浴。

春風吹來的時候,他們高聲叫嚷,說這是叫做『風浴』的體育新項目。

在已經下霜的日子,他們就露天睡覺,甚至到十一月份,他們還在寒冷的河水裡游泳。

立足國學,融匯中西

由於從小經受6年的私塾教育薰陶,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優秀思想養料,包括人格修養和智慧,對青年毛澤東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毛澤東在1915年9月6日致蕭子升信中說:「國學則亦廣矣,其義甚深,四部之篇,上下半萬載之紀述,窮年竭智,莫殫幾何,不向若而嘆也!有為人之學,有為國人之學,有為世界人之學」。

在1916年2月29日給蕭子升的另一封信中,毛澤東特意開列了一個必讀的書目清單,內容包括古代經、史、子、集77種。

毛澤東在湖南省立圖書館自學期間閱讀了大量的西方著作,包括達爾文的《物種起源》、亞當•斯密的《原富》、赫胥黎的《天演論》、斯賓塞爾的《群學肄言》、孟德斯鳩的《法意》、盧梭的《民約論》和希臘、羅馬的古典文藝作品等等,這促成了他對西方文化的第一次大規模了解。

青年毛澤東對西方文化表現出極大的學習和研究的熱情,這時,他不僅受到西方文化的強烈影響,使他的傳統文化觀念受到猛烈衝擊,而且受到嚴復、康有為、梁啓超等的中西文化比較觀的深刻影響。

青年毛澤東堅決反對「中學為本,西學為用」的觀點,他要求大力引進西方文化來改造中國傳統文化,但他又不是一個全盤西化論者。

他主張「思想道德必真必實」,東方思想雖然有許多不切於實際生活,但西方思想亦未必儘是,幾多之部分,亦應與東方思想同時改造。

「觀西洋史,當注意中西之比較,取於外乃足以資於內也。

」也就是批判地對待中西文化,力求將兩者結合起來。

(作者單位:韶山毛澤東同志紀念館編研部)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中日 之間的差距就在於這個人

1914年,這位蔣志清青年,車中悶坐無聊,「深思看陽明格言」,突有所悟,全身一震,遂將「志清」之名改為「中正」。「中正」出自王陽明心學之「大中至正」。蔣中正之字號,正是「介石」。「突有所悟、全身...

毛主席談讀書的重要性

毛澤東是個終生與書為伴的人,他熱愛學習熱愛讀書無人能比。毛澤東曾說:「我一生最大的愛好是讀書。」「飯可以一日不吃,覺可以一日不睡,書不可以一日不讀」。自少年時代起,毛澤東就善於擠時間看書學習。...

圖書館與青年毛澤東的讀書生活

【歷史鉤沉】讀書是毛澤東一生最大的愛好。他常說,「飯可以一日不吃,覺可以一日不睡,書不可以一日不讀。」又說,「一天不讀報是缺點,三天不讀報是錯誤。」毛澤東的讀書習慣和閱讀偏好早在青年時期就已經養...

青少年時期的毛澤東與書籍

時值暑期,青少年有大量的閱讀時間看自己感興趣的圖書。當下,鼓勵全民閱讀、建設書香社會成了一個熱門話題。閱讀《毛澤東:憶往昔,崢嶸歲月稠》一文,可知毛澤東從一個農家孩子逐步發展為「自認為是一個馬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