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 之間的差距就在於這個人
文章推薦指數: 80 %
1914年,這位蔣志清青年,車中悶坐無聊,「深思看陽明格言」,突有所悟,全身一震,遂將「志清」之名改為「中正」。
「中正」出自王陽明心學之「大中至正」。
蔣中正之字號,正是「介石」。
「突有所悟、全身一震」這八個字形容的真的是太貼切了,像極了我當時領悟到陽明心學真諦時候的情境,而我對我當時自己的形容是「慧星襲心,如雷似電,身心一震,頓有所悟」。
1905年,日本軍神東鄉平八郎,率領裝備處於劣勢的日本艦隊,大敗俄國艦隊和波羅的海艦隊,日本天皇為其舉辦慶功宴,在眾人一片誇讚之聲中,東鄉平八郎高舉起一塊腰牌,上面寫著七字:一生俯首拜陽明。
陽明心學對日本影響甚深,陽明心學後來更是成為戰後日本崛起之重器。
日本經營之聖的稻盛和夫,三菱集團創始人岩崎彌太郎,日本國立銀行創始人、實業巨擘澀澤榮一,早稻田大學創始人、日本首相大隈重信,……數之不盡的日本政治家、企業家,都將王陽明及陽明心學奉若神明。
2015年,日本超過150年的企業有21666家,而中國不足100家。
日本為何這麼牛?答案就是:無所不在的匠人精神。
而匠人精神之核心,就是陽明心學。
被中國人遺忘的王陽明,被日本拾起,成為其崛起之引擎。
王陽明對日本的明治維新以及快速步入工業化社會產生了重大影響,可以說,陽明心學對日本的影響遍及各行各業,是全方位的、深入人心的。
深入了解後,蔣介石慨然長嘆,於是便有了「中日兩國的差距就在於一個王陽明。
」不僅如此,他還在各種場合的演講中為王陽明振臂高呼:「王陽明的眼光,超過他同時代的一切讀書人」、「王陽明哲學是非常之有價值的。
」
同時,蔣介石還叮囑自己的兒子蔣經國要多看王陽明的書。
在他的影響下,蔣經國對王陽明尊崇有加,說:「陽明先生不但有高深的學問,而且能將學問實用實行」,並教育自己的部下:「我們要做總裁的信徒,為陽明的學生。
」
在蔣經國59歲時,蔣介石還不忘寫文章提醒他:「余所重者,王陽明知行合一之說。
此心有立,然後可以應天地萬物之變也。
」
作為一名中國人,我們不能忘記王陽明!
陽明心學深深的改變了我,讓我度過生命中一個個難關,並將使我的人生達到一個原來不敢奢望的高度,一切都在發生,不信,請拭目以待。
蔣介石是中國近代史上臨近最頂端的人物之一,所以大家會對關於他的「傳說」見怪不怪,但是試問像我這樣一個普通人憑什麼可以發此「豪言壯語」呢?
且聽我慢慢道來。
既然說起了蔣介石,就不得不提與之同時代的華夏另一位偉人。
1917年,24歲的毛澤東,讀罷王陽明的心學後,慨然而生經略四方之志,下筆一揮而就《心之力》,湖南一師楊昌濟老師驚嘆其文之氣概,在滿分100之上另加了5分。
《心之力》就源自陽明心學,此並非妄言。
據歷史學家王元化研究,毛澤東很早便通讀《王陽明全集》,並逐字逐句批註。
作為毛澤東的授業恩師,楊昌濟更是王陽明的忠實信徒。
在他的指引下,毛澤東對陽明心學深入研究,並以一句「名世於今五百年,諸公碌碌皆餘子」來表達對王陽明的敬仰。
毛澤東從湖南一師畢業以後,時任北大倫理學教授的楊昌濟將毛澤東召到北京,視如己出,並將他引薦給北大圖書館館長李大釗,解決了他的就業問題。
兩年後,楊昌濟病逝,他的楊開慧又解決了毛澤東的婚姻問題,楊昌濟對毛澤東的影響是既深且巨的。
作為一名有理想、有思想的叛逆青年,毛澤東與父親毛順生長期不合,留洋歸來的楊昌濟便在毛澤東早期扮演了亦師亦父的角色。
在湖南一師求學期間,毛澤東被這位人品學識都堪稱典範的「懷中先生」深深折服,在給蕭子升的信中,他嘆道:「弟觀楊先生之涵宏盛大,以為不可及。
」在給亦師亦友的黎錦熙的信中稱楊昌濟「弘通廣大,最為佩服。
」在談到新民學會成立的原因時,毛澤東曾經總結道:「諸人大都系楊懷中先生的學生,與聞楊懷中先生的緒論,作為一種奮鬥和向上的人生觀,新民學會乃從此產生了。
」
在毛澤東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確立這一重要的人生階段(從20到25歲的一師求學生涯),楊昌濟言傳身教的是什麼呢?
是王陽明的心學思想。
在給黎錦熙的信中他多次闡明了自己的觀點。
「欲動天下者,當動天下之心,而不徒在顯見之跡。
動其心者,當具有大本大源。
」
「夫本源者,宇宙之真理。
宇宙之真理,各具於人人之心中。
」
「今吾以大本大源為號召,天下之心其有不動者乎?天下之心皆動,天下之事有不能為者乎?天下之事可為,國家有不富強幸福者乎?」
這與王陽明「天下之事雖千變萬化,而皆不出於此心之一理」「心即天,言心則天地萬物皆舉矣」的表述基本一致。
楊昌濟將陽明心學總結為:「一則求理於事物,一則求理於吾心」。
毛澤東則把陽明心學歸納為:一在貴我,一在通今。
貴我者,「橫盡虛空,山河大地,一無可恃,而可恃者唯我」;通今者,「豎盡久劫,前古後今,一無可據,而可據惟目前」。
毛澤東在一師求學期間,積累了大量的讀書筆記和批註。
《講堂錄》是毛澤東剛入一師時的聽課筆記。
彼時其思想體系尚未成熟,卻發現他歷史上著名的「陽明格竹」一事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在《講堂錄》中寫下「陽明格物,思筍生之理」以立此存照。
《倫理學原理》是當年楊昌濟講授倫理學時採用的教材,這本書成了毛澤東馳騁思辨的樂園,而那些批註也擁有了研究毛澤東早年哲學思想獨一無二的地位。
且看批註中都有什麼內容:
「個人有無上之價值」;
「以我立說,乃有起點,有本位」;
「道德非必待人而有,待人而有者客觀之道德律,獨立所有者主觀之道德律也。
」
「即使世界止有我一人,亦不能因無損於人而不盡吾之性、完吾之心,仍必盡之完之。
」
「世界固有人有物,然皆因我而有,我眼一閉,固不見物也。
」
這與王陽明哲學體系三大思想之一的「心即理」是多麼的吻合!「明體方能達用,內聖而後外王」,「心即理」在明確「心外無理」的同時,更強調了「此心在物則為理」,意在表明:心中之理只有與客觀現實發生聯繫才有意義。
這就將個人與社會,知與行聯繫到一起,避免了成為口耳之學,這對應的是王陽明另外兩大思想「知行合一」以及「致良知」。
再看看批註中的其他內容:
「凡吾所知者,吾皆有所行之義務」;
「最圓滿之道德,亦由天縱者以其本能實現之,吾極主此說」;
「直覺論(道德是通過心理體驗直接意識到的),殊未必然」;
這對應的正是王陽明另外兩大思想「知行合一」以及「致良知」。
走上革命道路的毛澤東,有一部很重要的著作,學過馬概毛鄧的大家肯定熟悉,那就是《實踐論》,美國史家學會會長的魏斐德在他研究毛澤東思想的巨著《歷史與意志》一書中寫道:「任何受過中文教育的讀者在看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時,就會立刻聯想起王陽明的『知行合一』」。
知行合一中的「知」是就是王陽明所說的「良知」,良知就是「是非之心」,王陽明曾言 「只一個好惡便盡了是非,只一個是非便盡了萬事萬物」。
王陽明認為,心(良知)之發動而為「意」(意識),意之所在便是物(事)。
由此可見,知(良知)行(做出的事)不一的根本原因就在於意識出了問題。
在《倫理學原理》批註中,毛澤東就將王陽明的「良知」稱作「良心」。
毛澤東駁斥了「道德律出於神之命令」,認為「吾人一生之活動服從自我之活動而已」,應當「舉其(良心)所得於己者而服從之」,這與王陽明的主張「若信得良知,只在良知上用工,雖千經萬典,無不吻合,異端曲學,一戡盡破」一脈相承。
毛澤東將「意」命名為「衝動」。
認為「良心與衝動理應一致」,良心有「諫止衝動」的責任,從而達到「調和而非衝突」的目的,仔細讀來這就是對王陽明「良知指導、糾正意識,意識落實為行為,最終知行合一」最貼切的表述。
到了《實踐論》,毛澤東將早年的心得整理後得出了更通俗、更圓滿的表述:通過實踐而發現真理,又通過實踐而證實真理和發展真理。
從感性認識而能動地發展到理性認識,又從理性認識而能動地指導革命實踐,改造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
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這種形式,循環往復以至無窮,而實踐和認識之每一循環的內容,都比較地進到了高一級的程度。
這就是陽明心學的最終命題——致良知:通過在「行」中應接萬物,將刺激反饋到「知」,再用「誠意」的功夫來歸納總結,覺悟到內心的良知。
良知體認後,又反過來指導監督「知」,最終落實到「行」,也是一個周而復始,不斷向上的過程。
縱觀毛澤東一生,其巨大的精神魅力就在於他熔鑄了兩種格格不入、截然對立的性格氣質,詩人浪漫主義的激情與政治家現實主義的眼光在他身上奇特交融,奏出了一曲曲扣人心弦、波瀾壯闊的交響樂。
毛澤東之所以長於決斷、應變無窮,又能在革命事業的低谷期安時處順,「勝似閒庭信步」,同陽明心學的支撐密不可分。
一方面,「心即理」使毛澤東以狂者的姿態橫空出世,「中流擊水、浪遏飛舟」,「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其瀟洒倜儻、才華橫溢的詩人氣質,令古今中外無數的政治家黯然失色。
而另一方面,「知行合一」讓毛澤東表現出獨特的務實冷靜的態度,極少表露出情緒起伏。
他始終將政治運作牢牢地紮根於中國社會的現實土壤之中,拒絕一切主觀臆斷和非理性的因素。
毛澤東的《心之力》和王陽明的心學
關於《心之力》這篇文章,網上爭論頗多,有人說毛澤東根本沒有寫過這篇文章,有人說毛澤東寫過,但是原文並非網上流傳的那般樣子。我們來回顧一下這篇文章的內容。宇宙即我心,我心即宇宙。細微至發梢,宏大至...
日本明治維新後的強大 居然是拜這個中國人所賜
日本是從何時崛起?答案是明治維新。是什麼文化力量引導了明治維新的思潮?日本人為何習慣打坐和跪坐,這種習慣來自哪裡?這其實就是王學裡面的靜坐、慎獨的步驟。下面就為您講述心學對日本的影響。明代大師王...
王陽明的心學聯繫到現實中會出現什麼問題?
這本是一個問答題。因為在我的回答中加了幾個敏感詞,頭條審核通不過。現在修改後寫成文章發過出來。 最近幾年,王陽明的心學突然在社會上火了起來。最有名的一句宣傳詞是「你學了曾國藩卻當不了大官,學了胡...
王陽明:一個讓毛澤東和蔣介石都崇拜的人
無論在何種時代,身處何種體制,無人能代替你看顧自己的內心;對於人而言,很難否認「一生的果效皆出於心」,這正是陽明所說的:心外無物,心外無理,心外無學。「以吾心之是非為是非」,此心光明了,世界便一...
王陽明心學如何影響中國
孫中山為探索救國之路曾潛心研究王陽明的心學!心學大家王陽明是蔣介石最崇拜的人,蔣曾三次到貴州陽明洞參悟!少年毛澤東曾服膺王陽明,對《王陽明全集》、《傳習錄》逐句逐字做批註!陽明心學的豐富內涵和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