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的大臣們太牛了,竟然敢和皇帝拍桌子叫板的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以前很多播放我大清的宮廷劇中,看著在大殿中那些朝廷文臣們像烏龜一樣趴在皇帝腳下,戰戰兢兢,磕頭如搗蒜的樣子,就覺得那些習孔孟之道出身,以匡正時弊、報效國家為己任的士大夫,是如此的卑賤,面對皇帝竟然是這樣的唯唯諾諾,沒有一絲文人的氣概。

但是在北宋,很多文臣甚至當面向皇帝叫板。

趙普是宋太祖趙匡胤的宰相,曾經為宋太祖策划過許多謀略,比如「黃袍加身」,比如「杯酒釋兵權」,倍受宋太祖的信任。

不過,倍受信任的趙普也有個毛病,對於朝廷大事,趙普常常固執己見,有時甚至當面頂撞皇帝,讓皇帝十分難堪。

周世宗柴榮手下有一名虎將叫符彥卿,頗有將才。

宋太祖「杯酒釋兵權」解除了很多部下的兵權後,想重新找一將才統帥三軍,他想到了符彥卿。

當時符彥卿已經被宋太祖封為太師,又想再授兵權於他,已經擬好了任命文書,交給下面傳達。

趙普聽說後,立即自作主張,從有關部門截獲了任命文書,揣在懷裡,又去找宋太祖諫阻說:「惟陛下深思利害,勿復悔。

」宋太祖見他老是拿符彥卿說事,怒道:「卿苦疑彥卿,何也?朕待彥卿厚,彥卿豈負朕耶。

」趙普見皇帝仍然執迷不悟,抬高聲音說:「陛下何以能負周世宗?」趙普這句話如同一把利器,直刺宋太祖軟肋,有剝皮露骨、入木三分之效。

宋太祖好一陣沉默,也沒發怒,最終取消了對符彥卿的任命。

宋代王懋的《野老記聞》裡面記載,宋仁宗皇佑五年(1053年),大將狄青因戰功被宋仁宗提拔為樞密使,出任最高軍事長官。

考慮到武將謀反的先例,北宋建國以來,樞密使一職基本不授武將,均是文臣擔任,所以,狄青出任樞密,反對聲此起彼伏,尤其是宰相文彥博態度特別堅決。

文彥博多次向宋仁宗建議,把狄青貶官外調,降為有職務無軍權的地方官。

這一消息被狄青本人聽說了,他趕緊找到宋仁宗,表白自己的忠心,還抱怨說,這樣安排是:「無罪而出典外藩。

」後來,朝廷討論狄青的去留問題時,宋仁宗向文彥博說出了狄青的表白和抱怨,而且不無惋惜地說:「狄青是忠臣。

」希望挽留狄青留任樞密使。

為了打消皇帝的顧慮,避免重蹈武將亂國的覆轍,文彥博竟然對宋仁宗說:「太祖豈非周世宗忠臣?」弄得宋仁宗啞口無言,只好把狄青罷官貶職。

北宋一朝,敢向皇帝叫板的大臣還遠不止這些,像包拯,就曾在朝堂之上,因為人事安排和宋仁宗爭得面紅耳赤,吵架一般,激動得口水都濺到了宋仁宗的臉上;宋真宗要冊封最寵愛的劉德妃為皇后,安排楊億起草封后詔書,楊億卻認為劉德妃德行不夠、出身不好,竟然公然拒絕起草文件,結果讓封后一事不了了之。

不特如此,縱觀中國曆朝士大夫,有骨氣、尚名節者真的多不勝數,他們倔起來,不但常常同皇帝叫板,有時甚至不惜以身殉道,這與許多電視劇里的表演,實在有天壤之別。

正是因為這些文人,才使漢家文化的得以流傳。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杯酒釋兵權後宋朝武將的悲哀開始了(一)

話說當趙匡胤經歷過黃袍加身,陳橋兵變後穩穩噹噹的建立宋朝,成為一代開國帝王。可是正當他躊躇滿志的時候突然眉頭緊鎖,江山易主,武將奪權的夢魘仍然縈繞心中,這個問題就像一個巨大的死結擺在他的面前。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