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朝廷疑爾」殺狄青,是太祖「杯酒釋兵權」所引發的蝴蝶效應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嘉祐元年(1056年)八月,狄青在歐陽修、文彥博等名臣的彈劾下,被免去樞密使職,加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之銜,離京出判陳州。

而文彥博給他的理由只有一句:「無他,朝廷疑爾!」次年二月,狄青嘴生毒瘡。

三月,北宋名將抑鬱而終。

狄青雕像

狄青,字漢臣,汾州西河(今山西)人。

北宋名將。

出身貧寒,十六歲時替哥哥抵罪而入軍。

面刺字,善騎射,人稱「面涅將軍」。

寶元初期,西夏國主李元昊屢侵宋朝邊境反叛宋王朝,朝廷任命狄青為三班差使、殿侍兼延州指使防禦邊境。

在和西夏長達四年的戰爭中,狄青前後大小打了二十五場戰鬥,攻陷金湯城,奪取宥州,屠殺了砽咩、歲香、毛奴、尚羅、慶七、家口等部族,焚燒西夏儲備的糧食數萬石,收繳帳篷二千三百隻,俘虜五千七百人。

又建橋子谷城,築建招安、豐林、新砦、大郎等城堡,立下了卓越的戰功。

臨敵作戰時,狄青披頭散髮、面帶銅面具,出入衝殺敵軍陣之中,西夏軍望風披靡。

狄青

狄青軍旅初期與朝廷中尹洙、韓琦、范仲淹等重臣關係都很好。

范仲淹更是對狄青大加讚賞,教他讀《左氏春秋》。

在范雍、尹洙的推薦和韓琦、范仲淹等的提拔及龐籍、梁適的舉薦下,狄青一路凱歌,歷任秦州刺史、涇原路副都總管、經略招討副使、惠州團練使、樞密副使,直至樞密使。

狄青以白身入軍,在軍隊中奮鬥十多年才逐漸顯貴起來。

一名戴罪囚犯一路做到大宋樞密使,除了自身的赫赫戰功外,相信也是在無數文臣的幫助和提拔下成長起來的。

然而隨著狄青一步步踏入廟堂的高層,太祖「杯酒釋兵權」的蝴蝶效應逐漸顯現。

狄青

北宋的文臣集團開始莫名地擔心像狄青這樣一個戰功赫赫、深得將士愛戴且位高權重的武將會效法太祖重演陳橋兵變。

於是一份份奏章出現在仁宗案頭。

更有甚者一個諫官站出來揭發,說狄青家的狗長出犄角,而且還會冒光。

嘉佑元年(1056)七月,歐陽修上書請罷狄青,前篇稱讚他:「青之事藝,實過於人」,「其心不惡」,任樞密使以來,「未見過失」。

後篇卻說:「水者陽也,兵亦陰也,武將亦陰也」,今年的大水就徵兆。

狄青是忠臣,歐陽修也是忠臣,歐陽修之所以連番三次上書,也是在那樣特定的歷史背景下履行他作為忠臣的責任。

在文彥博請罷狄青時,仁宗剛開始還替狄青辯解,說「狄青是忠臣」,文彥博立即反駁「太祖豈非周世宗忠臣」,一句話讓宋仁宗語塞了。

歐陽修

狄青離京到陳州赴任後,朝廷每月兩次遣使「撫問」。

狄青在這樣的猜忌疑慮中鬱郁而死。

縱觀狄青之死,無不受整個朝廷國策的影響。

太祖即位之後,掃除多年來紀綱廢弛威柄下移的弊病,成功地收回軍權。

可惜矯枉未免過正,使得有宋一代猜忌武將,重文輕武。

偶爾出一兩個名將,也會在君主的猜忌,文臣的壓迫,和世人的輕視或疑謗中黯然退場。

狄青的死是太祖「杯酒釋兵權」所引發的蝴蝶效應,而這個蝴蝶效應並沒有因此而止步……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他是北宋第一名將,晚年竟被活活嚇死

「北宋缺將,南宋缺相」歷史學家是對兩宋文武集團體制畸形發展的一種戲謔,事實上北宋王朝並不缺乏作戰能力突出的名將,只是朝廷一貫地限制武人的發展,導致無能者居高位而有能者受排擠。所以到了北宋末年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