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唯一名將,狄仁傑的後代為什麼會憋屈致死?原因很簡單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大家都知道,北宋無戰將,究其原因是自宋太祖以來的重文輕武祖訓。

除北宋開國諸將外,能夠稱為名將的,北宋首推狄青,但這位唯一能打仗的名將卻是憋屈致死。

出身和面上的黥文

狄青是狄仁傑的後代,他的戰功,在當時是無與倫比的。

他在西北抵禦趙元昊,很著功績,他在廣南平定儂智高之亂,尤其是有不可磨滅的勳勞。

而且他當年接受范仲淹的勸告折節讀書,熟悉兵法,與一般有勇無謀的粗人不同。

狄青出身行伍,他臉上是剌得有字的。

他由小兵累立戰功,做到樞密使,自己看來,這臉上的表記,是很光榮的,但旁人卻常藉此取笑他或罵他。

皇帝也看不慣他臉上的黥文。

宋仁宗曾命王堯臣傳諭狄青把臉上的黥文用藥除去,狄不肯奉詔,對王堯臣說:「青若無此兩行字,何由致身於此?斷不敢去,要使天下賤兒知國家有此名位待之也。

」他這幾句話,真足為當時的武臣吐氣,可是不免忤旨了。

文臣壓迫和皇帝猜疑

在宋代重文輕武的積習之下,文臣是很瞧不起武臣的。

狄青在定州做副總管時,便很受知州兼安撫使和都總管韓琦的氣。

有次韓琦要殺狄青的舊部焦用,他立在階下為焦用求情說:「焦用有軍功,好兒。

」韓琦說:「東華門外以狀元唱出者乃好兒,此豈得為好兒耶!」就在他面前把焦用殺了。

狄青做樞密使時,文彥博同平章事,兩人的地位是平等的。

文彥博的為人,遠不如韓琦,而加給狄的壓迫,則比韓琦更厲害。

文彥博藉口民間的流言和兵士們對狄青的愛戴,勸宋仁宗免掉他的樞密使的職務,命他出典外藩。

這和貶逐差不多,他不願出去。

宋仁宗也覺得他的功高,不忍這樣處置,對文彥博說:「狄青是個忠臣。

」文彥博說:「太祖豈非周世宗忠臣?」這一句話說得宋仁宗啞口無言,心裡信不過他了。

狄青之死

狄青之死,據宋史狄青傳所記,是因為「疽發髭」。

這不過是近因。

依我們看來,狄青之死是多年憤郁憂慮驚恐的結果。

他為國家血戰立功,而一般人卻譏笑他輕視他,侮辱他,以科第自負的文臣,更隨時欺負他,壓迫他,怎教他不憤郁?他是很忠於國家忠於朝廷的,而一般人卻要進他的謠言,與他不合的文臣,便摭拾關於他的謠言想陷害他,怎教他不憂慮,不驚恐?

謠言愈來愈多,以致皇帝也懷疑猜忌他,將他罷免。

那知宋仁宗和文彥博還是不放鬆他,每月兩次遣使探視他的近況。

他一聽有使者來,即「驚疑終日」不久他便「病作而卒」了。

狄青之死,可說是不明顯的被殺,他被時代和環境殺死了。

不明顯的被殺,比明顯的被殺還慘。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狄青,一個朝代的悲劇

說到宋朝一代的名將多如星辰,但我最為喜歡的就是狄青同時最為敬佩的也是他。我一直認為他雖然是個武將但他確有這文臣的志向與傲骨。只可惜那個最為包容的時代卻容不下他。他的一生可以說是幸運的,也能說是悲...

他是北宋第一名將,晚年竟被活活嚇死

「北宋缺將,南宋缺相」歷史學家是對兩宋文武集團體制畸形發展的一種戲謔,事實上北宋王朝並不缺乏作戰能力突出的名將,只是朝廷一貫地限制武人的發展,導致無能者居高位而有能者受排擠。所以到了北宋末年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