杯酒釋兵權後宋朝武將的悲哀開始了(一)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話說當趙匡胤經歷過黃袍加身,陳橋兵變後穩穩噹噹的建立宋朝,成為一代開國帝王。

可是正當他躊躇滿志的時候突然眉頭緊鎖,江山易主,武將奪權的夢魘仍然縈繞心中,這個問題就像一個巨大的死結擺在他的面前。

五代十國的教訓讓他深刻的體會了決不能讓武將掌權了,這樣宋也會重蹈覆轍。


於是也便有了杯酒釋兵權的故事,在這裡小編不在講述具體事情。

重點要說的是當杯酒釋兵權後宋中央集權得到空前的加強,同時這也間接的造成了為什麼宋朝中後期就出現土地兼并的問題,也就是發生了國內矛盾。

接著說回來,趙匡胤舉重若輕,雖然是武將出身。

但是通過杯酒釋兵權等一系列的事情中卻是以溫和的姿態出現。

他解決方法的不同也就表明了他親手見建立的宋朝也將是不同於任何一個國家的王朝。

杯酒釋兵權後宋朝出現了這樣的話語「好鐵不打釘,好漢不當兵」。

作為一名武將他們四處收到打壓,總是低文臣一等,任命文臣為樞密使,主掌全國軍政,凌駕武將之上,試問,一個不懂軍事的文人又怎麼能指揮了千軍萬馬?一個不揮弄筆桿子的文人又怎能了解戰場的瞬息萬變?可是趙匡胤卻偏偏相信這麼一句話「秀才造反,十年不成」。

於是乎宋朝武將的悲哀開始了。

北宋名將狄青便是最為代表性的。

狄青驍勇善戰,屢建奇功,被授以樞密副使,他為人耿直,秉公辦事,層一度被朝臣誇讚。

在一次戰爭勝利後被任命為樞密使,也就是國家最高軍事長官。

他的厄運也就隨之到來了。

在宋朝之前,出將入相,才能稱為一個國家完整的制度,可是在宋朝文人士大夫卻異口同聲的排斥武將,防備武將就是防備老鼠一樣。

當宋仁宗誇獎狄青時,文彥博卻這樣反駁道「太祖豈非周世宗忠臣」,仁宗竟無言以對。

而歐陽修也屢次進諫「武臣掌國家機密而的軍情,豈是國家之利?」想要罷黜狄青軍事長官職位,貶為知州。

如此多的彈劾,都無法舉出狄青的錯誤,而是僅僅是說,狄青現在是忠臣,難道他一直就是忠臣嗎?

在無端猜忌之下,狄青最後遭人誣陷造反最後罷官離職,離開京師並且還有監視,最終抑鬱而死,年僅49歲。

他沒有倒在敵人的炮火下,卻在文臣同僚的猜忌打壓下鬱郁而亡,可嘆可悲!漢唐征戰沙場,棄筆從戎的豪情壯志早已遠去,取而代之的是溫柔綿綿的宋詞彈唱,為賦新詞強說愁的無病呻吟!

明天繼續為大家帶來《杯酒釋兵權後宋朝武將的悲哀開始了》(二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狄青,一個朝代的悲劇

說到宋朝一代的名將多如星辰,但我最為喜歡的就是狄青同時最為敬佩的也是他。我一直認為他雖然是個武將但他確有這文臣的志向與傲骨。只可惜那個最為包容的時代卻容不下他。他的一生可以說是幸運的,也能說是悲...